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境界 推动全民阅读
——基于重庆主城九区阅读现状实证调查
2014-09-07王兆辉刘安东
张 丁,王兆辉,刘安东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1 调查缘起与意义
阅读是人的基本文化活动,是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升素质的根本途径。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的指示。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亦明确要求“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图书馆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阅读的主要场所。开展社会教育职能,积极推进社会阅读,努力促进全民阅读,既是图书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措施,又是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
本次社会阅读的实证调查研究,随机抽取重庆主城区图书馆读者为样本,在掌握读者阅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探讨图书馆、读者与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我国社会阅读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调研提出图书馆化解社会阅读危机的方法和策略,提出扩大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宣传推广的相关建议,以发挥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书香中国中的文化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读者广泛参与到社会阅读的活动中来,让图书馆成为创造中国梦的文化基石,使图书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堡垒。
2 调查设计与组织
重庆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城市。从图书馆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对重庆市的社会阅读现状进行实证调研,希望能为未来我国图书馆关于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宣传推广提供典型借鉴。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覆盖重庆市中心城区,以重庆图书馆及重庆九大主城区图书馆的读者为对象,涉及不同职业和各年龄段的男女人群。
2.2 调查内容
调研在借鉴国内外实证调查、文献研究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及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重庆市主城九区读者的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媒介、阅读需求等一系列信息进行实证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图书馆资源管理与读者需求相适应的总体情况,探索图书馆在创建书香中国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读者需求的方法策略。
2.3 调查方法
调研运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同时,为保证样本的质量和效果,调查问卷均附有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说明。并且,调研参照重庆市各个图书馆办理的读者借阅证数量和所在辖区的人口比例发放问卷及进行采访。一方面,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科学严谨、收放有度的调查问卷来间接获得读者阅读的相关数据信息。另一方面,设计针对性问题,通过与受访者面对面地交谈互动来获取读者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行为、阅读需求等第一手信息资料。
2.4 调查整理
调研在对调查材料进行审核基础上,将调查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中,调查问卷发放1500份,回收1189份,有效1056份。问卷样本的数量及具体分布为:重庆图书馆235份;渝中区图书馆123份;沙坪坝区图书馆107份;巴南区图书馆77份;渝北区图书馆74份;北碚区图书馆114份;九龙坡区图书馆91份;南岸区图书馆95份;大渡口区图书馆68份;江北区图书馆72份。
访谈所获样本数量为:硕博学历29份:大学学历87份;中小学学历46份。共计162份。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问卷和访问调查两者合计1218份。
3 调查统计与分析
在调查材料汇总之后,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Excel进行整合统计,并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根据具体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如下几个颇具普遍与共性的结论。
3.1 阅读时间随意化,优越阅读环境受到欢迎
随着社会的进步,阅读媒介的多元化,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传统阅读时间日益减少,网络数字阅读显著增多,阅读总体时间有所延长,阅读时间变得随意化。据调查表明,尽管只有4.27%的人坚持每天去图书馆阅读,但加上经常或偶尔不定期去图书馆的人则占到64%(图1)。而选择不读书(纸质阅读时间)的人只占调查总数的4.52%。这说明阅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图书馆利用频率
在阅读习惯上,有32.59%的人选择去“图书馆借阅”,而选择网络数字阅读方式的人占到41.54%(图5)。通过纸质阅读时间和网络数字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对比,我们发现,随着阅读时间的延长,网络数字阅读人数略高于纸质阅读人数。其中,每天网络阅读时间2小时以上的人有156人,与同比纸质阅读的97人,高出60%(图2)。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网络阅读的便捷高效,让人们的阅读变得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图2 阅读时间对比
同时,人们对阅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在阅读场所的选择上,家成为人们最理想的阅读地点,占49.10%;图书馆次之,占27.83%;书店和咖啡馆占18.47%。可见,家的温馨惬意,舒适安逸让人们愿意待在家里阅读,而书店、咖啡馆作为人们阅读去处也成为一种潜在风尚趋势。这些场所大多环境幽静,装饰雅致,讲求文艺情调,甚至可能播放着各种令人感到轻松、愉悦的音乐。这一结果预示,人们对阅读环境选择所表现出的阅读诉求也相应地对图书馆阅读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3.2 阅读形态休闲化,功利性浅阅读成为主体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国民的阅读形态、阅读习惯等也都产生了明显变化。更多人以急功近利的心态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益,倾向于休闲式的浅阅读和目的性的功利阅读。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据全部调查样本统计,有256人对生活休闲类的书籍感兴趣,占调查总人数的21.91%,居于首位。其次是文学,占16.91%(图3)。这类阅读属于浏览性、休闲式的浅阅读。阅读多是泛泛而读,读物多为浅显易懂的时尚健康、生活旅游、通俗小说、散文随笔等,阅读多为满足人们日常的消遣娱乐需求。
在阅读动机选择上,人们首先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读书,其次是为了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进行的功利性阅读。在所有调查对象的阅读动机数据统计中,基于“兴趣爱好”占32.92%,出于“工作和学习需要”占27.26%(图4)。这基本上和被调查读者的阅读内容结果相一致。这意味着,由于社会运行体制的作用以及工作、学习等现实需要,促使大部分人读书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因而从总体上看,休闲式浅阅读和功利性浅阅读成为社会阅读的主要形态。
