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予能量 将学习进行到底

2014-09-11丁美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转化学困生

丁美华

摘要: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谈心需要建立信任关系。学生家长的离婚无需用道德评判去嘲笑,教师要带着同情与忽略的态度,去谈对学生来说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40-02

一打开小宗的练习本,竟然又只写了一行字,字迹潦草无力,没写完。他一度放弃了学习。我曾打电话与他父亲沟通,他说自己离婚了,在外打工,平时很少过问。小宗曾说,他父亲经常说他学了没用。不是在我的鼓励下,认真对待学习了?这次怎么回事?毛病又犯了?想起教育家廖世成说:用冷静而同情的态度,解决青年的困难,比躁急有效得多。我先找他来。小宗说:“家长会,打了电话还答应来参加的,结果没来,反正没人管我了,就不做了。”理性分析,到底是哪些原因决定他的行为的呢?

第一,身心发展。初中生处于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感性。不善于自制,两极性明显,行为不易预测。意志行动处于发展过程中,“受暗示”性较大,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存在。一方面要求独立,但在思想深处并不希望成人完全不管或不关心他们。

第二,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那些在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互不信任、受到侮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特别难教育的。”小宗父母关系破裂,他父亲只以简单的成绩来要求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不积极参与。家长应重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的重要作用”,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第三,学校教育。家长会宣读学生考了多少分,排名第几是必然做法。而初三忙于学习,学生很少与老师谈人生中遇到的难题。特别像小宗这类学生,考不出好的成绩,看不到能上好的高中的希望,因此产生自卑感。其实,初中阶段只是人生的起点,学校要多一些理想与信念的教育,使学困生萌发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快乐的成长。

第四,个人素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小宗容易感到自卑,情绪波动大,属于冲动型的学生,容易想入非非。而人类生活中一切冲突之源,都在于价值观的冲突。面对教育者的希望,他又想努力学习;而面对家庭危机和父亲对待自己的不闻不问的态度,他感到不堪重负,难以释怀,他就以消极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加上社会应试教育的氛围,使学困生面对自己成绩不好的现状,只有放弃,他们也认为分数最重要。

面对小宗的此类学生,如何给予他们正能量呢?

第一,谈心教育,给予力量。首先,肯定小宗长得一表人才,不缺胳膊少腿,无需自卑。其次,即便成绩再不好,老师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再次,即使家长不认同,认为学习无用,也要坚强的做自己。唯有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教育是一种期望,接下去我提出具体的要求:“先把自己的课桌收拾干净,表示你自己有自主能力。其次,把字写好。只有付出,才可能有收获。不付出,是没有出路的。要多读书,当遇到人生的难题,去看看别人是如何面对的。”小宗下去了,我听到收拾书本的“沙沙声”。我看到整齐的课桌。第二天,我又鼓励他要坚持。我相信,他内心已经种下了积极向上的种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谈心需要建立信任关系。学生家长的离婚无需用道德评判去嘲笑,教师要带着同情与忽略的态度,去谈对小宗来说敏感的问题。避免说道:“你爸妈关系”。而用“你父亲,你母亲,或者他们。”

第二,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宗缺少家庭中的情感支持。为了防止小宗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笔者打电话给小宗父亲,父亲一直没来。后来我又打了一次电话,知道小宗父亲生病了。开家长会那天去医院拿拍的片子。小宗父亲在电话里倒也乐于配合学校教育。说会鼓励儿子,好好学习。笔者结合教育理论,让小宗父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赏识教育为主。而不是只批评、只攀比。

第三,情感沟通,自我教育。教育家廖世成说:情感的陶冶,其重要不亚于知识的增进。态度、欣赏、理想、好尚,都可说是属于情感方面。经过与小宗父亲一番交谈,小宗事后说,误解父亲了。其实他父亲解释那天去医院拿片子,他生病了。小宗态度明显转变,不仅不恨父亲,还对父亲有了同情心。他后悔般的对我说:“原来父亲是关心我的,他也有他的事要做。是我不懂事。”他进行了自我反省。我看到了小宗的成长。小宗经历了一次心理感受体验,相信面对类似问题就不会消极对待了。当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灵对忠言、忠告显示温存或者责备的目光这类极精细而纯人性的教育手段非常敏感的时候,他才能做到进行自我教育。”

第四,体验成功,造就动力。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是作为主体活动的。他们需要肯定自身的社会价值,他们需要支持,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赞赏等。最关键的,是要让小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热爱学习。让他获得自信:要成功其实很容易,课上让小宗发言,及时给予肯定。课后对作业进行指导,让他越来越热爱学习,保证学困生的学习得到肯定。塑造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肯定积极行为与积极结果之间的联系。

第五,广泛阅读,汲取能量。像小宗这类学困生,要学好一些科目还是比较难的,初三科目多,本身基础就不好,但是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事绝对可以顺利完成。除了学会更多的知识,主要让小宗学习到名人的经验与成功的思想理念,学会坚强自己的内心,懂得人生的意义。课外书则是一个无尽的宝藏。当他看到《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时,小宗写道:我知道了坚持的重要性。人生的一些挫折算得了什么?我一定要战胜它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的,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接受的一切,有时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我相信,小宗会走好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丁锦宏,等.走近教育大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转化学困生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