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155例临床观察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江西省黎川县中医院,江西 黎川 344600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155例临床观察

江建华

江西省黎川县中医院,江西 黎川 34460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1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疝修补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

老年腹股沟斜疝常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方式进行治疗,有15%左右患者病情存在复发的可能,且老年患者的手术禁忌症相对较多,而人造网片及网塞的应用使临床疝修补术在近年来逐渐向无张力的方向发展,被临床医学界公认为疝手术治疗的一个里程碑[1]。为探讨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310例患有腹股沟斜疝的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5例。对照组中男99例,女56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0.3±1.9)岁;腹股沟疝发病时间1~16天,平均发病时间(4.4±0.7)天;Ⅱ型疝患者47例,Ⅲ型疝患者63例,Ⅳ型疝患者45例;治疗组中男100例,女55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0.2±1.8)岁;腹股沟疝发病时间1~14天,平均发病时间(4.6±0.8)天;Ⅱ型疝患者48例,Ⅲ型疝患者60例,Ⅳ型疝患者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病情确诊为腹股沟斜疝;②患者年龄在60~85岁之间;③发病时间不足20天;④没有其他合并症;⑤患者选择接受疝修补术治疗;⑥以往没有手术治疗史;⑦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治疗;⑧愿意参与到本次研究中。

1.3 排除标准 ①病情没有确诊为腹股沟疝,或确诊为其他类型的腹股沟疝;②患者年龄不足60岁,或超过85岁;③发病时间超过20天;④患有其他合并症;⑤患者选择接受保守治疗;⑥有手术治疗史;⑦患者身体状况无法保证耐受手术治疗;⑧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Bassini或McVay法实施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后,选传统疝修补术切口,对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进行保护,对腹股沟管实施解剖处理,然后探查到提睾肌并进行切开,确定找到疝囊后,如果疝囊的体积不大,对疝囊进行游离处理至疝环处,并将其推入到腹腔的内部,实施高位结扎处理,如果疝囊的体积过大,在与疝囊颈距离5cm左右的位置对疝囊进行横断处理,在近端将疝囊关闭,远端止血,根据实际大小选择网塞,疝环口处用锥形网塞反向塞入到疝囊内部,充填至内环,对网塞基底部进行固定缝合处理,用网状补片对腹股沟后壁进行加强缝合[1]。

1.5 观察指标 观察疝修补术操作时间、围术期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时间、腹股沟斜疝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腹股沟疝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老年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术后治疗计划实施顺利;有效:腹股沟疝症状表现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没有实质性好转,或术后腹股沟疝再次复发[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疝修补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 治疗组疝修补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疝修补术围术期有17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疝修补术围术期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腹股沟斜疝病情治疗效果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一些疝囊体积较小的病例可直接经内环翻入到腹腔,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同时采用网状圆锥形补片,肉芽组织可以沿网片的方向顺利生长,手术后2天就能够形成一层相对较厚纤维组织,通过纤维结缔组织对腹股沟管的后壁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并没有使张力水平增加,聚丙烯网状补片具有非常理想的生物兼容性,该材料具有质地光滑柔软、抗张力强、富有弹性、可任意裁剪等特点[2],在手术治疗后不会出现硬结及异物感,同时具有抗感染能力,术后出现感染及复发的几率较低。

[1]王强,张叶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2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4):173.

[2]林益坤,杨彪,陈壮锋,等.无张力修补术对中老年人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23):3651.

R656.2+1

A

1007-8517(2014)09-0069-01

2014.03.02)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