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2014-09-05傅永安
傅永安
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傅永安
目的 观察手术方法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60例, 其中I期肠切除吻合术43例, 腹结肠癌切除Hartman手术11例, 行结肠造口II期手术6例。结果 三种不同方法手术后总并发症13例(21.67%), 住院10~15 d后,近期临床治愈59例(98.33%)。患者出院1年后随访存活58例(96.67%)。3年后患者存活51例(85.00%)。结论 收治的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应该进行合理的分析, 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 推荐患者多采用I期切除吻合术, 可以避免后期手术带来的经济负担, 同时, 加强监测和手术期管理对临床疗效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结肠癌是常见发生在结肠消化道的恶性肿瘤, 病灶多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 常见于40~50岁的患者, 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摄入不足[1]。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对于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60例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41例, 女19例, 年龄39~68岁, 平均年龄(56.4±6.8)岁。患者收治时的临床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后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脓性血便, 临床上伴随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在手术前经过腹部X射线检查均显示为低位肠梗阻, 其中合并冠心病8例(13.33%), 糖尿病9例(15%), 高血压23例(38.33%)。从病理结果分型:腺癌41例,未分化癌8例, 黏液癌11例。手术后均证实为结肠癌。60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三组, I期切除吻合术43例, 腹结肠癌切除术11例, 先行结肠造口II期手术6例。三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其他生理指标均正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检查, 同时经过结肠镜和CT手段, 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确诊, 了解体内各个脏器的功能和状态, 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胃肠减压、平衡电解质和治疗贫血, 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性临床护理, 手术后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行I期肠切除吻合术43例, 本文中该方法小组全部使用术中结肠灌洗。具体方法:手术开腹后常规检查腹腔, 确定癌变病灶在腹内无脏器转移, 结肠肿瘤在能够切除的情况下, 应用钳夹结扎肿瘤的近端, 对病灶对应的结肠系膜进行分离结扎, 充分暴露游离结肠脾曲, 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对肝曲也进行分离, 并将肿瘤在内的结肠切除足够的范围, 然后将病灶近端置于腹部切口外(手术时实现将准备好的脑室引流袋贴于腹部切口处, 防止切口污染, 同时引流粪便)的脑室引流袋中,并用两把组织钳将肠管断端固定好, 排除肠内的内容物, 按照小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到降结肠的顺序驱除到体外,然后进行阑尾切除, 经阑尾残端或行末端回肠造口[2]。本组中39例患者需要进行阑尾切除, 4例患者行末端回肠, 用肠钳夹闭造口肠管近端, 插入24号Foley导尿管, 用5 L相当于体温的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0万U进行结肠灌洗, 要求灌洗是快速、持续、顺行直至灌洗液清亮为止, 在灌入0.5%甲硝唑液200 ml。去除导尿管, 对造口进行缝合。灌洗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 将结肠远近断端在甲硝锉液中完全浸泡5 min, 行I期结肠吻合。手术关腹前, 在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引流, 用蒸馏水浸泡冲洗腹腔, 同时腹腔注入5-Fulg, 减少肿瘤的复发和种植。术后进行扩肛, 全身配合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其他两组患者分别应用Hartmann手术11例,结肠造口II期切除吻合术6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临床观察 三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13例(21.67%), 住院观察10~15 d后, 近期临床治愈59例(98.33%)。
2.2 各种手术后生存情况 本次实验选取的60例患者, 在出院后都进行了跟踪随访, 患者出院1年后随访存活58例(96.67%)。3年后患者存活51例(85.00%)。结果显示, I期切除吻合术术后1、3年生存率>Hartmann手术>行结肠造口II期手术,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三种手术方式术后以及1、3年生存率情况[n(%)]
3 讨论
临床经验来看, 在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急诊住院患者中,大部分为结肠癌患者, 其中癌肿导致梗阻是结肠癌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于肠内发生的梗阻因为是在一个极其闭锁的环境下, 肠腔发生极度的扩张, 此时肠壁的血运易发生阻碍从而导致缺血、坏死和穿孔, 因此结肠癌发生完全梗阻的患者占8%~23%。有报道说明癌性梗阻患者一般预后较差, 病死率高达14%, 且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很高[3]。对于大多数肠道癌症患者, 肠梗阻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之一, 也是结肠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对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 导致同时伴随有其他器官的系统性疾病。原本的肠梗阻现象在新的疾病的掩盖下, 病情容易忽略, 因此一旦患者发展成为全身性疾病, 临床治疗就变得非常困难,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变得极其重要[4]。左半结肠肠腔细,粪便干硬。左半结肠癌常为浸润型, 易引起环状狭窄, 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5]。包块体积小, 既无溃破出血, 又无毒素吸收, 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症状, 也难扪及包块。结肠癌往往有器官转移, 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淋巴转移一般由近而远扩散, 也有不按顺序的跨越转移。患有左半结肠癌的患者往往早期发病隐匿, 病情发展较慢导致会被误诊为其他肛肠科疾病, 使患者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在治疗结肠癌的过程中, 临床为了避免术后对创口吻合不良, 常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肿瘤行切除手术, Ⅱ期再对创面进行吻合。对于急性肠梗阻实施I期切除吻合术的方式也得到了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一致推荐和认可。近期的文献也显示, 很多医疗机构已经成功开展了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I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和传统方法相比, I期切除吻合术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遭受多次手术的痛苦, 减少住院时间, 而且术后的效果也远远优于传统方法。手术同时对临床医生也有一定的要求, 为了保证手术的有效进行, 手术前后应该正确使用抗生素, 检测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手术中的采用的肠道灌洗方法应遵循:①充分进行肠减压, 清除梗阻部位的各种杂物;②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清理肠道;③整个灌洗过程应严格避免腹腔或切口污染[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61例患者中, 手术后总并发症13例(21.67%), 住院10~15 d后, 近期临床治愈59例(98.33%)。患者出院1年后随访存活58例(96.67%)。3年后患者存活51例(85.00%)。同时结合术后随访, I期切除吻合术术后1、3年生存率>Hartmann手术>行结肠造口II期手术。提示在临床的实践当中, 应该尽早的发现急性肠梗阻的病灶, 应用结肠灌洗I期结肠切除吻合术, 可以一次性解决患者肿瘤和梗阻的问题, 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缩短住院的时间, 节约患者开支, 提高预后效果。
[1] 朱长宏.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34例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2012, 33(13):1766-1767.
[2] 吴在龙, 赵丽慧, 胡海泉.结肠癌致肠梗阻外科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5):122.
[3] 朴大勋, 朱安龙, 姜洪池, 等.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策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8):640-641.
[4] 顾晋.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9): 706.
[5] 关庆斌, 罗海军, 谭斌斯, 等.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围手术期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15):162-163.
[6] 赵国刚, 马亮亮.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不同时期手术疗效分析.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4(6):842-843.
2014-05-05]
3620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