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临床分析

2014-09-08胡梅洁

胃肠病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结肠镜腺瘤息肉

郑 雄 胡梅洁 马 瑾 王 吉 李 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科(200020)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分居第三和第五位[1]。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息肉-腺瘤-腺癌的结直肠癌变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息肉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本研究通过分析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指导此类个体的干预和治疗,进而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因排便习惯改变至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内镜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排便习惯改变定义为排便伴有腹痛、腹胀、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改变、便血/隐血阳性等。根据既往检查结果排除结直肠肿瘤、结肠息肉病、炎症性肠病患者。对入组患者的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结肠镜检查

入组患者均行充分的肠道准备,以Fujinon电子结肠镜行全结肠检查。由内镜专科医师仔细观察结肠黏膜,并行相应活检和治疗。

息肉数量统计时,脾曲息肉计入降结肠,肝曲息肉计入横结肠。单发息肉指只有单个息肉;多发息肉指单次结肠镜检查有2个或2个以上息肉,或2次结肠镜检查检出不同部位的单个息肉。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般资料

共6 204例排便习惯改变患者入选本研究,行结肠镜检查7 538例次;其中男2 937例,女3 267例,年龄18~87岁,平均(56.6±17.5)岁。1 997例(32.2%)患者检出结直肠息肉,其中男1 140例,息肉检出率为38.8%,女857例,息肉检出率为26.2%,男、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发息肉1 025例(51.3%),多发息肉972例(48.7%)。

二、息肉病理类型

有病理记录的息肉共3 041枚,其中腺瘤性息肉1 798枚(59.1%),增生性息肉592枚(19.5%),炎性息肉554枚(18.2%),幼年性息肉1枚(0.03%),腺癌83枚(2.7%),类癌11枚(0.4%),脂肪瘤2枚(0.07%)。腺瘤性息肉中227枚(12.6%)伴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其中204枚为低 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3枚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三、息肉分布

3 041枚结直肠息肉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息肉多分布于肝曲远端,占87.2%(2 651枚),腺瘤、腺癌的分布与息肉总体分布基本一致(腺瘤:肝曲远端85.3%,1 534枚;腺癌:肝曲远端81.9%,68枚),升结肠息肉为腺瘤性的比例最高(71.4%),类癌均分布于直乙状结肠。

讨 论

结直肠癌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为中晚期,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前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7%,早期患者则高达92%[2],因此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最有效的途径。目前观点认为结肠镜检查和息肉切除术对早期诊断结直肠癌以及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3]。

结直肠息肉泛指从结直肠黏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前者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后者包括腺瘤性息肉、伴上皮内瘤变的息肉和癌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绝大多数结直肠癌系由腺瘤演变而来,癌变机制包括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或CpG岛甲基化表型等路径(以CIN路径为主)[4-6]。结直肠腺瘤的恶变潜能与其大小、组织学类型和上皮内瘤变级别有关,直径≥10 mm、含绒毛状结构、伴HGIN的腺瘤癌变风险较高[7-8]。本组1 798枚腺瘤性息肉中227枚(12.6%)伴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而1 146枚炎性或增生性息肉中仅1例伴有LGIN,证实腺瘤性息肉更易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和炎症因素外,不良生活方式亦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有关。一项关于生活方式对结直肠息肉影响的研究[9]显示,吸烟、肥胖、不规律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喜食红肉、低纤维饮食、低钙饮食分别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腺瘤发生风险越大。

国内数项病例数较多(大于1 000例)、关于行结肠镜检查者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的回顾性研究[10-14]显示,结肠镜检查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介于7.5%~36.7%之间,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老年居多,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息肉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多数文献中息肉以腺瘤性为主,亦有以增生性为主者,息肉癌变率为6.1%~9.8%不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腹胀等。各文献报道的息肉检出率差异较大,可能与内镜检查技术以及息肉患病率的地区差异等有关。

鉴于结直肠息肉患者多有便血、便秘、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表现,对于因排便习惯改变而就诊者,应考虑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本研究对6 204例此类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组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

表1 3 041枚结直肠息肉的分布

32.2%,高于上文提及的多数结肠镜检查系列患者的息肉检出率[10-13],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38.8%对26.2%),腺瘤性息肉占59.1%,87.2%的息肉分布于肝曲远端,均与既往文献报道相符。3.1%的息肉病理类型为腺癌(2.7%)或类癌(0.4%),腺癌亦主要分布于肝曲远端(81.9%),类癌均分布于直乙状结肠。本组患者升结肠息肉为腺瘤性的比例最高(71.4%),且有研究[15]发现女性更易发生右半结肠息肉和肿瘤,提示对右半结肠的检查应更为耐心、细致,尤其是在女性患者中,因该部位的病变往往会因结肠袋、残余粪便等而被遗漏。

综上所述,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较高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病变多位于肝曲远端。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应予积极治疗,可采用内镜套扎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从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1 赫捷,陈万青主编.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2.

2 李世荣. 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基本策略[J]. 继续医学教育, 2007, 21 (9): 22-25.

3 Hewett DG, Kahi CJ, Rex DK. Does colonoscopy work[J]?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0, 8 (1): 67-76; quiz 77.

4 Pino MS, Chung DC. The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pathway in colon cancer[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8 (6): 2059-2072.

5 Boland CR, Goel A.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colorectal cancer[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8 (6): 2073-2087.e3.

6 Goel A, Boland CR.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colorectal cancer[J].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10, 26 (1): 47-52.

7 Muto T, Bussey HJ, Morson BC. The evolution of 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J]. Cancer, 1975, 36 (6): 2251-2270.

8 Stryker SJ, Wolff BG, Culp CE,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untreated colonic polyps[J]. Gastroenterology, 1987, 93 (5): 1009-1013.

9 Fu Z, Shrubsole MJ, Smalley WE, et al.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combined impact on the risk of colorectal polyps[J]. Am J Epidemiol, 2012, 176 (9): 766-776.

10 李国华,廖旺娣,徐萍,等. 南昌地区2 889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 2007, 34 (19): 1105-1108.

11 许良璧,车筑萍,谭庆华,等. 大肠息肉1 461例临床分析[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 34 (1): 87-88,90.

12 李鹃,岳文杰,刘懿,等. 结肠息肉1 239例内镜及病理分析[J]. 上海医学, 2010, 33 (6): 585-588.

13 陈仕武,朱娟. 1 233例大肠息肉的临床与内镜分析[J]. 临床荟萃, 2007, 22 (10): 728-729.

14 杨竞,范南南,蔡顺天,等. 2 058例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和解剖位置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3, 38 (5): 391-394.

15 McCashland TM, Brand R, Lyden E,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orectal polyps and tumors[J]. Am J Gastroenterol, 2001, 96 (3): 882-886.

猜你喜欢

结肠镜腺瘤息肉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