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输液,为何总在头皮打针

2014-09-11

家庭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细小头皮输液

山东读者段某来信说:我家宝宝1岁,最近隔三差五总是发烧,几天不退,只好去医院输液,我看到凡是输液的小宝宝,护士都是在头皮打针,都不在手脚上打,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段某读者:

宝宝长到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抵抗力下降,这时遇上季节交替,或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护理不当,就容易反复发烧、拉肚子,严重时需要输液治疗。1岁半以下的宝宝输液时,护士基本上都是选择头皮静脉注射(打头皮针)。

这是因为1岁半以下的宝宝,个头还很小,加上现在肥胖小儿多,四肢细小的表浅静脉被厚厚的皮下脂肪所掩盖,不容易看到血管。即使看到细小的血管,宝宝的手脚小,也难以固定,宝宝若再乱动乱踢,就很容易“鼓包”了。

而小儿头皮静脉表浅,毛细血管丰富,血液循环快,药物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输液针打在头上容易固定;宝宝看不到,一会儿就忘掉了,该吃吃,该玩玩,不影响活动;况且,天气寒冷时不必担心受凉,也便于治疗和护理。所以,相对于小儿身体的其他部位而言,头皮静脉注射的安全性更高些。

1岁半以下的宝宝输液时往往不合作,常常哭闹不止,有的家长见状就紧张、焦虑,怕液体输入头皮血管会产生不良反应,怕头皮血管不易固定,怕输液产生依赖性,担心护士技术不过关,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和不良情绪,容易传染给宝宝,导致宝宝哭闹更厉害,配合更不好。此外,还会影响护士打针时的心理和质量,甚至耽误病程。

一般说来,宝宝对家长的依赖十分强烈,加上患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医护人员很难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因此,宝宝输液时,家长应配合护士,按住宝宝的膝盖,避免踢蹬。可采用听音乐、讲故事、看动画片、夸奖宝宝勇敢等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要理解和信任护士,她们会竭尽全力一针搞定。

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陈育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细小头皮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让头皮爱上做SPA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