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的个案研究
2014-09-10李桂芝
李桂芝
摘 要: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将积极心理品质分为6大维度,命名为六大美德力量。我们这个课题主要想对创造力、真诚、爱与被爱的能力、团队精神、宽容、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与实践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想通过典型案例探究提升爱与被爱的能力这一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普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爱与被爱
个案姓名:小慧 ;性别:女;年龄:16岁;年级:高二
一、资料收集
1.该生家庭生活背景:家庭关系:祖父母、父母、弟弟和该生一共六人,现在每天和妈妈、弟弟三个人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早年在农村,后来父母在县城买了房子,现在居住在县城。父母教育态度:父亲很少管教,母亲非常苛刻,对该生的期望值很高,该生是她们家族第一个考取省示范性重点中学的孩子,期望该生各方面都要比家族中其他孩子高出一等。兴趣特长:没有。生活简史:从大约1岁起父母外出打工,该生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家中还有堂兄弟,祖父母对其他堂兄弟比较偏爱一些。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太好,六年级时母亲回家生弟弟,同时照顾该生,经常因学习不理想被母亲打、骂,小弟弟出生以后,父母带着弟弟外出打工,弟弟随父母在外生活。该生初三时学习非常发奋,考取了省示范性重点高中,高二时,母亲带着弟弟回家,同时照顾该生的生活和学习。2.该生社交生活:与同学交往情况:和女生一般性的交往,没有亲密的伙伴。很少和男生说话。与老师交往情况:从不主动和老师交流,内心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不敢、也不知道怎么做。与家人交往情况:小时候和祖父母关系很好 ,现在上高中后见到祖父母的时间很少,内心很心疼祖父母,但回家后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和父亲交流极少,和母亲交流容易引发冲突,内心想和母亲好点交流,但每次都不欢而算,后来都不知道、也不想和母亲交流了。和弟弟还好,但弟弟还小,不懂事。与其他人交往情况:和心理咨询师的交流比较主动,高二第一期是一月一次,最近情绪有些变化,基本上是一周一次。3.各项心理测试结果:压力测试结果:压力较大。心情测试结果:心情较差。
SCL—90测试:人际关系敏感:2.3 抑郁:2.2 其他均正常。
二、个案分析
1.幼年生活:该生童年时期过早地与父母分离,内心缺乏安全感;在和祖父母生活期间,祖父母对堂兄弟的过多呵护,对该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导致了该生的敏感、孤独、伤感;小学时,母亲过分的责骂造成了该生的胆小、害怕、自卑心理。2.家庭生活:该生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太少,父亲角色的缺失也导致了安全感差;母亲粗暴的教养方式与该生温柔、敏感、胆小怕事的个性极不匹配,致使母女关系不和谐,一直影响着后期的人际交往。家中的小弟弟占据着父母心中主要地位,不断的刺激该生敏感、自卑的神经。3.学校生活:该生的各种表现居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属于老师最省心的学生,也是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学生。该生自己反映,有时一学期老师没提过一次问。和同学之间只有一般性的交往,没有很亲近的同学和朋友。虽然有时和同学有说有笑的,但别人不知道她的内心很不开心,笑都是假的、装出来的。非常害怕被别人抛弃。
三、个案指导的效果
第一次:该生自我感觉学习压力大,和朋友感觉很远,一个人的时候感觉特孤独,内心特压抑。我对该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共情,利用音乐放松沙发帮助该生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该生说:感觉很温暖,心里很舒服。同时,我给该生做出了客观的评价与赞扬,帮助该生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心。该生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优点,我妈妈每次都把我说得一无是处,现在您一说,好像也真的是这么回事。
第二次:该生说自己纠结,对于人际交往问题很纠结,学习压力不大了。
我建议该生做一做沙盘游戏:
第一次的沙盘作品 第二次的沙盘作品
第一次的沙盘作品分析:整个作品只占了不到沙盘三分之一的位置,但是开始选择沙盘时,该生坚持要用最大的沙盘。整个作品显得有些荒凉,该生将作品取名为《温暖》,但自己说感觉不到温暖。我问作品中哪个是她自己,她说:没有。
由此可见,该生一直渴望家庭的温暖,但从来就没有过这种感觉;该生缺乏自我意识,无论做什么总是想着:父母会怎么看?老师会怎么看?同学会怎么看?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所以,自己长期觉得内心空虚、痛苦。我的分析得到了该生的认可,该生当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我告诉该生学会爱自己多一点,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对自己不要过分的苛刻,这样你就会心理好受一些。
从连续几次的沙盘作品来看,该生内心的协调性得到了发展,能量越来越充足,在第四次的作品中出现了自我(最中间的女孩),并表示对这部分最满意。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该生解释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并把作品命名为《独一无二》。我觉得该生开始有了较好地自我意识,并具有了应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结论
高中生情感上的困惑是影响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孩子生活中并不缺少爱,而是缺乏感受爱的能力。孩子早期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体系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首要任务。祖父母、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关注是孩子生命中巨大地力量源泉。老师对学生的接纳与关注是学生自信的重要保证。良好地人际交往是孩子轻松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需要心理咨询师具备多种技能和技术。孩子的业余爱好越多,课外活动越丰富,孩子越容易找到自信,生活越快乐。情商比智商对孩子自身的发展影响更大。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2002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1CJJ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