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汉语的教学需求与实践

2014-09-11孙迪,郭力铭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孙迪,郭力铭

摘要: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是一种具有专门教学目标和专项教学内容的汉语教学。针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中医汉语教学就是一种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本文参照英语教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教学需求细化为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并从教师、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其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关键词: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中医汉语;教学需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57-02

一、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其实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作为语言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外语教学具有很多共性。因此,我们也可以参照较为成熟的英语教学的标准,将汉语教学划分为“通用汉语教学”(Chinese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CGP)和“专门用途汉语教学”(Chi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CSP)。后者是一种具有专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技能或能力。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科技汉语、中医汉语等都属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二、中医汉语的教学需求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以其理念和诊疗方式的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留学生需要经过必要的汉语培训。在接受相同水平的通用汉语培训后,较之其他专业,进入中医专业学习的留学生对专业课程会感到不适。学习中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不熟悉专业词汇,以及对中医理念、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因此,针对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汉语培训既应包括通用汉语(CGP)的教学,也应包括专门用途汉语(CSP),即“中医汉语”的教学。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中医汉语教学应从两方面入手:①专业语言词汇、结构、句式的学习;②专业知识、理念的介绍和渗透。

我们可以套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分析方法,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医汉语的教学需求。

1.目标情景分析。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目标的情景中运用目标语言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在进入专业学习后,需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这些专业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专业医学术语和医学知识。此外,中医经典阅读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医汉语具有固定结构多、专业词汇多、抽象意义丰富等特点。很多在通用汉语初级阶段就已学过的词在中医领域的词义完全不同,甚至毫无关联,这样的同形异义词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尤其体现在书面语上。因此,较之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等其他专门用途汉语,中医汉语的学习中,学生习得的语言要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少。其涉及到的交际情景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2.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目标语言而需要做的一切活动。有中医汉语学习需求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学生,指在高等学校学习中医药相关专业的预科生、本硕博各阶段学历生和长短期培训进修生。这些留学生一般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基础知识和词汇。他们构成了中医汉语学习需求的主体;另一类主要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有兴趣的学习者,有意愿学习补充中医基础知识,这类学习者的数量也占相当比重。①教学组织方式:包括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中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分散学习。②学习者原有汉语水平:因为中医汉语的书面语特征明显,词汇有一定难度,概念抽象性也较强,因此中医汉语的学习者通常至少具有半年到一年的通用汉语学习基础。完全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不适合直接学习中医汉语。③学习内容: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中医汉语的教学也应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这些都是专业学习的必须技能。

三、中医汉语的教学实践

1.教师定位。从事专门用途语言教学的教师不仅承担教师的职能,而且还应是学生的合作者、课程设计者、材料提供者、研究者和评价者。从事中医汉语教学的教师也应担当有这样丰富的角色。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意识。中医汉语课程的开设是教师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搭建的“脚手架”,也是帮助学生向专业过渡的“助推器”。教师本身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教学功底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已有一定学时的通用汉语的教学经验,熟悉第二语习得理论,对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十分了解,并可针对学生现有水平,对学生逐步给予“可懂的语言输入”。同时,教师还应系统学习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方能胜任此项工作。语言教学功底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3.教材、工具书的编写。针对上述教学需求而编写的专门用途汉语教材一直较为匮乏,已知的目前国内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我们发现,中医汉语教材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基本保持了较强的系统性。其中《中医基础字词一点通》是笔者见到的第一本针对留学生编写的中医汉语工具书,该书的出版也填补了该类辞书的空白。

2.课程设置。如上所述,中医汉语课程一般不在零起点阶段开设。学生至少在完成大部分初级汉语语法的学习,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才会进入中医汉语的学习。我们可以在预科班的初级下学期或中级上学期设置该门课程,集中授课;也可以在学生进入专业一年级之后,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将中医汉语作为辅助课程开设;还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安排课后自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材料选择课型,可只开设“中医汉语综合”,或同时开设“中医汉语听说”、“中医汉语读写”等课程加以辅助。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持学习系统性的基础上灵活地安排课程。

四、结语

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虽然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相关研究并不丰富。尤其是中医汉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材料非常有限,尚未出台统一的课程大纲,也缺乏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整理。教师作为中医汉语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专业知识的结构框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因素也应受到关注。在缺乏教学材料和经验的条件下,如何帮助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开展教学,这些问题都留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白迪迪,杨帆.关于中医汉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

[2]韩金龙.ESP最新发展评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3,(4).

[3]阚道翠.留学生中医汉语教学方法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4]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2).

[5]单韵鸣,安然.专门用途汉语课程设置探析——以《科技汉语》课程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8).

