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激趣法增强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效果

2014-09-11赵美玲,王沛,杨新华,王红,李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教学

赵美玲,王沛,杨新华,王红,李强

摘要: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用先导故事激趣、问题引导激趣、形象比喻激趣、临床病例激趣等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激趣法;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91-02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免疫学理论性强,学生听起来很抽象,病原生物学的内容虽然不深奥,但内容繁杂,逻辑性差,不易系统讲解,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与护理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使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浓厚的求知欲望,是每一个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

一、先导故事激趣法

导课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效果。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思绪,开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门[1]。

1.上好绪论课。绪论是一门课程的第一讲,讲好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情绪。在讲解绪论课时可以巧妙地插入一些科学案例,比如:古代医学家利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的故事;现在用来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的由来;巴斯德为防止酒类发酵而发明巴氏消毒法的故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等。这些生动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迫切地在后续课程中找到答案,同时也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

2.开课伊始激发学生兴趣。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讲述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动物源性细菌”一章中所介绍的鼠疫耶氏菌,学生对它的学习不够重视。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述的开头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个小典故:当年李自成率领一百多万大军浩浩荡荡进了北京,然而短短四十天就被清军打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战士得了鼠疫,由此提问学生:“鼠疫是由什么引起的?鼠疫耶氏菌的致病机理是什么?如何防治?”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深入学习寻找答案。

学生对“消毒灭菌”这一章的内容不够重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述的开头不妨给学生讲述护士职业创始人南丁格尔的事迹:在当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一开始英军的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后来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到达战地医院,短短几个月就把伤病员死亡率降到了2.2%,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做好了消毒灭菌。有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并且真正意识到消毒灭菌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问题引导激趣法

悬念最能吸引人。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相联系,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比如在讲授“病毒的基本性状”这一章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大家从出生到现在一年四季中得什么病的最多?感冒大多数是由细菌引起的还是由病毒引起的?和前面讲过的细菌相比较病毒有什么特点?病毒的基本性状都有哪些?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生动有趣的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形象比喻激趣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趣味化、通俗化[2]。比如在绪论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比喻,并将这个比喻贯穿免疫学的始终。

敌人→国防系统→应对→生产武器、扩兵→发动战争

抗原→免疫系统→应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TH1和TC)→免疫反应

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国防系统,异物(抗原)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的卫兵(免疫细胞)从待兵不动状态,进入备战的激活状态,并且数量增多(扩兵),进而发育为有功能的免疫细胞(分化),其中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武器),T淋巴细胞分化为特异性杀伤细胞。卫兵有了,武器有了,就开始打仗[3]。经过这样的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了,枯燥乏味的词汇简单、有趣了,学生学习起来会倍感轻松,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厚。

四、临床病例激趣法

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将来要处在医务事业的第一线,因此,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预防治疗比基础知识更具有吸引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典型的临床病案,用具体的案例、真实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的临床体征以及详细的治疗经过来迎合学生急于接触临床实践的心理,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4]。

具体做法是以病例为中心,先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并由此导出新课内容。比如在讲“破伤风梭菌”时,导入以下病例:某部战士,21岁,左脚在训练中被铁钉扎入约3cm,进行了简单的清创处理。一周后该战士出现漏口水、易激动、张口困难,随后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等临床表现。试分析该病人患哪种疾病?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什么特点的伤口易患该病?破伤风都有哪些典型的临床症状?如何来防治?所有的问题紧扣教学内容和目的,并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这种与生活实际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避免了学用脱节,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课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具体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柏银兰,薛莹,柴春雨.在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6):566-567.

[2]胡志芳,解颖馨,姜凤良.从青年教师角度谈如何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209.

[3]戎瑞雪,王蓓,王晓辉,赵丽君.医学免疫学的改革初探[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6):106-108.

[4]孙雯.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如何巧用激趣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167-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