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懂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

2014-09-11贾树才

家庭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皱襞活动性萎缩性

贾树才

小莉和她的的闺蜜都有慢性胃炎,看了今年《家庭医学》第3期《明明白白看胃炎》一文后,鉴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是癌前病变的恐惧,同时也想知道自己是哪一类型的慢性胃炎,就拉着闺蜜一起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不料想,拿到胃镜报告后两人都是一头雾水,不仅报告中那些医学术语一个也看不懂,而且小莉诊断是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闺蜜报告是慢性隆起性胃炎,和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知识怎么都对不上号……

患者拿到有关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包括书写规范和不规范的,往往都是一头雾水。常见诊断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疣状胃炎、红斑性胃炎、隆起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等等。下面,对这些常见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加以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和分型

多数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都是炎症反应或萎缩,因此,慢性胃炎主要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由于人们的习惯难改,现在很多医生仍然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写成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只是病变深浅的划分,毕竟不如萎缩和非萎缩更能直观地反映究竟有无萎缩的改变。

慢性胃炎的确诊除了胃镜检查之外,还要结合病理检查(活检标本),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并不能达到100%,一般为60%左右。当两者不符合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因为病理检查是最权威的。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固有腺体萎缩、减少。只要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一般要取多块标本,其中只要有一块发现萎缩,就可确诊。

描述基本形态的术语解读

胃镜检查是对胃黏膜的镜下直观性检查,主检医生会通过一些医学术语,表述自己通过胃镜看到的胃黏膜情况。这些医学术语描述了胃黏膜的一些基本形态。

红斑呈现红色的斑,既不高起,也不凹陷。在桔红色黏膜背景上出现片状、条状或局灶性弥漫性发红的红色充血区,即所谓黏膜花斑或红白相间现象,根据充血区与背景区的分布情况,又分为以红相为主或以白相为主。

出血点或斑块是指黏膜下或黏膜内血液外渗形成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比充血灶颜色更深,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吸收。

糜烂指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即位于最浅层的上皮细胞缺失,呈现潮红的糜烂面。糜烂深度一般在1毫米以内,不超过黏膜肌层。又分为平坦或隆起型糜烂。

肿胀或水肿表现为黏膜颜色发白,反光增强。皱襞可出现水肿肥厚、粗大。

渗出指黏膜上有病理性黏液渗出,紧紧粘附于黏膜上。

黏膜不平可呈细颗粒状、粗颗粒状或铺路石状。

黏膜变薄、皱襞变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黏膜病变累及固有腺体,已出现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等程度的变薄,皱襞变平,甚至可以透见黏膜内的小血管。

慢性胃炎的病变是非常复杂的,有时会有多个基本类型同时出现,于是,在胃镜报告中就会出现多个术语合并的情况,就像前面小莉的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但按照规范的说法,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胃镜报告

慢性浅表性胃炎现在提倡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以下称《共识意见》)认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共识意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均可同时存在胆汁反流现象。内镜可见胆汁样黏液湖并可见幽门较松弛,开放状,胆汁从幽门反流至胃腔内。胃镜报告中,可报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如果同时存在食管炎,还可以报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其实,多数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病人,既有胆汁反流又有胃酸反流,只是因为胃酸是无色的,胃镜看不见,只能看到黄绿色的胆汁。

糜烂出血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均可同时存在平坦或隆起糜烂、出血,可分别报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如果病变以胃黏膜糜烂、出血为特征,伴有黏膜充血、水肿,可报告为糜烂出血性胃炎;如果糜烂更明显,也可称糜烂性胃炎。

疣状胃炎《共识意见》认为,糜烂性胃炎有两种类型,即平坦型和隆起型。前者表现为胃黏膜有单个或多个糜烂灶,其大小从针尖样到最大径数厘米不等;后者可见单个或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最大径5~10毫米,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央有糜烂,就是疣状胃炎,亦称痘疹样胃炎或痘疹样糜烂。小莉闺蜜胃镜报告的所谓慢性隆起性胃炎,是医生书写不规范,应当是疣状胃炎。

红斑性胃炎书写不规范,应该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肥厚性胃炎为Menetrier病。该病临床罕见。表现为胃体底黏膜皱襞巨大扭曲,常规内镜检查不易确诊,普通活检标本不易取得足够的组织,确诊很困难。

慢性胃炎病理报告术语

慢性胃炎的病理检查报告常见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肠化与不典型增生等医学术语。

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慢性胃炎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之一是炎症,表现为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称为慢性非活动性胃炎。当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说明有活动性炎症,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密切相关,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上皮与肠黏膜上皮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不断脱落,由胃黏膜固有层干细胞不断予以补充。干细胞是多潜能细胞,能分化为多种细胞。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干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可分化为肠上皮细胞,于是在胃上皮可看到肠上皮细胞,即肠上皮化生,简称为肠化。在肠上皮化生中,常伴有细胞异型性增生,称为不典型增生。是指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偏离正常轨道,形态发生变异,既不同于胃上皮与肠上皮细胞,又有别于癌细胞,是处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细胞,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势必越向癌细胞靠拢。所以,严重的胃黏膜肠化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可消失,并防止胃黏膜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进一步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皱襞活动性萎缩性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46 例经关节镜诊治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分析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症临床疗效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