[6]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作者简介:孙迪(1985-),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郭力铭(1983-),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ndprint

摘要: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是一种具有专门教学目标和专项教学内容的汉语教学。针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中医汉语教学就是一种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本文参照英语教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教学需求细化为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并从教师、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其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关键词: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中医汉语;教学需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57-02

一、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其实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作为语言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外语教学具有很多共性。因此,我们也可以参照较为成熟的英语教学的标准,将汉语教学划分为“通用汉语教学”(Chinese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CGP)和“专门用途汉语教学”(Chi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CSP)。后者是一种具有专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技能或能力。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科技汉语、中医汉语等都属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二、中医汉语的教学需求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以其理念和诊疗方式的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留学生需要经过必要的汉语培训。在接受相同水平的通用汉语培训后,较之其他专业,进入中医专业学习的留学生对专业课程会感到不适。学习中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不熟悉专业词汇,以及对中医理念、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因此,针对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汉语培训既应包括通用汉语(CGP)的教学,也应包括专门用途汉语(CSP),即“中医汉语”的教学。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中医汉语教学应从两方面入手:①专业语言词汇、结构、句式的学习;②专业知识、理念的介绍和渗透。

我们可以套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分析方法,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医汉语的教学需求。

1.目标情景分析。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目标的情景中运用目标语言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在进入专业学习后,需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这些专业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专业医学术语和医学知识。此外,中医经典阅读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医汉语具有固定结构多、专业词汇多、抽象意义丰富等特点。很多在通用汉语初级阶段就已学过的词在中医领域的词义完全不同,甚至毫无关联,这样的同形异义词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尤其体现在书面语上。因此,较之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等其他专门用途汉语,中医汉语的学习中,学生习得的语言要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少。其涉及到的交际情景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2.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目标语言而需要做的一切活动。有中医汉语学习需求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学生,指在高等学校学习中医药相关专业的预科生、本硕博各阶段学历生和长短期培训进修生。这些留学生一般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基础知识和词汇。他们构成了中医汉语学习需求的主体;另一类主要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有兴趣的学习者,有意愿学习补充中医基础知识,这类学习者的数量也占相当比重。①教学组织方式:包括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中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分散学习。②学习者原有汉语水平:因为中医汉语的书面语特征明显,词汇有一定难度,概念抽象性也较强,因此中医汉语的学习者通常至少具有半年到一年的通用汉语学习基础。完全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不适合直接学习中医汉语。③学习内容: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中医汉语的教学也应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这些都是专业学习的必须技能。

三、中医汉语的教学实践

1.教师定位。从事专门用途语言教学的教师不仅承担教师的职能,而且还应是学生的合作者、课程设计者、材料提供者、研究者和评价者。从事中医汉语教学的教师也应担当有这样丰富的角色。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意识。中医汉语课程的开设是教师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搭建的“脚手架”,也是帮助学生向专业过渡的“助推器”。教师本身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教学功底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已有一定学时的通用汉语的教学经验,熟悉第二语习得理论,对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十分了解,并可针对学生现有水平,对学生逐步给予“可懂的语言输入”。同时,教师还应系统学习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方能胜任此项工作。语言教学功底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3.教材、工具书的编写。针对上述教学需求而编写的专门用途汉语教材一直较为匮乏,已知的目前国内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我们发现,中医汉语教材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基本保持了较强的系统性。其中《中医基础字词一点通》是笔者见到的第一本针对留学生编写的中医汉语工具书,该书的出版也填补了该类辞书的空白。

2.课程设置。如上所述,中医汉语课程一般不在零起点阶段开设。学生至少在完成大部分初级汉语语法的学习,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才会进入中医汉语的学习。我们可以在预科班的初级下学期或中级上学期设置该门课程,集中授课;也可以在学生进入专业一年级之后,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将中医汉语作为辅助课程开设;还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安排课后自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材料选择课型,可只开设“中医汉语综合”,或同时开设“中医汉语听说”、“中医汉语读写”等课程加以辅助。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持学习系统性的基础上灵活地安排课程。

四、结语

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虽然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相关研究并不丰富。尤其是中医汉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材料非常有限,尚未出台统一的课程大纲,也缺乏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整理。教师作为中医汉语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专业知识的结构框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因素也应受到关注。在缺乏教学材料和经验的条件下,如何帮助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开展教学,这些问题都留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白迪迪,杨帆.关于中医汉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

[2]韩金龙.ESP最新发展评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3,(4).

[3]阚道翠.留学生中医汉语教学方法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4]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2).

[5]单韵鸣,安然.专门用途汉语课程设置探析——以《科技汉语》课程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8).

