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研究分析

2014-09-05王水蓉

关键词:题项英语专业英语口语

王水蓉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研究分析

王水蓉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动机缺失是二语学习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课题。国内研究以描述性、解释性居多,实证性研究较少。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造成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的主要原因、不同原因对“动机缺失”的作用力差异以及这些原因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输出动机的不同影响。

动机;动机缺失;非英语专业;口语输出

国外学者对“动机缺失”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1年,Dörnyei在他的TeachingandResearchingMotivation一书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动机缺失”理论。他认为,“动机缺失”是使人对某一行为减少或失去动力的外部力量。[1](P139)2004年,Falout,Maruyama等学者拓展了该定义的内涵,他们认为,“动机缺失既包括外部因素也包括内部因素,比如学习者自身缺乏自信或对目的语持否定态度等”。[2]从事此项研究的国外学者还有Christophel,Gorham,Chambers,Oxford,Ikeno,Hasegawa,Sakai等,他们分别在1992年、1993年、1998年、2002年、2004年和2009年发表了文章,采用约谈、问卷、跟踪调查等方式对“动机缺失”理论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研究。

2007年,一篇关于体育锻炼动机缺失的文章开启了国内学者在此方面研究的先河。[3]学者们开始逐渐关注“动机缺失”,但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以解释性、描述性居多。2009年,汤闻励指出,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比较,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开展,这对于增进外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有重大意义。[4]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输出为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分析造成学生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对口语输出动机的影响,旨在发现、揭示使学生口语输出动机降低的因素,让更多的老师关注这一现象,并在日常教学中尽量避免这些因素,促进学生口语输出。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的因素;(2)各因素对造成学生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的影响有无不同;(3)“动机缺失”因素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输出影响的差异。

本研究调查了江西某高校283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平均年龄19.6岁,学科分布涉及工、经、理、管、法等。

本问卷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受试者基本信息的调查;二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分类而成的题项,共有29个题项,每个题项都有7个等级供选择,1=绝对赞同,2=很赞同,3=有点赞同,4=中立,5=不太赞同,6=很不赞同,7=绝对不赞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44,具有较高的信度。

本文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信度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依次实现对基础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内部一致性分析,形成因子,找出“动机缺失”的主要原因,因子影响作用力分析,因子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输出影响差异分析等目的。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的原因

对调查问卷中30个题项进行统计发现,其中有八个题项的均数都小于3.00,可见这些题项所描述的情况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动机缺失”的主要原因,如题项2,教师发音不准会削弱我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2.87);题项3,教师教学方法沉闷,无法激发我参加讨论的热情(2.45);题项8,很多想用的单词都不知道,给表达造成了障碍(2.32);题项9,语法不好,总担心说的不对(2.63);题项11,听不懂别人说的,所以没办法交流(2.93);题项14,面对提问,总是犹豫信心不足(2.75);题项27,缺乏语言交际的氛围(2.42)。

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KMO值为0.799,显著值为0.000,统计学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法正交旋转得到六个主要因子。表1显示六个因子及其包含变量的联系系数和每个因子后的信度系数(α均超过0.7,信度较高)。根据各因子涉及题项的共同特点,我们分别将其标注为“口语输出信心及能力”、“口语输出环境”、“口语输出联系内容及方式”、“对口语输出的认识”、“教师性格、教学能力及方法”和“口语输出氛围”等。

表1 6因子及其包含变量的联系系数

二、因子对学生口语输出动机的影响

表2为因子影响分布图,该图直观地告诉我们,因子1、3、5、6数值较小,而因子2、4的均值较大。根据问卷的制式,我们认为数值越小,说明该因子对学生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的影响越大。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因子1:“口语输出的信心及能力”,因子3:“口语输出练习的内容及方式”,因子5:“教师性格、教学能力及方法”,因子6:“口语输出氛围”对学生“动机缺失”的影响较大。

笔者根据题项6将学生分为两组。该题项的描述是“我有英语口语输出的动机”,选“1=绝对赞同,2=很赞同”的同学(116人),我们认为这些学生有强烈的或较为强烈的口语输出动机,视为动机强组。选“5=不太赞同,6=很不赞同,7=绝对不赞同”的同学(36人),我们认为这些学生没有在口语输出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动机,或者说这些学生动机较弱,视为动机弱组。

