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对比,抓标点,慢添字

2014-09-09陈燕

考试周刊 2014年57期
关键词:感叹号布条陋习

陈燕

受课堂时间所限,对于一篇文章,我们不能每词、每句、每段都练,若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则收效甚微,只有进行重点训练,才能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如何确定训练重点呢?下面我以三年级课文《孙中山破陋习》为例,谈谈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1.巧“对比”,感受缠足之痛

在执教第二自然段“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睛直往下流。”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姐姐缠足时的痛苦,我紧扣文本中“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和“直往下流”三组词进行了品讀与感悟。

课堂再现:

师:我们先来看课文是怎么写妈妈给姐姐缠足的。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段。

(一生读)

师:这里有这样几个词引起了老师的注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直往下流”红笔出示)。如果老师把它们换成(长的、一道道、流下来)或是拿掉有什么不同呢?

(请三人分别读题板。)

1.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2.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布条,一道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往下流。

3.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往下流。

生:我觉得第一句的描写,最能表现姐姐的痛苦。

师:给我们具体谈谈。

生:第三句写“妈妈正在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感觉这个“缠足”并没有多么可怕,很平常。虽然后面写了“姐姐痛苦极了”,但我还是没那么痛苦的感觉。“眼泪直往下流”比“眼泪往下流”眼泪流的多,写出了姐姐的痛苦。

生:“妈妈正在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没有写出布条有多长、怎么缠的,所以给人感觉没那么痛苦。

师:说得很好,可是第二句用了“长布条,一道道”不行吗?

生:“长布条”和“长长的布条”相比,让我感觉——第一句那个布条特别特别长,长的怎么也缠不完。“一道又一道”也是这样,感觉勒的很紧,勒紧了一道还有一道。

师:说得太好了,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痛苦感觉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2.抓“标点”,体会语气之怒

标点符号,是现代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作用不仅表示停顿和语气,其所包含的信息远远超出标点自身的范畴。说到底,标点其实就是语言文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优秀的作家,在锤炼语言的同时,还应讲究标点符号的使用。

课堂再现:

师:看到姐姐这么痛苦,孙中山与妈妈展开了一段对话。要想读好这段话,必须先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甚至标点符号。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孙中山的第一句话。指名学生评价。)

师:注意两个问号了没有?这是疑问的语气吗?

生:不是,这是反问。

师:对,是反问句。你再读读,孙中山在这里仅仅是反问妈妈吗,还有什么?生:是在责怪妈妈不该姐姐缠小脚。

师:看到姐姐这么痛苦,而给姐姐带来痛苦的竟然是自己的妈妈!所以孙中山连用两个反问句质问妈妈。谁再来读读,读出责问的语气。

师:妈妈认为老祖宗传下来的都要听,明知不好也不敢反抗,多可怜又愚昧的母亲啊!谁来读最后一句(出示:别人笑话怕什么!)。

(学生读。)

师:你读的真果断,读出了这里感叹号包含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问号,而是用感叹号?说说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表达孙中山内心强烈的不满。

生:这个感叹号说明孙中山对缠足陋习憎恨。

生:这个感叹号说明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他不怕别人说他。

师:你走进了孙中山的内心,那份憎恨,那份反抗已经被你完全演绎出来了。来,让我们一起为孙中山呐喊!

(学生齐读句子。)

虽然标点符号没有直接可感性,但它却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载体,是言语主体借以传递情感信息的特殊表达方式。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无论是两个问号,还是感叹号,凝聚的都是丰富深厚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孙中山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和关键词语,体会说话者的语气、心情和感受,通过联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画面,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产生共鸣。

3.慢“添字”,品味痛恨之深

如何“品味语言文字”呢?方法多样,大有讲究。这个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读了以后有何感受?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我尝试着做了一个“添字”练习。

课堂再现:

师: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指导读。)所以,孙中山领导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后,就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逐步出示投影。)

他废除缠足陋习。

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陋习。

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缠足陋习。

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理解残害,程度深。

(指名读“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陋习”。)

师:多了“首先”,表示是第一个废除。

师:多了“就是这个”表示第一个想到这个缠足陋习,不是别的。

师:多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表示害了妇女很多很多年了。

师:说说什么叫“残害”,和“伤害”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生:“残害”比“伤害”伤的更厉害。

品词析句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累计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品词析句”理解文中内容和思想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知识,掌握能力的过程。在这个长句子中,我把它浓缩成“他废除缠足陋习”七个字,这就是这句话要表达的本意。再采用逐步添加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每一次添加中体会孙中山对缠足陋习的痛恨,如果没有这个添加的过程,他们可能就不会反复品味这句话,只是机械地接受老师指导——表达了孙中山对缠足陋习的痛恨,但究竟怎么表达出来,他们还是一无所知。

要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反复咀嚼这些关键词语,发现不同,读出不同。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点睛之笔,窥作者心灵之语,在反复的诵读与揣摩中细细体味,那么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感叹号布条陋习
水泥窑协同处置布条类有机工业固废污染物排放特性
感叹号
布条小书签
【完美!】
旧衣变杯垫
找点
炒楼陋习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
育儿陋习
官场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