[6]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作者简介:孙迪(1985-),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郭力铭(1983-),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ndprint

摘要: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是一种具有专门教学目标和专项教学内容的汉语教学。针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中医汉语教学就是一种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本文参照英语教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教学需求细化为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并从教师、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其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关键词: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中医汉语;教学需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57-02

一、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其实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作为语言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外语教学具有很多共性。因此,我们也可以参照较为成熟的英语教学的标准,将汉语教学划分为“通用汉语教学”(Chinese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CGP)和“专门用途汉语教学”(Chi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CSP)。后者是一种具有专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技能或能力。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科技汉语、中医汉语等都属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二、中医汉语的教学需求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以其理念和诊疗方式的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留学生需要经过必要的汉语培训。在接受相同水平的通用汉语培训后,较之其他专业,进入中医专业学习的留学生对专业课程会感到不适。学习中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不熟悉专业词汇,以及对中医理念、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因此,针对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汉语培训既应包括通用汉语(CGP)的教学,也应包括专门用途汉语(CSP),即“中医汉语”的教学。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中医汉语教学应从两方面入手:①专业语言词汇、结构、句式的学习;②专业知识、理念的介绍和渗透。

我们可以套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分析方法,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医汉语的教学需求。

1.目标情景分析。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目标的情景中运用目标语言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在进入专业学习后,需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这些专业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专业医学术语和医学知识。此外,中医经典阅读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医汉语具有固定结构多、专业词汇多、抽象意义丰富等特点。很多在通用汉语初级阶段就已学过的词在中医领域的词义完全不同,甚至毫无关联,这样的同形异义词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尤其体现在书面语上。因此,较之商务汉语、旅游汉语等其他专门用途汉语,中医汉语的学习中,学生习得的语言要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少。其涉及到的交际情景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2.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目标语言而需要做的一切活动。有中医汉语学习需求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学生,指在高等学校学习中医药相关专业的预科生、本硕博各阶段学历生和长短期培训进修生。这些留学生一般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基础知识和词汇。他们构成了中医汉语学习需求的主体;另一类主要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有兴趣的学习者,有意愿学习补充中医基础知识,这类学习者的数量也占相当比重。①教学组织方式:包括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中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分散学习。②学习者原有汉语水平:因为中医汉语的书面语特征明显,词汇有一定难度,概念抽象性也较强,因此中医汉语的学习者通常至少具有半年到一年的通用汉语学习基础。完全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不适合直接学习中医汉语。③学习内容: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中医汉语的教学也应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这些都是专业学习的必须技能。

三、中医汉语的教学实践

1.教师定位。从事专门用途语言教学的教师不仅承担教师的职能,而且还应是学生的合作者、课程设计者、材料提供者、研究者和评价者。从事中医汉语教学的教师也应担当有这样丰富的角色。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意识。中医汉语课程的开设是教师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搭建的“脚手架”,也是帮助学生向专业过渡的“助推器”。教师本身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教学功底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已有一定学时的通用汉语的教学经验,熟悉第二语习得理论,对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十分了解,并可针对学生现有水平,对学生逐步给予“可懂的语言输入”。同时,教师还应系统学习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方能胜任此项工作。语言教学功底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3.教材、工具书的编写。针对上述教学需求而编写的专门用途汉语教材一直较为匮乏,已知的目前国内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我们发现,中医汉语教材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基本保持了较强的系统性。其中《中医基础字词一点通》是笔者见到的第一本针对留学生编写的中医汉语工具书,该书的出版也填补了该类辞书的空白。

2.课程设置。如上所述,中医汉语课程一般不在零起点阶段开设。学生至少在完成大部分初级汉语语法的学习,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才会进入中医汉语的学习。我们可以在预科班的初级下学期或中级上学期设置该门课程,集中授课;也可以在学生进入专业一年级之后,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将中医汉语作为辅助课程开设;还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安排课后自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材料选择课型,可只开设“中医汉语综合”,或同时开设“中医汉语听说”、“中医汉语读写”等课程加以辅助。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持学习系统性的基础上灵活地安排课程。

四、结语

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虽然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相关研究并不丰富。尤其是中医汉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材料非常有限,尚未出台统一的课程大纲,也缺乏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整理。教师作为中医汉语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专业知识的结构框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因素也应受到关注。在缺乏教学材料和经验的条件下,如何帮助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开展教学,这些问题都留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白迪迪,杨帆.关于中医汉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

[2]韩金龙.ESP最新发展评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3,(4).

[3]阚道翠.留学生中医汉语教学方法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4]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2).

[5]单韵鸣,安然.专门用途汉语课程设置探析——以《科技汉语》课程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8).

[6]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作者简介:孙迪(1985-),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郭力铭(1983-),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立足课堂,因学施教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