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虚”≠“贫血”

2014-09-10董芳

人民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贫血症压积血虚

董芳

现在人们常说的贫血主要是西医的概念,建立在具体的血分析数据上。而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里面,只有“血虚”的说法。不少人因此将之对等,并把面色不好、头晕目眩、腿软乏力、嘴唇及指甲苍白,并伴有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和月经不调等表现的“血虚”症状用来判断贫血,这种做法是不够准确和全面的。

脸色不好可能跟自己先天形成的肤色或面部的毛细血管分布有更大的关系,也可能和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有关。而有些人经常不吃早餐,同样也会有头晕、目眩、腿发软的症状,不一定与贫血有关。

是否贫血,查一查血常规就知道

如果怀疑自己贫血,最好先确诊,最有效的做法是扎手指或静脉抽血,检查血常规。贫血在西医中指外周血(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在21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中首次提出外周血这一新概念)所包含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一般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红细胞数低于4.5×1012个/升或红细胞压积低于42%;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克/升,红细胞数低于4.0×1012个/升或红细胞压积低于37%,就可诊断为贫血。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相关参数低于上述指标,就可能患有贫血。贫血有多种类型,除了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之外,还有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继发性的或者恶性的肾性贫血、白血病或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贫血等。指标若出现异常,患者一定要到血液病专科进一步确诊,查明属于何种病因的贫血,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补血与西医贫血治疗是两回事

如果光凭脸色不好就判断自己贫血,进而寻求贫血治疗,显然是不对的。只有真正患有贫血的人才需要用药治疗。此外,中医针对气血不足等症状,往往強调补血,但跟西医的贫血治疗不同。中医的补血往往和补气、补阴、补阳、补肾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很少单纯补血。而西医的贫血治疗是个严谨的医学术语,特指针对不同性质的贫血症所采用的病因性治疗方法。但若本身不贫血,或者患有贫血症又没分清属于哪一类型就盲目服用补血药物,轻的是浪费资源和金钱,严重的则会耽误病情,甚至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有些病人过度补铁,导致腹痛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若乱服人参、当归、阿胶一类的补血药,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补血药。

食疗有助“血虚”患者康复

中医“血虚”与西医的缺铁性贫血在语言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对于那些轻度贫血的病人,尤其是月经偏多且血红蛋白偏低、查出缺铁性贫血又有“血虚”症状的女性,可以配合食疗滋补来纠正或预防:选择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蘑菇、黑木耳、蛋黄、豆制品、动物内脏、猪血、肉类等;烹调用具应选择铁制炊具,铁锅的铁是一种无机铁,极易为人体吸收和利用;维生素C和食用醋均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橘子、柑、西红柿、大枣及新鲜蔬菜等;适当选择强化铁食品,对隐性缺铁病人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较常用的铁强化食品有橘铁粉和巧克力铁;注意饮食的荤素搭配,可提高植物性铁的吸收。

猜你喜欢

贫血症压积血虚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身患贫血症 食疗可纠正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基层工作中血常规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鉴别与应用
血虚≠贫血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血虚≠贫血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中老年男性血小板压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