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现状、特点与趋势

2014-09-07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观道德行为

荣 梅

(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芜湖 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青少年研究所,安徽芜湖 241000)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现状、特点与趋势

荣 梅1,2

(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芜湖 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青少年研究所,安徽芜湖 241000)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在对全国部分省(市)27个城市的64所中学的2 968名未成年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弘扬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对道德重要性的认知正确、道德责任意识较强、感恩意识较强、道德行为认同符合社会预期等方面论证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状态;从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承前启后性、“知行不一”显性化、个体道德行为方式的非同一性、从注重个人发展向为社会担当过渡、对道德观状况评价的差异性等方面归纳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并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作了分析。

未成年人;道德观;德育

关于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现状的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选取六省市(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湖北省)27个城市的64所中学(城市中学35所,乡镇中学29所),共发放调查问卷3 115份,回收有效问卷2 968份,有效回收率95.28%。具体分布为:男性未成年人1 540名,女性未成年人1 428名;城市中学未成年人1 650名,乡镇中学未成年人1 318名;省示范中学未成年人1 781名,一般中学未成年人1 187名;初中未成年人1 135名,高中未成年人1 833名。留守未成年人453名,非留守未成年人2 411名(该项有104个缺失值,总计2 864名);独生未成年人1 608名,非独生未成年人1 318名(该项有42个缺失值,总计2 926名)。

此外,在全国部分省(市)选取74名在校未成年人进行个案访谈,年龄在15-17岁之间,其中男性40名,女性34名,并在相关中学召开小型座谈会8次,共91人参加。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处于未成年人阶段的青少年,涉及面广,结构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现状

研究表明,未成年人道德观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道德观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尽管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未成年人自身心智发展等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通过本次调研显示,未成年人的道德观现状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肯定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有着良好的道德表现。

1.弘扬社会公德状况良好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维护共同的社会秩序,和谐生存和发展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是对社会成员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我们衡量社会成员道德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助人为乐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涵之一,表1是“未成年人是否愿意助人为乐”的情况调查。可见,超过七成的未成年人是愿意不计条件地帮助他人的,未成年人弘扬社会公德状况良好。

2.对道德重要性的认知正确

道德作为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并遵守,未成年人对其重要性的认知态度也是考察未成年人道德观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表2是“道德对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情况调查,旨在考察未成年人对道德重要性的认知态度。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未成年人认为道德对一个人“很重要”,可见大部分未成年人对道德重要性的认知正确。

表1 未成年人“助人为乐”的意愿

表2 未成年人认为的“道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3.道德责任意识较强

未成年人对道德作用的正确认知是其树立正确道德观的前提,但仅仅具备正确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必须将这些道德认知内化到具体的道德实践中,道德责任意识就是一个较好的衡量标准。表3是“未成年人对灾区捐款的认同度”调查,可见,八成以上的未成年人是积极响应捐款活动的,可以看出他们积极帮助别人的道德责任意识较强。

表3 未成年人响应学校动员老师、学生为灾区捐款的情况

4.感恩意识较强

通过在中学召开的8次座谈会,以及针对未成年人的多次个案访谈了解到,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感恩意识。访谈过程中,不少未成年人对自己父母的生日时间记得很清楚,平时在家中也会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对接受“感恩”教育认同度较高。如表4所示,78.00%的未成年人认为接受感恩教育“有必要”,可见,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接受感恩教育是必要的,具有较强的感恩意识。

表4 未成年人认为的在青少年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5、道德行为认同符合社会预期

表5和表6分别是“未成年人对讲诚信的人的看法”“未成年人对不讲诚信的人的看法”。可见,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对讲诚信的人的态度是“向他学习”,占到79.48%。而对于不讲诚信的人的态度是“鄙视”和“看不起”,分别占到47.71%和29.01%,排序在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未成年人对道德行为的真假、善恶、美丑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对道德行为的认同符合社会预期。

表5 未成年人对讲诚信的人的看法

表6 未成年人对不讲诚信的人的看法

(二)道德观尚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未成年人道德观现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他们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表7是“当捡到50元钱该怎么处理”的调查结果。数据表明,34.27%的未成年人认为应该“交给老师”,20. 75%的未成年人认为应该“交给警察”,两类人数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再次验证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仍有19.17%的未成年人“暗自窃喜,放进自己口袋”,且排在第三位,这又说明了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仍然存在着道德失范的意识,自身道德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表7 未成年人捡到50元钱的处理方式

此外,遵守网络道德不够规范、诚信意识不强、知行不一现象较多等也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

