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添翼

2014-09-09林建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学生

林建霞

摘 要: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课质量,将数学知识生动、趣味、具体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真正地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1 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数学教学1.1 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媒体能把被感知的对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刺激,以此来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呈轴对称的图片,并以设问的形式导入新课:“下面是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有什么特点啊?”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了,活泼有趣的画面极大地点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发了学习动机。1.2 替代板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在课堂40分钟内,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板书,会消耗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如果仅进行口头说明,学生又往往不能完全领会题目的意图,而且对知识理解也不深不透。这时候,如采用多媒体,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时,利用计算机可以很快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大大减少了板书的内容,却又可以达到比板书更理想的效果,为讲解核心课堂内容腾出了宝贵的时间。1.3 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例如,《圆锥、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中,先使用计算机演示长方体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同时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2 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2.1 控制模拟,体现数形结合效果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中的各参数与其图像的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像的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时,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形结合的效果,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2.2 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已有的知识按一定思路,借助于想象和观察,以特定形式完成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如按照以往方法,让学生用纸剪拼一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推出梯形面积公式,这节课学生的探索一般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对公式的应用。这样无疑是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了课本上。为了开启学生的思维,刚开始,教师可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能求出梯形的面积?”这节课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图形可切割、移动、旋转等特点,探索出多种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2.3 辅助练习,熟练形成解题技巧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用信息技术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给出的探究情境,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州行和全球通两种电话卡各有各的优点,但要为父母选择适合的电话卡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样用多媒体设置场景,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学生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