APP下载

基于学生发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014-09-12陈朝霞

山东青年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陈朝霞

摘要:本文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阐述了大学生阶段的发展任务、发展特点、心理发展内容,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活动、筛查预警、干预辅导四个方面探究了基于学生发展的高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学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关于学生发展

大学生发展是处在青春后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个体在学校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完成此阶段的发展任务,实现此阶段的成熟并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历程。这是一个大学生体验人生的意义,满足自我的需要,形成个人习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自我感增强的过程。

1、大学阶段的总体发展任务

根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我国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属于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早期,因此他们在大学期间要面临两个阶段的发展任务——青少年后期的自我同一性和成年早期的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在自我同一性方面,大学生要学会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自己的感觉相比较,学会如何把各种角色及早期培养的技能和当今职业的标准相联系,学会仔细思考他们积累起来的有关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并将其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以期得到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在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方面,大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同一性与其他人的同一性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具备成为团体成员和伙伴关系成员所须承担义务的能力以及具备了为遵守这些义务而发展的道德力量的能力。

2、大学生发展的特点

(1)全面性。学生的发展不仅是单纯意义上学习能力或专业能力的发展,而是全面智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每一项智能对于个人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位大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尽可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促进他的优势智能的再提高。

(2)连续性。大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和以前的发展无法割裂,这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状态都受之前阶段发展状态的影响,并会影响以后的发展状态。

(3)复杂性。大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至繁、由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前进和上升的过程,各种因素不是简单地累加,发展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的线性因果关系,中间会有很多螺旋形的上升和下降以及各种平台期。而大学生发展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和经历,而每个人的发展进程和标准都呈现出复杂的不一致结果。

(4)开放性。大学生的发展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性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融合各种因素到自己的系统中并相应调整自己发展的方向。

(5)阶段性。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学年所面临的压力和完成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总体的大学发展目标会被分成阶段性目标,按照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分阶段目标。

3、大学生发展的心理内容

(1)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及自我效能感,能够达到自我同一性。绝大多数的大学新生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自我课题就是“相对平庸化”。原有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象、自我定位和自我预期在新的环境下产生了落差,有现实的自我地位反差引起的“真实落差”,也有过于贬低自己、自我定位比实际的位置低的“假象落差”,还有对未来过于迷茫和悲观而产生的“预期落差”。大学生需要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自我评价系统,通过各种实践增强自我认识,接受真实的自己,在悦纳自我的前提下发展自我,确定自我优势,树立自我目标,能够自我激励、自我反馈、自我监督,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任务。

(2)成熟的人际关系。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交往中定位不当,缺乏人际交流的意识与技巧,独立性低,自主性不够,在处理感情问题上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技巧以及科学的指导,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冲突。大学生要学会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合适的定位,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资源网,有人际求助的途径,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别人对自我的评价,可以和同学、老师、家人建立和谐互敬的关系,可以在团体中有集体意识,能和别人合作,并有爱的各种能力,能够在爱情中促进两个人共同生长。

(3)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情绪管理和挫折应对。大学生有情绪容易波动起伏的情绪特点,而在实际的生活、学业、就业、交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容易出现心理偏差和极端行为。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够探究情绪的来龙去脉,采取自我接纳的态度,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克制冲动情绪。抗挫折能力是指使人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甚至是从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过来的能力。需要个体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行合理的归因,能用更积极的心态看待困难和磨难,能够客观地分析原因,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有可供求助的途径,接受现实,继续前进。

(4)自主性。自主性相当于大学生认识中的元成分,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不断自我反馈而达到自我需要的实现与满足。

(5)强烈的生命体验。大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传统文化、优秀的艺术中寻找深刻强烈的生命体验,赋予自己的生命以“价值生命”,从最朴素本原的生命和生活中体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幸福,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体验到生命的乐趣、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积极主动、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和感恩,尊重一切的生命和生活,提高幸福能力和幸福感受。

二、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立足于大学生的发展任务,以全体学生正常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探究符合大学生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教给他们有效的策略来完成现阶段的发展任务,帮助个体去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已有的心理资源,形成更强的适应能力,引导和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建构科学化、实效性强的发展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模式,概括来说,需要下面四个方面有机结合:

1、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普及大学生发展任务并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教育活动中影响学生发展的最为直接、最具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途径,可以实现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发展需求。