我们分别对六个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验证其对动机强弱不同的两组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除因子5(t=0.425,p=0.636>0.05)外,其他5个因子都对强弱动机组影响差异显著。换言之,强弱动机组在这个因子所含题项的问题上,看法没有明显区别。因子1、2、3、4、6都对强弱两组的“动机缺失”具有显著影响。

因子1:动机强、弱两组的因子1包含的各题项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3.17和2.58。数据告诉我们,强弱两组都认为该因子会削弱他们的口语输出动机,但动机弱组口语输出“动机缺失”与学习者的信心不足、学习能力低关系较大。

因子2:两组的第二个因子题项均值分别是4.08和3.43。这说明课堂硬件环境不太可能引起动机强组口语输出的“动机缺失”,但动机弱组更容易受到口语输出环境的影响。

因子3:第三个因子均值分别是3.27和2.65。两组学生都承认口语练习内容及方式会影响他们的口语输出动机。但相比之下,动机弱组受到的影响更大。

因子4:第四个因子在动机强组的均值是5.18,动机弱组是3.95。这说明该因子描述的原因在六个因子中对“动机缺失”的影响最为微弱。这一点与表2相互佐证。因子均值达到4.5以上,说明样本总体“不太赞同”该因子会造成他们的动机缺失,或者说造成他们动机缺失的作用力微小。但值得注意的是动机弱组学生的均值小于动机强组,且接近中立值4,这说明相对于动机强组而言,动机弱组对口语输出的认识在潜意识里还是有别于动机强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口语输出动机。

因子5:第五个因子对动机强、弱两组均值分别是3.13和3.02。两组均值相去不远,说明这个因子对强弱两组造成的影响差别不大,或者说两组学生在这个因子所含题项上看法没有很大差别。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强弱两组对因子5的看法没有显著差异,但均值均小于3.5,这表示强弱两组都认为“教师性格、教学能力及方法”会影响他们的口语输出动机。数据还显示,动机弱组对教师的教授方法、教学能力等要求更高。

因子6:动机强组的第六个因子包含各题项均数的平均值是3.8,动机弱组是2.58,这说明动机强弱两组学生都认为他们的动机会时强时弱,也都同意老师的鼓励可以增强他们口语输出的动机,同时容易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动机弱组在该因子上的均值小于动机强组,这说明外界的影响对动机弱组学生的作用明显强于动机强组。

三、结语

引起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动机缺失”的因素主要有六类:口语输出信心及能力、口语输出环境、口语输出练习内容及方式、对口语输出的认识、教师性格、教学能力及方法、口语输出氛围。其中口语输出信心及能力、口语输出练习内容及方式、教师性格、教学能力及方法和口语输出氛围较其他两个因素对学生“动机缺失”的影响更大。对于强弱两组不同动机的学生,六个因子的作用力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第三部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动机强组影响最大的两个因子是“教师性格、教学能力及方法”和他们自身的“口语输出信心及能力”;而对于动机弱组,他们更容易受到来自教师、环境、氛围、教学内容等的影响,同时,自身能力的缺乏和不自信也是造成他们动机缺失的重要原因。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过程中的“动机缺失”,应尽量保护并努力激发学生的口语输出动机。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个人魅力,精心策划、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口语练习和反馈的方式方法;第二,对信心不足、学能较低的学生要多关注、多了解、多鼓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第四,营造浓郁的口语输出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1]Dörnyei,Z,Ema Ushioda.TeachingandResearchingMotivation[M].Longdon:Longman,2001.

[2] Falout,J.,Maruyama,M.AComparativeStudyofProficiencyandLearnerDemotivation[J].The Language Teacher,2004,(28).

[3] 于向海.国内有关学习动机缺失研究的综述[J].北方文学,2012,(12).

[4] 汤闻励.国外“动机缺失”研究综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责任编辑:舒娜)

AnalysisontheMotivationDeficiencyinOralEnglishProductionofNon-EnglishMajors

WANG Shuirong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Motivation deficiency is a relatively new issue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Domestic researches are in the majority with descriptive and explanatory,the empirical researches are less.Based on the oral English production of non-English majors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causing the motivation deficiency in oral English production of non-English majors,the rol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reasons on the motivation deficiency,and these reasons’ different impacts on oral English production of non-English majors.

motivation;motivation deficiency;non-English major;oral English production

2014-11-12

江西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交际意愿调查与研究”(编号:11WX314)

王水蓉(1977-),女,山西阳泉人,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H319

A

1000-579(2014)06-0141-04

猜你喜欢

题项英语专业英语口语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