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淋病奈瑟菌的细菌培养与PCR方法检测的结果对比

2014-09-11吉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00

吉林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奈瑟淋病检测法

魏 卓(吉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00)

淋病作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是以淋病奈瑟菌为病原体,以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性传播疾病[1]。快速、准确的淋病奈瑟菌检测,对于淋病的诊治以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检测淋病奈瑟菌,各有利弊,而细菌培养法与PCR检测法是较常用的方法。笔者对60例疑似淋病患者生殖道分泌物同时进行细菌培养、PCR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研究病例均来自2011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门诊及妇科就诊的拟诊为淋病患者。男12例,女48例,平均年龄29.2岁,病史1个月~2年。

1.2 标本采集方法:男性患者:将棉拭子置入患者尿道的1~3 cm处,轻转棉拭子几周后取出,以便蘸取生殖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2]。女性患者:用棉拭子采集宫颈口2~3 cm处及后穹隆分泌物[3]。取出后的棉拭子应立即放入无菌试管内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1.3 检测方法及试剂

1.3.1 细菌培养法:取材后每份立即接种2个血琼脂平板和1个巧克力平板。1个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放入35℃、6%(V/V)CO2培养箱,1个血琼脂平板放入35℃需氧培养箱,培养48 h。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4]。

1.3.2 PCR检测方法:严格按照PCR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 试剂:荧光实时定量PCR试剂盒,由大连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及生化试剂,由上海信然实业有限公司。

1.4 效果评定:细菌经培养后,圆形、凸起、湿润、半透明或灰白菌落呈氧化酶试验阳性和革兰染色阴性的判定为淋病奈瑟球菌阳性。PCR法:通过凝胶电泳观察色带判定结果。依据淋病奈瑟菌阳性检测率,评定其检测方法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60例样本中26例为淋病奈瑟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3.3%;采用PCR方法检测60例样本中45例为淋病奈瑟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情况比较

3 讨论

淋病作为我国日趋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当被淋病奈瑟菌感染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宫颈红肿、分泌物增多、子宫附件炎以及皮肤、关节出现炎性反应性病变。虽然本病具有高传染性、发病急、局部症状重等特点。但是有一部分患者,感染淋病奈瑟菌后无临床症状,甚至有文献报道60%为无症状的阴性带菌者,不易察觉,危害性更大,这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极为不利[5]。

目前临床诊断淋病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其中对淋病奈瑟菌检测常用方法有分泌物直接涂片法、快速抗原检测法、细菌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分泌物直接涂片法虽然方法简便、易鉴定,但其阳性检测率低,误诊率、漏诊率高。快速抗原检测法作为无创性检测方法,具有无需任何仪器设备、操作时间短、易于肉眼观察等优势,但同样存在阳性检测率低的问题[6]。

细菌培养法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淋病检测金标准[7]。细菌培养法对标本采集、检测人员操作技术、细菌培养条件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本方法检测时间长、操作繁琐、服用抗生素易产生假阴性等缺点。以上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影响细菌的阳性检出率。PCR检测方法是通过体外酶合成特异性DNA片段来检测目的DNA片段的方法,因此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特点。本方法较细菌培养法比较,对标本的质量要求低,对于死亡的细菌同样具有特异性。同时,PCR检测法是针对细菌的DNA进行检测,因此它能克服标本过少的问题。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细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43.3%;PCR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为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对于淋病奈瑟菌采用PCR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低误诊率、低漏诊率,是临床上检测淋病奈瑟菌的好方法。

[1] 陈秀英.应用细菌培养法与PCR检测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5):236.

[2] 税开毅.三种检测淋病奈瑟菌方法结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37.

[3] 舒培敬.淋病奈瑟菌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4):2.

[4]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779.

[5] 吴玉霞.淋病奈瑟菌的细菌培养与PCR方法检测的结果对比[J].右江医学,2011,39(3):337.

[6] 陈 响,尚 红.常见性传播疾病实验指标的评价[J].辽宁医学杂志,2004,18(6):322.

[7] Zohar Y,Cueto JA,Elizur A,et al.Neuroendocrinology of reproduction inteleost fi sh[J].Gen Comp Endocrinol,2010,165(3):438.

猜你喜欢

奈瑟淋病检测法
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奈瑟菌的cppB 与pJD1 基因检测
恒河猴奈瑟菌引起膝关节感染1例
微黄奈瑟菌引起急性尿路感染合并菌血症1例
2005-2017年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T-SPOT.TB检测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改进检测法的STATCOM建模与仿真
爱的赌约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
D-STATCOM一种改进的补偿电流检测法
不同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单纯性淋病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