图3 阅读内容
图4 阅读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经典性阅读与功利性阅读呈趋同发展态势。在问及是否读过关于时下热门的名人名著时,41.82%的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其中,选择乔布斯“苹果热”占13.25%,选择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占19.64%。这说明,社会热点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一股较为强烈的全民阅读浪潮。这也表明,“经典阅读”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选择,“精英阅读”慢慢向“普及阅读”转变。
3.3 阅读方式多元化,网络数字阅读成为主流
随着科技应用与网络普及,人们阅读方式呈现出纸质阅读、网络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共存,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被多元的网络数字阅读方式取代的趋势。根据调研结果,在问及“你是否有网络数字阅读行为发生”时,有72.56%的人做出了肯定回答。在提供的四种阅读方式统计中,图书馆借阅占32.59%,自己购书占13.31%,向他人借书占12.56%,而包含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PDA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占41.54%(图5)。可见,网络数字阅读方式远高于其他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自主选择的主流阅读方式。
图5 阅读方式
考虑到网络数字阅读方式对读者自身的条件具有一定要求,再以中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访谈的162份样本为统计分析对象,则得出网络阅读行为的人比例提升为93.21%。这表明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更替,网络数字阅读将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阅读方式。
此外,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移动掌上阅读成为又一趋势。调查显示,37.44%的人有使用手机阅读的行为(图6)。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迅猛增长,特别是无线WIFI技术的覆盖应用,人们在家里或任何提供开放无线射频服务的咖啡馆、快餐店、书吧、机场、地铁等场所都可以便捷地进行移动阅读。因此,“移动阅读"作为网络数字阅读的新兴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图6 手机阅读
4 调查总结与思考
面对社会阅读实证调研所发现的问题,图书馆要顺应社会发展和读者需要,采取各种策略手段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升服务层次,引导阅读行为,积极推进社会阅读向全民阅读转变。
4.1 构建图书馆的和谐人文生态环境
图书馆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构建图书馆和谐人文生态阅读空间,营造图书馆和谐人文生态的阅读环境,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参加阅读活动。
4.1.1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要积极贯彻落实免费开放惠民工程,实现全民阅读的顶层设计延伸,推动全民阅读的阵地化与普及化。通过广泛推行诸如“总分馆”、“联盟馆”模式的联合服务项目,实行读者一卡通“通借通还”等基本服务,增加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便民送书车、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等,使图书馆就设立在读者身边,以方便读者的开展阅读。图书馆可以设立个人学习空间、读书小组讨论室等,满足读者学习和交流的需要;还可以开辟亲子阅览室、残障视听阅览室等,消除阅读障碍,为读者提供均等、充裕的阅读空间,最大限度地方便各色人群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读。
4.1.2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图书馆要基于生态学原理建设、维护和管理图书馆建筑系统环境,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阅读环境,并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的自然环境来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和塑造人,从而协调图书馆环境与读书活动的和谐关系,打造图书馆人性化的艺术空间和人文化的阅读环境[3]。如可在图书馆广植红花绿草、装饰花卉盆栽,让读者在如沐春风的环境里读书学习,使读者亲近图书馆,让阅读不在是枯燥乏味的事。又如在图书馆安置历史名人塑像,悬置名家格言条幅,给读者以启发和激励,让读者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里轻松愉快的学习阅读,使读者在图书馆能切身感受到亲近感与归属感,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1.3 注重数字化资源建设
图书馆要紧跟日益增长的社会数字阅读的新趋势,满足读者阅读产品需求,加快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增加采购全文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及各种电子文献,检索筛选网络信息资源,建立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整合数字化资源为读者提供简捷高效的网上导航系统,广泛开展网上咨询、网上阅读、上网预约等数字化资源服务体系。同时,图书馆在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基础上,应积极探索创建3D虚拟图书馆项目,实现读者非接触式“虚拟现实图书馆阅读”,吸引读者阅读的生动趣味性。此外,图书馆内还可以覆盖无线WIFI热点,配置上网本、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灵动性的阅读平台,为读者提供掌上阅读服务模式。
4.1.4 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馆员是图书馆面向读者的一线服务人员,他们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图书馆能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可见,馆员的服务质素是能否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关键。因此,图书馆要加强对馆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为馆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使馆员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有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检索与管理能力,并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能够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引导读者阅读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同时,要积极开拓创新,拓展馆员为读者服务工作的新领域。图书馆可以设置阅读指导部门,配设阅读指导专职人员,专门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有效地为读者的学习阅读提供导读服务工作,逐步培养读者正确的阅读价值评价体系。
4.2 倡导全民阅读的服务意识与理念
图书馆要紧紧把握国家政府的文化战略决策,积极倡导全民阅读的服务意识和理念,促使图书馆、社会与读者及阅读行为的和谐发展。