(1)课程内容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以大学生的发展任务——自我认知(人格塑造、自我意识、自信培养、情绪调控、潜能开发)和人际交往(社会心理、人际关系、恋爱与性)作为主要内容,立足于心理科学理论,结合大学生实际案例,以应用性、针对性的原则介绍心理学的实用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认知水平。

(2)教学方式。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技能型的传授课,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育,活动课程应该是其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感受”和“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各种情景体验、讨论分析、心理陈述、作业表达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交流和互相交流,塑造积极氛围激发学生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成长,优化心理品质,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3)考核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应侧重于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考察,研究及实践证明,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而应考察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的能力,考察学生自我觉察、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鼓励的能力,评估其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及心理潜能的开发程度。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大学生发展的开放性与丰富性

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是开放性的,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与之发生互动。系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内容上满足不了学生在特定阶段、特定时期、特定事件发生时的突发需求,在教学实施中也受限于教室。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丰富性和心理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纯采用课堂教授的方式,而大规模、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则能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开放性地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需求。比如针对新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讲座、针对女生的恋爱与性心理讲座、针对宿舍长的宿舍人际关系心理讲座、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讲座、以及各种趣味心理学知识讲座、情绪管理讲座、学习与考试心理讲座,在讲座过程中能够进行台上台下的互动。或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宣传栏、宣传板等途径宣传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这种活动内容针对性强,听众集中,普及性强,能够及时解决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

(2)心理健康活动能够将心理学知识与文体活动相结合,表现丰富,形式灵活,在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心理征文、心理情景剧大赛、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微博、心理电影、心理漫画、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紫手环不抱怨活动、蓝丝带传递活动,这些活动以文体艺术为媒介,激发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自主性,让他们以更生动的方式在浩瀚的文化世界中接触心理学知识,触摸与表达自己内心的心理发展需要,梳理内在的心理资源,体验生活与生命的丰富,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会珍惜与感恩,在一次次的自我思考中、一次次与别人的交流互动中完成自我认识与人际交往的发展任务,同时又促进了个体多元智能的发展,满足了自身的社会素能、生活素能的发展需要。

3、通过心理筛查预警系统预防大学生发展危机的产生

不同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大学生在发展过程出现的心理困惑是阶段性的,在大一时发展的困惑最多,在大三时个人发展的压力最大。对应这个特点,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调发展性心理困惑的前摄性干预,分为两种途径,具体如下:

(1)自上而下的心理测试建档系统。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坚持每年为全体新生提供心理测评服务,用16PF、UPI等心理测量工具为每年的新生建立心理成长档案,结合测评结果,建立校、院两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动态信息库”,结合日常心理测量,全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而向全校学生开展网络与纸介相结合、个别与团体相结合的日常心理测量,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解释与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客观、正确的认识自己。通过心理测试结果可以从学生中筛选出没有严重心理问题或障碍但是存在发展性心理困惑的预警人群,通报给院系,联合关注。

(2)自下而上的心理情况上报系统。构建学生——学生——校三级心理预警工作网络,通过对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培训,及时发现心理测试时未出现异常但因为个人事件出现突发心理状况的学生,及时上报学校,使信息畅通有效,迅速反应,联系家长,专家诊断,发动学生监护,并做好转介工作,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及时消除其发展危机。

4、通过心理辅导促进个别学生正常发展

个别学生因为自身成长环境、经历的复杂性,受了之前发展阶段的影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及情绪、行为障碍,无法正常学习、生活、人际交流、阻碍了自身的正常发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则要进行反应性干预,为其消除发展中的障碍。

(1)运用团体辅导解决部分学生的团体困惑。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语境和信任放松的环境,由领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各种活动,使成员之间就自己关注的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交流,练习各种技能,明确自己的心理感受,通过互相反馈得到新的认识,提升心理素质。连续的、小规模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部分有具体发展困惑的学生得到有效支持,消除其发展困惑。

(2)运用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解决个体困惑。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借助一定的符号,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求助者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对社会生活做出良好适应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针对大学生中的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缓解求助者的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并对心理异常起到应有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面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形式都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个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龙晓东,简论以发展为主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代大学教育,2004(2):79-82.

[2]张明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模式研究.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3):221-222.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