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产阶层的公益精神

2014-09-10甄静慧

南风窗 2014年17期
关键词:公民参与社会责任

甄静慧

最近在一个狮子会的活动上碰到一位熟悉的民营企业老板,他穿着黄色的志愿者T恤,正在搬一摞椅子,额头已经渗出了密密的汗珠。这位老板前几年我在他的公司和一些商务活动里见过多次,西装革履,神气得很,总有助手跟在身边为他派名片,感觉蛮土豪的。但现在他穿着跟所有人一样的衣服,来来去去,在做些布场的琐碎小事,如果不是他喊我,可能我根本不会在人群中认出他来。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一直认为,中国大陆很多人对公益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这跟媒体的导向也有很大关系,报纸杂志喜欢名人慈善家,曹德旺成首善了,记者一窝蜂去采访,放在封面上,高端大气上档次;壹基金曝光率这么高,大抵也因为李连杰和他的上流人脉。最后,一知半解的大众产生了错觉,仿佛公益就是富人慈善、红十字会。

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公益精神却被忽略了,它的关键词本应是“公民参与”和“社会责任”。

事实上,如果按照财富拥有量,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富人、穷人和中产阶层三大群体的话,我要说,中产阶层才是一个社会里真正最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群体。

不信的話你去看看民间兴起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比如自费去内蒙古植树,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心理、法律援助服务之类,一呼百应的,大部分是城市中的白领、医生、记者、律师、心理咨询师、教师等。而像社区治理、集体维权等就更不用说了,推动者多是有企业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中产。

他们当然不可能像富人慈善家那样捐出巨额财富以供媒体制造话题和光环,但他们为真正的公共利益所付出的财产、时间和精力的比重,可能远远超出很多以乐善好施著称的富豪。这其实并不存在群体的道德高下之分,而是由他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对社会的依存度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人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心理需求会随之发生变化。贫穷的时候,人们更关注竞争,希望通过获得更多的财产来增加幸福感。所以“屌丝”们虽然对社会种种不公平现象充满不满,然而除了抱怨之外,很少见到他们认真思考社会问题或参与变革,有空都忙着多挣点钱和找个女朋友。

非常富有的人呢,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会做慈善,多出于回馈社会和实现另一种价值感的目的,有些人甚至会成为伟大的慈善家,但无论如何,相较于穷人和中产来说,他们对社会的依赖度是相对较低的,社会怎么样,对他们来说限制不大,你懂的,他们甚至可以在全世界任何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所以富人慈善通常以捐赠的形式实现,对项目的自身参与度相对较低。

而中产阶层,他们物质的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后,财富增加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少,他们会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幸福感系数,从而对社会主体产生更多心理需求,进而产生推动社会变革的渴望。

中产阶层对社会的依赖和需求有几个层面:对政策,对税收,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的需求;进而要求社会更人性化,更环保,更多爱与关怀。因此,他们对社会形态的改良有着强烈诉求,这就是他们往往会成为公益主力军的原因。

不要小看“参与度”在公益中的意义。公益应该亲力亲为地做,光是捐钱,你完全体会不到真实的生活,一个人只有亲身参与到行动中去时,他跟整个社会才是真正融入的。

就像我认识的那位老板,那天,他搬椅子搬得特别高兴。

猜你喜欢

公民参与社会责任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浅析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关于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