4.2.1 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创建和谐图书馆,实现图书馆与馆员、图书馆与读者、图书馆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实行人文化、人性化的服务,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育国民阅读的生活方式[4];要贯彻公益免费、平等开放的服务原则,为士农工商学、老弱病残孕、下岗工人、农民工等各种群体提供具有普世精神的无差别优质服务,从而建立一种互信友爱、和谐融洽的导读关系。
4.2.2 以营造书香中国为旗帜,强化“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围绕汇聚文化精粹,营造书香中国的总体构想,图书馆要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致力于中国绵绵文脉的传承,促进中国阅读社会的构建。
苏轼诗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提升个人素养的有效途径。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更要养成国民阅读的思想意识,让全民阅读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此,图书馆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化“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残障读者提供特殊服务,为下岗、失业、待业人员提供教育培训,为乡村居民提供流动图书车,甚至为读者开展上门服务,尽量满足每位读者的合理要求。
4.2.3 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共创“全民阅读”的服务境界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深情阐述“中国梦”,即是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5]。这反映到图书馆事业上,需要我们为社会提供各种阅读服务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读书活动,让人们通过阅读发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温家宝指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6]可见,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因此,图书馆要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服务境界,探索全民阅读普及性问题,探求消除阅读隔阂的办法,拓宽人们获取知识的路径,让阅读变成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并最终落实到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上来。
4.3 提升阅读推广的策划与宣传水平
图书馆要根据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依据读者的阅读需要,创新阅读服务方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宣传推广活动,探索常态化阅读推广活动机制的构建[7]。
4.3.1 做好优秀图书推介活动
图书推介是图书馆指导读者阅读、引导社会阅读方向的最直接有效方式。图书推介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和帮助读者阅读,避免读者阅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让优秀新书和经典图书在浩瀚的文献中脱颖而出,进入读者的视野。
在具体操作上,图书推介至少要做好两方面内容:一是新书推介。通过设立“新书架”,让读者尽快了解最新的出版信息,让优秀新书最快速到达读者手中。二是经典图书推介。将古今中外名著通过“经典专柜”向读者开放借阅。同时,图书推介还可借助图书馆网站、官方微博、报刊杂志等媒体平台,建立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园地,将专家评书、馆员荐书、读者品书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和谐共享的荐书、读书、品书的互动空间。
4.3.2 拓展丰富多彩读书活动
各图书馆应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城市读书月”、“世界阅读日”等阅读节,广泛开展公益讲座、专题展览、图书漂流、读者沙龙、知识竞赛、诗文朗诵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构建全民阅读体系,打造城市文化书香名片,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创建。
同时,图书馆可以细化读书人群,依据读者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举办面向特定人群的读书活动,如青少年读书节、农民工读书活动、英语角等。此外,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阅读与征文评比活动,如“莫言作品鉴赏”、“聚焦两会,给力中国”、“中国梦,我的梦”等主题读书活动,以引导社会阅读方向。让阅读活动宣扬政策法规,传播中国正能量;让阅读活动接地气连民心,贴近民生百态。
4.3.3 推广亲子家庭阅读计划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阅读是社会阅读的基础。推广家庭阅读是推进社会阅读的重要起点,是实现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以家庭为单位,以图书馆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儿童与青少年阅读计划,举办家庭读书会等活动,使社会阅读深入到家庭内部,让家庭成员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增进家庭和谐书香文化。为此,图书馆可以设置亲子阅读专区,建设温馨的家庭阅览室。还可以探索家庭阅读服务的新模式,尝试推行“一家一证”计划,以便于家庭成员在图书馆空间内进行共同学习阅读,从而培育阅读型的书香家庭,为阅读社会建设提供源源动力。
4.3.4 联合社会各界积极力量
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图书馆联合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首先,图书馆要紧紧把握国家政策指导规划的战略机遇,争取政府支持,利用财政经费和权力资源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保驾护航。其次,由阅读推广委员会组织策划制定推广计划,与各单位进行项目化、品牌化建设,不断完善阅读推广委员会机制[8]。再者,大力寻求与教育机构、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家庭的合作共赢,让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走上图书馆讲台,让图书馆文化资源走进千家万户。最后,图书馆要积极参与新技术应用,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实施阅读营销,吸纳各色读者举办“真人图书馆”,增进全民阅读的体验感,最终在社会层面形成一种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读书活动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Z].国发〔2012〕29号.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1).
[3]王祝康,王兆辉.构建图书馆和谐人文生态的设想[J].图书馆界,2012,(6).
[4]王兆辉,王祝康.领悟全民阅读文化特征的12条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12,(11).
[5]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3qglianghui/2013-03/17/content_16314356.htm.
[6]温家宝谈读书三点体会:读书关系到国家的兴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27/content_13062710.htm.
[7]张欣.常态化阅读推广活动机制的构建探索[J].图书与情报,2011,(6).
[8]崔波,岳修志.图书馆加强阅读推广的途径与方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