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培养思路探析

2014-04-17曹钟安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刘 平 曹钟安

(1九江学院学生处 2九江学院政法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培养思路探析

刘 平1曹钟安2

(1九江学院学生处 2九江学院政法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之一,通过培养出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以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服务于地方发展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际探讨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具体培养途径。

地方高校 大学生 创业软实力 培养思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下,地方高校在自身人才培养思路上同样要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所培养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精力最充沛、思维最富有创意的时期,在高等教育中增加创业教育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主动融入和服务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年来,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纷纷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类支持与服务。地方高校许多大学生毕业生也开始把自主创业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有些地方高校还掀起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也涌现了少数创业成功的案例,比如九江学院的毕业生刘鹏飞,出身寒门的80后,只用5年时间,就从一个负资产的大学毕业生转身成为拥有8家公司的老总。

但是从整体上看,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地方高校所在地经济不发达,商业信息闭塞,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缺乏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机会,导致不少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集结于商业发达的地区比如义乌。二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太低,经营范围过窄。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学业无关,创业范围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等等,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跟风现象严重,缺乏科学系统的创业能力与素质。对于个别创业成功的大学生盲目崇拜与模仿而缺乏真正有效的创新意识与拓展素质,因崇拜成功创业学长而盲目选择创业的学生往往事先没有经过市场调查与预测创业风险,盲目跟风而又缺乏有效组团队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轻易放弃。

从目前看来,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成功的少于失败的,除了地方创业环境的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自身缺乏较强的综合创业能力,比如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创业团队凝聚力差、资金不足等。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仍然把各级党政机关、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大型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 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前景不被看好。

二、投身基层创业应当具备的创业软实力

复杂的基层创业环境对于初涉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在这种环境中如何找到技能发挥自身特长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实属不易,如何把目标项目从策划转变为实体并有效运作起来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大学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去自主创业除了拥有思维敏捷、热情高涨等自身优势外,还需要多元化、复合型的创业能力,尤其是核心的创业软实力。

创业能力应有之义究竟是什么,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史永安的定义较为贴切: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创业者将各种资源有效整合,把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综合能力。创业能力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可以界定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2]。 但在基层创业,竞争环境比较独特,不一定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项目,不一定要求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对创业者而言,甚至也不需要很高的社会协调能力,需要的是抓住机会并能把握住机会的本领。除却环境与物质因素,一般认为大学生的创业软实力是核心,主要是指创业激情、创意思维、战略意识和软组织力。

从心理学上讲,有创业需求的欲望才会有创业动机,有创业动机才会激发创业行为。地方高校以培养服务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包括创业人才为己任,投身于地方创业洪流之中的大学生自然不能缺乏创业激情。这是一种激情高涨、满怀信心、不畏艰难、坚忍不拔情怀,首先得有创业目标,不是无的放矢;其次是能认识自我,结合自身优势谋划创业;三是有风险意识,必须有很强的干劲;四是受挫能力强,不畏暂时的困难。

创意思维与战略意识应当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新内容,战略大师托夫勒曾经说过:“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无论是哪一位创业者,动力之源都源于创意,前卫的商业创意会为创业活动带来无尽的生机,而缺乏创意的创业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大家都知道,很多产品或服务本身的性质没有改变,但富有创意的附加,增添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创造了无限的商机,因此,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显得格外重要。战略意识则要求更高,这是一种宏观谋划与微观控制并用的思维意识,不但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功底,还需要对社会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有志于从事创业的大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战略意识,不但能谋略将来而且也能把握现在,学会控制细节而又不拘泥于细节,这在大学职业生涯教育与创业教育中都要重点关注的核心内容。

软组织力在这里特指除却外界物质力量之外的组织设计能力、资源调配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在笔者看来,软组织力是创业者自身综合创业能力的关键能力,也是创业者人格魅力、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育背景、社会支持力量等诸多因素的集中体现。创业要么从无到有、要么从有到独特、要么从独特到新颖,总之是处于永无停止的前进状态,而且犹如逆水行舟,掌舵的人显得多么重要。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组织活动,不但要有信息控制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而且还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与应急处理的能力。能不能发现机会、把握机会,能不能利用机会、创造机会,这是一个创业者能够走向成功的关键。除此之外,在人情传统浓厚的中国,熟人社会的办事效率往往很高,这也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较高的情商,能在业务圈子范围内外迅速建立起适当的人际关系网,这些都是软组织力的重要体现。

