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瘀涤痰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45例临床观察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后遗症中风针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康复理疗科,江西 鹰潭 335000

化瘀涤痰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45例临床观察

尤光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康复理疗科,江西 鹰潭 335000

目的对应用针灸与化瘀涤痰汤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脑路通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与化瘀涤痰汤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中风后遗症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灸与化瘀涤痰汤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针灸治疗;化瘀涤痰汤;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指的是在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病情的急性期过后遗留下来的一种以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疾病,该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偏枯”、“偏风”等疾病范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年性疾病[1]。本次研究对应用针灸与化瘀涤痰汤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4±1.2)岁;脑中风病程1~26个月,平均病程(8.5±1.4)个月;治疗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8.6±1.1)岁;脑中风病程1~27个月,平均病程(8.4±1.6)个月。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诊断标准 ①以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神识昏蒙、口舌歪斜、偏身感觉异常为主要症状;②以头痛、饮水发呛、眩晕、共济失调、目偏不瞬为次要症状;③急性发病,且有先兆性症状[2]。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在40~75岁;②符合诊断标准,并经CT和MRI检查后确诊;③患病时间超过1个月;④患者神志清醒;⑤肌力水平不足Ⅳ级;⑥排除心肝肾合并症的可能;⑦患者本人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4 治疗方案

1.4.1 对照组用药治疗方案 空腹状态下口服维脑路通,每次180mg,每天三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1.4.2 治疗组用药治疗方案 口服化瘀涤痰汤,方剂组成为:黄芪60g,丹参、归尾、地龙各15g,法夏、陈皮、胆南星、石菖蒲、桃仁、红花、僵蚕各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药物治疗同时实施针灸治疗,上肢取穴包括: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穴包括:环跳、双肾俞、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昆仑、悬钟、解溪,每次留针30min,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中风后遗症病情控制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疗效评价方法 痊愈:患者治疗后语言和肢体运动能力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或能够继续从事原工作,脑出血灶CT复查结果显示已经完全吸收或部分软化、梗死灶全部消失或有软化灶遗留;显效:患者治疗后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恢复,肌力水平达到IV级以上,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CT复查结果显示脑出血吸收程度超过60%,梗死灶面积明显减小;有效:患者治疗后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恢复,肌力水平达到Ⅲ级以上,日常生活部分能够自理,CT复查结果显示脑出血的吸收程度不足60%,梗死灶面积的减小不明显;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善或改善程度不明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

2 结果

2.1 中风后遗症病情控制效果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风后遗症病情控制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用药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9.63±3.48)d,治疗联合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2.30±2.75)d。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中风后遗症指的是中风偏瘫后留下的症状,患者往往伴有言语、吞咽、认知、大小便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障碍。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其后遗症中常出现缺血、脑水肿、血肿压迫以及推移等现象,影响脑组织功能[4]。急性期后,偏瘫逐渐发展成为痉挛,患者上肢屈曲、内收,下肢直伸,运动能力能逐步恢复。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要采取积极药物治疗,还可以采取饮食疗法,提高病情恢复速度。中风后遗症具有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增加了较大负担,给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的中风后遗症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痛苦[5]。为有效降低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以针灸康复法为辅。中医学认为中风后遗症病机主要为脉络瘀阻、气虚血瘀,属于本虚标实,本主要指气虚,标主要指血瘀和痰浊,主要病变为痰瘀互结。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要坚持益气活血、通经络以及清痰火为目的,主要将化瘀涤痰汤作为基本方。化瘀涤痰汤将黄芪作为主要药物,其能够起到益气扶正的作用,将法夏、陈皮、石菖蒲、丹参、胆南星、红花、地龙等作为辅助药物,以起到化瘀、通络的作用,使用甘草与诸药相调和,能够起到活血化痰的作用。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中的疼痛、麻木、肿胀等临床症状,保持经络通畅,促进血液正常运行。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化瘀涤痰汤中,黄芪主要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大剂量黄芪可对脑水肿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增强全身营养状况,并通过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水平,对机体微循环进行调节;丹参可以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将纤溶酶系统激活,使红细胞机械强度明显提高,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微血管充分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明显增多,从而对机体的微循环进行改善。而针灸是目前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针刺可以使血管充分扩张,对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起到帮助作用,对脑及肢体的微循环进行改善,增加病损组织的血供,对新陈代谢功能进行调节,并能将神经细胞激活,使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

[1]朱红霞,肖晓华.化瘀涤痰汤和针灸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分析[J].江西医药,2013,48(08):702-703.

[2]崔丽英.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2-63.

[3]刘鸣.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91.

[4]曾劲松,肖航航.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01):74-75.

[5]刘桂香.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疗,2013,32(06):138-139.

R255.2

A

1007-8517(2014)09-0063-02

2014.03.19)

猜你喜欢

后遗症中风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