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磁感应研发“误踩油门当刹车”智能识别系统
2014-09-11邵思涛
邵思涛
(华峰中学,广东 广州 510356)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误踩油门当刹车的案例,其共性都是快速踩下油门踏板. 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特利用电磁感应研发了“误踩油门当刹车”的智能识别系统.
1 第一代实验原理与装置
1.1 设计方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有关于电磁继电器应用的例题,以此为借鉴设计了防止误踩油门当刹车的实验方案.
在油门连杆上安装磁铁,磁铁穿过固定在车体上的线圈,踩踏油门时,线圈就会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 在正常情况下,油门都是缓慢踩下的,感应电流小,电磁铁无力吸引衔铁下落,发动机正常工作. 误将油门当刹车时,快速踩下,线圈中就会感应出很大的电流,电磁铁吸引衔铁下落,切断发动机火花塞的总电源,同时接通刹车油管电磁阀刹车.
1.2 实验器材
0.2 mm漆包铜线1 kg,强磁铁2条,焊锡丝1卷,电烙铁1个,热熔胶枪1个,指针式万用表1个,12 V电源1个,12 V中继电磁继电器2个,12 V电动机1个,指示灯5个,12 V电磁阀1个,镀锡万能线路板若干,电脑1台,单片机烧录软件、硬件,单片机芯片若干,各类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若干.
1.3 实验过程
按照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组装好线圈、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和电灯,开始实验,无论多么快速插入磁铁,电磁继电器都不吸合,又更换了强磁铁,还是失败.
图1 第一代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过程中发现感应电压最大值为1.8 V,而继电器额定电压是12 V,如此低的电压,怎么能够把衔铁吸引下来?即便吸引下来,由于此电压很短暂,衔铁也很快被释放,不能钳位在下方. 为此,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进.
2 第二代实验原理与装置
2.1 单片机控制系统
在图1电路中串联了单片机,利用感应电压的大小触发单片机, 单片机得到指令会动作,从而控制电磁铁的吸合与释放,自动切断发动机火花塞点火电路,同时接通刹车阀,直至解锁.
考虑到释放油门踏板时都是快速抬脚,踏板弹起太快会引起误触发,在信号输入端串联二极管D,它具有单向导电性,电位器R粗调踩踏油门的速度起控点,电位器R1微调踩踏油门的速度起控点.
实验装置还增加了3个传感器:
1)利用雷达波探头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从2号门输入指令;
2)利用热红外探头判断前方是否有热源(人或动物),从3号门输入指令;
3)利用漫反射探头判断前方是否有沟壑,从4号门输入指令.
需要使用该系统时,闭合开关K,系统处于监控状态;不需要时,断开开关K,不影响原车的任何性能.
第二代实验装置电路图如图2所示,实物图如图3所示.
图2 第二代实验装置电路图
图3 第二代实验装置实物图
2.2 组装
1)将镀锡万能板焊接成与原理图一致的线路板,元件焊接在线路板上,制成主控板.
2)用牙膏的包装盒作原料制作内径比条形磁铁的外径稍大的骨架,在上面绕漆包线,制作成1 000匝的线圈.
3)用铝合金制作油门踏板.
4)用热熔胶把主控板、电动机、指示灯、电磁阀、线圈、油门踏板等固定在钙塑底座上.
5)按照原理图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3 调试步骤
1)烧录单片机控制程序:电源电压为12 V,触发电压为3 V,输出电压保持在12 V直至切断电源为止.
2)先将R1旋转到阻值最小,再调节R,使1门的静态电压是2.9 V,接近触发电压.
3)条形磁铁安装在踏板下,快速按下踏板. 如果单片机不动作,则反转磁铁的N,S极,使“感应电流”和R提供的“预设电流”正向叠加,1门电压超过3 V就会触发单片机发出动作指令.
4)调节R1,可以改变踏板下落的起控值,改变灵敏度.
5)2号门接入雷达波传感器,调节R2,探测10 m内障碍物.
6)3号门接入热红外传感器,调节R3,探测10 m内热源.
7)4号门接入漫反射传感器,调节R4,探测10 m内沟壑.
8)断开总开关K,电动机和指示灯应该一直工作.
4 实验效果
此系统采用电子识别,与机械式相比,具有体积小、反应快、灵敏度高等优点,把它安装在私家车上实验,“误踩油门当刹车”的设计完全能达标. 但是后来添加的雷达波、红外线和漫反射传感器在车流比较多处要关闭,因为10 m以内的干扰比较多,误触发关闭发动机反而带来麻烦.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物理(九年级)[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