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4-09-07沈昌明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沈昌明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沈昌明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就业率低,招生受限制等原因,在应用型大旗下日渐萎缩。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准入制度,改革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深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其摆脱困境,继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实践教学体系

一、背景分析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扩招、升格为重点的快速发展时期,一批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而且这些学校多建在地级城市,由专科学校独立或合并升格而来,并以城市命名。不可否认,这些学校凭借其处于地区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与特点,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985、211等老牌大学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文化积淀相对较浅、区域位置相对较偏僻等原因,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经费投入、教学水平、办学传统等方面存在“短板”[1],突出表现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导致了其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缺乏强有力地竞争力。特别是2008年以后,地方高校由注重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转型之后,这种矛盾更是凸显。

从宏观形势看,创新创业精神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母,要扩大就业岗位就要大力鼓励创业。”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问题。为此各高校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等活动,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所以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

从微观形势看,地方高校的前身大都为师范专科学校,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的师资,在当时特定背景下,学生就业不存在问题。但升本以后,随着学校办学定位的转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因此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其主要办学特色,而在师专时期的比较优势文科专业,在应用型大旗下日渐萎缩,和应用型较强的理工科专业存在着不协调、不对等发展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型高校中苦苦支撑。谢军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教学内容纯文学化、培养手段和目标单一化、教学脱离实践的弊端[3]。究其根本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典型表征为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其直接表现是就业率难以撼动理工科专业的领头羊位置,其最终结果是许多高校不得不对一些传统本科专业实行“关并停转”。

二、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许多教师甚至包括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教育理念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缺乏了解,一味地墨守成规,还没有从“精英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教学还是以学术型为主,缺乏对应用型教学方式的了解,缺乏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只是被动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

长期以来步老牌本科院校的后尘,亦步亦趋,甚至照搬照抄老牌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与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极不适应。在课程设置上,简单地做加法。我们对10所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了统计,得出下面的统计图表。

图1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构成图

从中可以看出文学类课程比重偏大,方向性课程与专业实践类课程(只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比重偏低,与学校的办学目标明显不符。

(三)双能型师资明显不足

要培养出动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学生,师资建设应先行。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资看,应该说师资力量经过多年积淀还是可以的,但按双能型师资来衡量,则寥寥无几。其次从这些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队伍的研究领域看,大多是学术研究型师资,缺乏专门研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师资,无法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具体实践。

(四)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落实到日常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去,但从教学实际看,存在重教学、轻实践的现象,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师所教,只是一味的从理论到理论,忽视了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总认为通过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就完成了实践教学环节,显然是不全面的,缺乏一个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系,缺乏宏观性的顶层设计。从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看,基地形式单一,缺乏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思考与探索实践,无法适应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习基地建设仍停留在师范层面上,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拓展。还没有形成以产学研模式带动实习基地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质量监控、评价环节尚未形成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看,缺乏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尤其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质量标准缺失,教学质量考核还是以课堂教学的好坏论英雄,且对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既缺乏标准又缺乏监控,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以PPT课件替代教案讲稿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学生缺乏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六)融入地方不够,专业缺乏特色凝练

最近,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活动的开展无疑对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也应该“从地方中来,到地方中去”。高校的办学功能其中之一就是服务社会,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只是在方案中加了一门或两门有关地方的课程,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是远远不够的。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自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各高校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理念,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加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实践研究的热点,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一)以融入式理念,融入地方,探索专业融合,构建和凝练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体系

1.融入地方

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一定要融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调动地方区域资源的积极因素,凝练出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随着《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的颁布和实施,文化产业将越来越体现出她的支柱地位,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地方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必将急剧增长。

2.以专业融合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从地方高校的办学实际看,文科专业主要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本科专业,要善于利用各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作为支撑,探索专业之间的融合,构建出既有其它专业依托,又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地说,要有大文科的发展眼光,利用现有的专业和实践教学平台的支撑,着力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应用能力。从而为培养卓越的文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文科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传媒能力、文化创意策划能力、鉴赏批评能力、创作能力(以下简称“四大能力”):传媒能力指以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的采、编、摄、播、网络运用等能力。文化创意与策划能力指以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文化活动策划、会展布置等能力。鉴赏批评能力指以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文学批评能力。创作能力指以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依托,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力。并以这四大能力构建相应的课程模块,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办学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四大能力为落脚点,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拓展学生创业和就业空间。对于全日制本科学生来说,培养方案的整体架构是前两年是打基础,后两年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说是“2+2”模式。

