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书·无逸》篇修辞解

2014-09-04张志祥李祖敏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年数高宗尚书

张志祥 李祖敏

(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2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 山东青岛 266400)

《尚书·无逸》篇修辞解

张志祥1李祖敏2

(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2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 山东青岛 266400)

《尚书·无逸》篇所记商中宗、高宗、祖甲在位年数与其他史籍相同,符合历史事实,但是所记商末几王在位年数不合于史实。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无逸》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故意缩短了商末几王在位年数,与三位在位年数较长的贤王——中宗、高宗、祖甲,形成强烈对比,以达到训诫周成王“无逸”的目的。

《尚书》 《无逸》 修辞 夸张 对比

夸张、对比是文学创作中被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先秦的经典文献《诗经》《尚书》中就可以看到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尚书·无逸》篇对商王在位年数的描述,将夸张、对比修辞运用得淋漓尽致,但是却从未有人指出该修辞手法。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从史学角度看《无逸》篇“显然不合史实”[1];张富祥先生认识到《无逸》篇所言不实,但是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自时厥后’云云,应该不只是就祖甲之后的情况而言的。但举三王,也只是商王中在位时间最长者;若宽泛言之,也可以包括其他较有作为的诸王”[2]。以上先贤们或者不信《无逸》篇,或者给出自己的解释,但是却没有抓住《无逸》篇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道出《无逸》篇运用的修辞手法,即缩小夸张手法,而后与前列在位较长的中宗、高宗、祖甲三王形成强烈对比,以达到了训诫成王“无逸”的目的。今撰此小文,以求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方家予以斧正。

《尚书·无逸》篇云:

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商王世系,祖甲之后为廪辛,廪辛之后为康丁,康丁之后为武乙,武乙之后为文丁,文丁之后为帝乙,帝乙之后为帝辛。按《无逸》篇的描述,祖甲之后的各商王由于一出生就处于安逸之中,不知道种植农业的艰难,不知道人民的辛劳,只知道放纵享乐,所以这些商王的在位年数没有超过十年的。也就是说,《无逸》篇认为从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到帝辛,他们有的在位十年,有的在位七、八年,有的在位只有五、六年,更有甚者在位只有三、四年。这显然与史实不符。现将古今学者对商末几王在位年数的考证统计见表1。

表1 商代后期几王在位年数推断汇总表

《尚书·无逸》篇云从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到帝辛,这些商王在位没有超过十年的。但是不管是古籍如《竹书纪年》《帝王世纪》《太平御览》《通鉴外纪》和《皇极经世》,还是现当代史家的论述如《丛碎甲骨金文中所涵殷历推证》[3]《殷历谱》[4]《商周史料考证》[5]《殷墟卜辞综述》[6],再加上近年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1],均推断武乙、文丁、帝乙和帝辛在位超过了十年。考证武乙、文丁的学者比较少,可能是史料欠缺的缘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帝乙和帝辛在位年数远远超过了十年,甚至达到二十年、三十年。是故,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视《无逸》篇“显然不合史实”。

《尚书·无逸》篇亦云: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祇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现将古今学者对商代中宗、高宗、祖甲三王在位年数的考证统计见表2。

表2 商代中宗、高宗、祖甲三王在位年数推断汇总表

《尚书·无逸》篇云中宗在位75年,高宗在位59年,祖甲在位33年。《竹书纪年》所记三王在位年数同于《无逸》篇,《太平御览》和《通鉴外纪》所记中宗、高宗在位年数同于《无逸》篇,《皇极经世》所记高宗、祖甲在位年数同于《无逸》篇。李仲操、常玉芝和曹定云先生所考证高宗、祖甲在位年数同于《无逸》篇。可以看出,《无逸》篇所记商代中宗、高宗、祖甲三王在位年数与古籍记载和当今学者的考证近同。

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某种性质、程度,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为的是更加生动地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使人们深刻认识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情感。缩小夸张就是缩小事实,故意把事物的数量、程度、特征等方面往小、弱、短、轻等方面说。如杜鹏程先生的《光辉的里程》写道:

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天不会只有“巴掌大”,这便是缩小夸张。其目的不是真的说天小,而是为了突出附近山林的茂密情形。

《尚书·无逸》篇的作者对相距其时遥远的中宗、高宗、祖甲三王的在位年数说的大致不错,与《竹书纪年》《通鉴外纪》《皇极经世》等古籍近同,也与当代学者李仲操、常玉芝、曹定云先生所考证的结论相同。不过,《无逸》篇的作者却说错了距其时不远的商末几王(武乙、文丁、帝乙和帝辛)的在位年数,其记载与《竹书纪年》《通鉴外纪》《皇极经世》等古籍不同,与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相去甚远。按照常理,口耳相传的古史,距离当代越近的,越是接近史实;而距离当代越远的历史,则可能掺杂了传说的成分。这让人颇为费解。从史学角度去看这一段话,只能得出其不合史实的结论。

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一段话,联系《无逸》篇的中心思想“无逸”:告诫成王不要在克商后安逸放纵,因为商代那几个贪图安逸放纵的国王在位年数没有超过十年的;相反,商代几个有德的贤王在位年数很长:如中宗在位75年,高宗在位59年,祖甲在位33年。但史实是商末几王如武乙、文丁、帝乙和帝辛的在位年数均超过十年。按,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考证武乙、文丁、帝乙和帝辛的在位年数分别为35年、11年、26年、30年。此商末四王只有文丁在位刚刚超过10年,帝乙在位长达26年,武乙和帝辛更是超过了30年。

《无逸》篇的作者对相距其时遥远的中宗、高宗、祖甲三王的在位年数说的大致不错,他应该更加清楚距其时不远的商末几王(武乙、文丁、帝乙和帝辛)的在位年数。但是为了表达其“无逸”的中心思想,《无逸》篇的作者故意把商代后期几王在位年数压低,采用缩小夸张这一修辞手法,不是真的为了表达商代后期安逸享乐的几王在位年数不到十年,而是为了与在位年数较长的中宗、高宗、祖甲三贤王形成强烈对比,进而突出“无逸”这一主题思想,达到训诫成王的目的。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概要[J].文物, 2000(12):49.

[2]张富祥.《竹书纪年》所记录的商年代[J].山东大学学报, 2013(2):7.

[3]吴其昌.丛碎甲骨金文中所涵殷历推证[A].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C]. 北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34.291.

[4]董作宾.殷历谱[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2.83.

[5]丁山.商周史料考证[M].北京:龙门联合书局, 1960.126.

[6]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173.

[7]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J].中原文物, 1997(1):1.

[8]常玉芝.殷代历法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56.

[9]曹定云.殷代积年与各王在位年数[J].殷都学刊, 1999(4):26.

[10]何幼琦.试论帝乙、帝辛纪年[J].殷都学刊, 1986(1):9.

[11]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M].台北:台湾鼎文书局, 1975.8.

(责任编辑陈平生)

2014-04-25

张志祥(1988-),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史。

H 159

A

1673-4580(2014)03-0092-(03)

猜你喜欢

年数高宗尚书
我国人口在校模式高质量发展研究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稻秸还田年数和氮肥运筹对小麦出苗和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尚书·禹贡
ON GROWTH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TWO CONJECTURES OF C.C.YANG∗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比较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一字之师
学会当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