(一)道德观发展变化的承前启后性

当代未成年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念,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不断发扬、完善和改进传统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积极吸纳现代道德理念,做到了承前启后的继承和发展。“见义勇为”是社会大力提倡并普遍遵从的道德规范,而在一个时期,“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1]。表8是“未成年人赞成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的情况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未成年人选择“见义智为”,选择“见义勇为”的人数也占到14. 72%。显然,“见义勇为”这一传统优良道德规范被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多的未成年人接受“见义智为”这种现代道德理念,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做到助人,也伸张了正义,培养并强化了自己的正义感。

表8 未成年人赞成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的情况

(二)“知行不一”显性化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肯定道德的约束作用,歌颂高尚的道德品质,赞扬道德的行为方式,但是涉及自身利益时,往往自己的行为却有违道德规范。这部分未成年人只是在观念上肯定了道德的作用,但并没有真正应用到自身的道德实践中去。

表9是“你见到别人过马路闯红灯时是否会去劝阻”情况调查。闯红灯是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都认可闯红灯是不被提倡的行为。但发现其他人过马路闯红灯时,48.89%的未成年人不会上去劝阻,只有14.08%和32.82%的未成年人选择“会”和“有时会”。显然,有部分未成年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知行不一”的情况,说明我国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还需要加强引导。

表9 未成年人见到别人过马路闯红灯时是否劝阻的情况

(三)个体道德行为方式的非同一性

受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影响,未成年人道德观念多元已是不争的事实[2],我们在鼓励未成年人发展个性的同时,往往忽视未成年人个体道德行为方式的同一性。这部分未成年人在有人在的情况下是一种道德行为表现,在没人在的情况下往往则是另外一种道德行为表现。

表10是“当有人在与无人在时的表现”情况调查,可见,只有将近一半的未成年人无论有人在还是没人在,道德行为表现是一致的。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不一样”“很不一样”则占到25.37%、17.22%,选择“很不一样”和“不一样”的未成年人并不是单纯的“表里不一”,而是由于个体道德观念尚未成熟,个体道德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等因素造成的。

表10 未成年人当有人在与无人在时的表现

(四)从注重个人发展向勇于为社会担当过渡

受西方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未成年人往往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3],部分未成年人意欲追求金钱和财富的积累,渴望更高的社会威望。表11为“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现当代未成年人具有担当意识。如,选择“讲道德的人”(34.20%)和“对社会有用的人”(31.44%)的人数最多,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当代未成年人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很注重集体、国家的利益。而涉及个人荣耀的“出人头地的人”和“光宗耀祖的人”两个选项的人数较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未成年人可以抵挡住金钱和地位的诱惑,是可以担当的一代,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促进社会共同发展的一代,他们正从注重个人发展向勇于为社会担当过渡。

表11 未成年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对道德观状况评价的差异性

本次调查了解到,未成年人对当今社会整体道德观现状评价较高,但对自身道德状况评价不高。这也反映了我们目前社会道德现状所呈现出的主流依然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因为一部分未成年人自身依然存在着道德意识不明、道德失范行为,这些因素往往也影响到未成年人对自身道德观状况的评价[4]。显现出道德评价的差异性。

三、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当前,在全社会继续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背景下,社会各界推进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观教育被普遍重视[5],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得到不断改进,道德实践活动将会得到更加普遍的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和舆论环境不断被营造,未成年人也会更加关注自身道德观的变化,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朝着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未成年人在价值多元的社会环境中[6],会更加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在道德实践的不断磨砺中,逐渐褪去“不愿吃苦耐劳”“自私自利”“只会贪图享乐”“不愿奉献”的标签,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图伟业的可靠接班人。

[1]叶松庆.城市未成年人与农村未成年人道德观的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07(4):8.

[2]吴潜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28.

[3]荣梅,崔玉凤.新时期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对策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60-63.

[4]佘双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5.

[5]叶松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实证分析[J].青年研究,2011(5):39-50.

[6]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56-61.

The Basic Situation,Feature and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inors'Moral Outlook

RONG Mei1,2
(1.Editorial Department,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Youth,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se interview,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2968minors in 64middle schools of 27cities in China,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mainstream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minors'moral outlook is positive,healthy and progressive in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social morality in good condition,positive awareness of the role of morality,strong sense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gratitude,recognition of ethical behavior in line with expectations,etc.The basic features are summarized from the continuit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the explicitness of"discord between cognitive and behavior",variety of moral behaviors,transition from focusing on personal development to social undertaking,the differences in moral outlook situation evaluation,etc. The trend of the minors'moral outlook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s also analyzed.

minors;moral outlook;moral education

G41

A

1008-6021(2014)02-0087-04

[责任编辑 李潜生]

2014-03-18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与引导对策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BZX080)。

荣 梅(1967-),女,安徽淮北人,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道德观道德行为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内在生成机制研究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