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2014-09-11吕佳,马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吕佳,马燕

摘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师范类院校探索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师范类院校探索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现状,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具体措施,为师范类学院在探索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上提供借鉴。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81-02

研究生教育由于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未来夺取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力量。研究生教育中外联合培养的内涵就是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什么?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已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是研究生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是当务之急。

师范类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师范类院校纷纷以建设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在各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发展需要。然而师范类院校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研究生的国际互认程度还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师范类院校研究生国际合作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师范类院校探索研究生教育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大力促进国际合作,成为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师范类院校探索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类院校探索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及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1)师范类院校探索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是师范类院校跟上国际化办学步伐、更新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2)师范类院校探索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是提高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选择。通过合作办学可借鉴和学习国外教育机构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学位授予制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利于高校形成学科优势,实现学科的跨越式发展。(3)在全球化时代,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学习和竞争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研究生教育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能增加师范类院校学生接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开阔眼界,借助国外更为先进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师范类院校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师范类院校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的现状

近十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高校对国际合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积极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方针。一方面鼓励学生出国深造,分享国际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留学生和专家学者。

师范类院校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探讨的是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机构合作参与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各种培养方式。中外双方紧紧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谋划好联合培养模式并不断创新,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促进双方共同提高、共同发展。(1)学校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扩大高校办学的全球化视野,进行课程、教材、教学模式、考试和评价体系的全方位改革;(2)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举办国际会议,组织教师及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申请各类留学资格到国外高校访问和学习;(3)与国外研究生教育机构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和讨论班,国内外教育机构实行双方相互认可学分、学历的措施,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可在对方机构继续深造,完成学位论文。

三、重庆师范大学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初探

重庆师范大学提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主要任务。学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坚持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适应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以国际化的视野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强化既有特色,同时,更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需要,抢抓机遇,拓展教师教育领域,尽快构建新的制高点。师范专业要强化优势,对接教师专业标准,契合师范教育新变化;非师范专业要聚焦重点,对接行业需要,培养实用人才。

重庆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于2007年11月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其重点是重庆师范大学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与科廷科技大学的数学与统计系和计算机系的联合培养升硕的学分互认协议。从2008年起,学校举办科廷科技大学硕士学分课程班,通过课程班学习合格获得的学分,可作为本科生升读澳方硕士研究生的学分得到澳方的认证。具体形式为联合培养1+1本升硕项目,即在读或已经毕业的本科生,在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习4门联合学分课程(2门双语课程、2门全英语课程),同时进行英语的雅思培训,如果所有课程合格,且英语达到要求,则可以进入科廷科技大学继续学习(通常还需在科廷科技大学再学习8门课程,即1年的课程),如果合格,由科廷科技大学颁发硕士学位。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已有十余名学生获得了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由于项目具有学位认可度高、安全高效、实用的特点,反响良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

虽然学校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深入合作,努力拓展新型的国际合作培养方式。同时,加强教师培养的国际化,鼓励教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其他各种渠道出国访问、深造,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增强与同行专家交流合作;加强学生培养的国际化,为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国外科研项目创造条件。按照《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中指出的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实习场所国际化、学位制度国际化、研究生教育观念国际化等各方面,切实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査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中德合作建设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陈钟颀.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8(12):1-4.

[3]徐志玲,吕永钢,杨力.立足交叉学科特色,推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以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类研究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189-191.

[4]孟成民,魏旭娇.农业院校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初探——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0):204-206.

[5]査远莉,汪宏晶,吴汉清.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2,25(4):94-96.

[6]谭敏.我国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现状及其质量保障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19(5):33-36.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师范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B2-2013Y09-139)”。

作者简介:吕佳,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马燕,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