打基础的两年,主要解决通识性课程,包括公共必修、限选、任选课程,以及国防教育、公益劳动等课程,打破以往的公共课程涵盖六到七个学期的局面;同时在这两年中还要全部解决文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部分骨干课程,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以往的方案看,课程设置不仅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关系不大,还直接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学评估应用型课题占50%的标准极不一致,必须改革。后两年主要解决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四大能力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指导学生依托徽州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

图2 文科培养方案简图

表1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简表

(三)打造出一支能支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鉴于地方高校经历了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阶段,而师资紧缺问题由于编制等原因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可以通过“外引”、“下挂”、“内融”等措施,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外引”,主要是采用“柔性引进人才策略”,从高校或企事业单位引进有行业背景的双能型师资,原则是“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利用他们已有的平台来指导专业建设;“下挂”就是积极制定措施鼓励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增强其实践能力;“内融”就是融合学校可以利用的一切现有师资,为我所有,当然也包括一切可以利用的实践教学平台。

(四)实行课程准入制度,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

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极具阻力,要紧紧围绕四大能力的培养构建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打造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根本原则,逐步实行课程准入制度,要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课程认证,要明确每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作用,宁缺毋滥,杜绝因人设课。同时要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步建立专业之间课程优势互补的局面。为构建新的专业学科群和学生就业岗位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前提,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以产学研合作办学统筹实习基地建设

以培养学生四大能力为架构,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从现有专业建设的情况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真正落到实处的只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不仅实践教学内容单一,而且质量难以保证。而这一点不管是老牌本科院校,还是新升本院校都是一个样,毫无个性可言。为此在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四大能力的覆盖面,加大学生实践学时,注重学生实践质量。要将课程实习、模块能力实习、综合实习有机统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与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在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遴选和建设工作,要深化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把企业纳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落实,都要求有企事业单位参与,真正实现共建。改变以往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面过窄的现实,拓宽实习基地新领域,尤其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领域。特别是要拓展传媒领域、旅游领域、以及一些与培养四大能力有关的其它领域。

(六)改革教学与学生评价的质量标准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养成,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学各环节都是关键,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之中去。这个质量标准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目前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还基本上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要考核对象。由领导听课、同行听课、督导听课、学生评教四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综合性评价,以课堂教学的好坏论英雄,主观性强,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许多教师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如何上好一堂课上,注重课件的美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与学生搞好关系等方面,墨守成规,忽视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改革,忽视课程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教学质量考核的评价体系要改革。要引入教师答辩机制,每一个教师在讲授某一门课程之前要进行答辩,要回答课程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成创新能力的。

对于学生的“学”,高校基本上都是采用考试或考查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也是不全面的。对于学生的“学”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对于公共基础性课程可以沿用老的考核模式;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能力模块学习上,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衡量学生能力的模式,代之以能力鉴定或是职业技能鉴定,并把这种鉴定成绩与学分挂钩。同时对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也必须进行彻底地改革,尤其是毕业设计(论文)必须改革。要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必须把毕业论文改革为创业设计,学生凭借所学,依托地域资源,进行创业可行性论证。最后必须通过答辩,视为合格。或者以成功申报省级及其以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其毕业实习和创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的依据。

总之,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走专业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1]何根海,谭甲文.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46-48.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谢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危机与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6):88-89.

O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Traditional Liberal Arts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SHEN Chang-m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At the time when applied majors are preferred,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of local colleges is declining as students’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weak,employment rate is low,and the enrollment is restricted.To get out of the dilemma,the major should reform its outdated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strengthen course access system,reform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teaching procedures,deepen its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and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ersonnel training mode;quality standards;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G647

A

1009-2463(2014)02-0136-05

2013-12-30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3JXYJ04:《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沈昌明(1967-),男,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们需要文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