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的实证分析

2014-09-04王黎恺

江苏高教 2014年6期
关键词:年限增长率长三角

王黎恺

(南京工程学院数理部,南京211167)

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的实证分析

王黎恺

(南京工程学院数理部,南京211167)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与教育高度发达地区。文章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计量实证研究高等教育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为适应经济增长向创新模式转变,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高等教育;经济增长;长三角

随着人口红利的释放,中国经济发展已不能单纯依靠“数量型人口红利”的模式,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转变到依靠自主创新上来,通过创新来驱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人力资本是人才的本质,人力资本的增加主要通过教育投入的增加来实现。因此可以说,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一、文献回顾

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之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但结论并不一致。毛洪涛、马丹(2004)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是推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原因,而高等教育发展并不能推动经济增长。崔玉平(2000)研究也认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仅有0.48%,他认为原因是高等教育年限太低,高等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宋华明、王荣(2004)有着同样的研究结论,他们测算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0.83%。

很多学者还考虑了东、中、西部间的地区差异。胡永远、刘智远(2004)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差异较大,呈现出东中西部递减的趋势,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1.17%和0.68%。朱迎春、王大鹏(2010),艾丽、石刚(2010)有着相似的结论,他们发现高等教育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递减。由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出东中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从而可以通过教育安排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来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还有一些学者考察了个别省份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崔玉平、李晓文(2006)研究发现,对江苏省来说,扩招带来的总产出增量占GDP的比重很低,说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对于短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郑培纲、冯缨(2007)研究认为江苏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现有的经济实力基本相适应,但考虑到江苏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必要根据江苏省区域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制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

可以发现,以往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全国,抑或定位在东中西地区,或是单独一个省,对于区域经济圈,如长三角地区的研究很少。本文试图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高等教育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长三角地区教育综合指数,本文计算教育综合指数的方法是根据各地区的明瑟收益率对不同受教育层次受教育平均年数进行加权。明瑟收益率数据来源于闵维方(2002)。

明瑟收益率是指在相同工作年限下,多接受一年教育的就业者收入比未接受该年教育的就业者的收入增加的比率[2]。假设未接受中等教育从业人员的劳动收益率为R1=1,以此类推接受初中三年教育的劳动收益率为1.095,接受高中三年教育的劳动收益率为1.268,接受中专三年教育的劳动收益率1.261,综合来说,受过中等教育的从业人员的劳动收益率R2=1.226。接受大专三年教育从业人员的收益率为1.467,受过大学本科四年教育从业人员的收益率为1.609,综合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的劳动收益率R3=1.548.

假设小学受教育年限为6年,初中受教育年限为3年,高中及中专的受教育年限为3年,高等教育年限为4年,则各不同教育程度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为:T11=5.64,T12=2.78,T13=0.42; T21=5.9,T22=3.58,T23=0.74(Tij表示第i年第j层受教育程度的平均教育年数,i=1表示为2006年,i=2表示2012年,j=1表示初等教育以此类推)。

则长三角地区2006年和2012年教育综合指数:

E0=5.64*1+2.78*1.226+0.42*1.548=9.698,E1=5.9*1+3.58*1.226+0.74*1.548=11.435

(2)教育年均增长率与排除高等教育后教育年平均增长率,e=(E1/ E0)^(1/6)-1=2.78%,表示教育以年均2.78%增长。排除高等教育后,长三角地区2006、2012年教育综合指数:E0`=5.64*1+2.78*1.226=9.048,E1`=5.9*1+3.58*1.226=10.289e`=(E1`/E0`)^(1/6)-1=2.17%。由高等教育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率为:eh=2.78%-2.17%=0.61%。高等教育占教育指数平均增长率的百分比为:Eh=0.61%/2.78%=21.94%。

(3)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以2005年为基年,按不变价计算,2006年和2012年长三角GDP分别为Y1=47102.09亿元和Y2=88983.73亿元。采用几何平均法,GDP年均增长率:y=(Y2/ Y1)^(1/6)-1=11.18%。

(4)长三角地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根据计算贡献率的公式Re=βe/y,则有:Re=0.8*2.78%/11.18%=19.89%。

(5)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Rh=Eh*Re*100%=4.36%。

由此可知,2006-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1.18%,有19.89%由教育投入拉动,其中高等教育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为4.36%.

三、计量实证分析

本文计量回归方程如下:

GDPgrowthit=β1+β2AmountoSit-1+β3Graduatesit-1+α1FAinvestit+α2Patentit+α3Populationit

其中GDPgrowth表示GDP增长率,Graduates表示高校毕业生人数,代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其余是控制变量,FAinvest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衡量地区资本投入;Patent表示专利授权量,衡量地区创新水平;Population代表地区人口总量。由于高校增加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时滞,我们使用高校数量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滞后项。回归变量均进行了对数变换。从表1可以发现,在全样本中,高校毕业生人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江苏子样本的结果与全样本相差不大,而浙江则不太显著。

表1 计量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本文利用2009~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研究了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坚持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毫无疑问,高等教育在提升社会人力资本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进而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继续坚持办好高等教育,使得高等教育惠及更多人,提升经济增长的内在潜力。

(2)要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结构。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离不开专业的、有导向性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3]。将一部分二、三类本科院校改为专科,优化其学科设置和培养方式,不失为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一种好方法。

(3)重点大学应更加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努力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领跑者,“985”和“211”院校不仅需要培养杰出人才,更需要将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付诸实践。

[1]毛洪涛,马 丹.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04,(1).

[2]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70- 171.157- 169.

[3]冯 晖,汪 霞. 人才强校: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J].江苏高教,2014,(4).

(责任编辑朱旗)

G647

1003-8418(2014)06-0058-02

A

10.13236/j.cnki.jshe.2014.06.015

王黎恺(1973—),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数理部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年限增长率长三角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