当然,对于投身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科学地规划创业目标,稳当地权衡利益取舍,有效地进行目标管理,严格地控制财务风险,在一支青春蓬勃、活力四射的创业团队的努力下,也必将会克服重重困难与挫折,最终走向自主创业的成功。

三、地方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途径

在当前地方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课程比较缺乏,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课程,但是课程内容泛泛而谈,理论说教多案例分析少,政策罗列多创新训练少,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核心创业能力。因此,有必要改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思路,使学生通过学习,除了扎实地把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强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学会筛选信息与判断决策,培养经营管理能力与团队组织能力,学会人际交往技巧,把握沟通技能与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与管理环节中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核心创业能力。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地方高校的各方面教育实践中。在各类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意识,除了课程教育之外,还要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去。要进一步构建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增加能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必要课程,开设专项性创业课程,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要进一步改革创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创业课程,开辟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培养适应性更强、个性特长更鲜明的创新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要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破院系专业限制,构建创业教育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制定创业教育师资调配机制,实行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要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作用,通过大学生创意设计竞赛、模拟创业策划竞赛、模拟商业团体组织活动等方式不断训练达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是建立健全的地方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拓展大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模式上,实现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和全面化。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创业市场开发与建设,整合历届毕业生创业信息资源,构建高水平的人才供需与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搭建有效平台。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内创业培育环境,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创业教育要融合于学校的整体育人机制中。校内创业教育环境又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的场所或实验设备,提供创业资金和创新奖励基金以及为创业竞赛和创业社团提供专项资助等有形的创业支持。“软环境”主要包含学校领导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创业鼓励相关制度建设和活跃的校园文化等[3]。 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要适度提供专项创业孵化资金,用于支持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投身于模拟创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的创意在实践中得以检验,让他们软组织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通过模拟商业团队的运作提升大学生的战略眼光。要充分发挥成功创业的校友对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名人效应、朋辈教育与模拟实训等方法来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欲望。

三是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如何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一个十分棘手问题,一方面,大学生的主要精力理应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之上,另一方面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那就会出现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培养大学生的核心创业能力离不开实践平台,因此,加强校内外创业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有学者提出:可以扶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结合专业与市场策划创业实践,让大学生虚拟创业公司,成立让学生处方管理、自主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建立大学生超市、食堂、书亭、家教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实体。在创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使学生在经营实践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校内培育,部分工作室可在学生毕业时成为较成熟的创业实体,同时还可以采取校企联姻的模式,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4]。 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良好建议,既可以通过实践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训练大学生的创意思维,模拟检验大学生的软组织力,同时也不偏离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同时,笔者认为还要积极鼓励优秀大学生参与教师实践创新性科研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是改革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软实力。地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全部过程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几种核心创业能力:①要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一是要从市场需要与就业形势入手,通过名人效应与朋辈教育的方法调动大学生创业的欲望。二是要要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创新与创造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要知识精英力量,理应投身于创新创业之中去。三是要不断加强实践实训,让大学生在创业实训之中燃烧创业激情。②要注重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意也要源于生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我们有必要可以去训练大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组织大学生积累与交流知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搜寻自身创意火花,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注重培养他们合作创作意识,让诸多创意点在酝酿与思想交锋中汇集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意思路。要不断训练大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拓展能力与模拟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走向创业成功的软实力因素。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战略眼光与软组织能力,要培养他们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训提高他们的规划能力、融资能力、组团能力、财务分析与控制能力以及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让大学生创业者学会宏观掌控实体、微观操控细节并将防范工作做在前头,防止在环保、能源、质量、安全、经济、劳动等领域出现法律风险,绝对避免自身的创业实体陷入法律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

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与劳动力市场的迅速变化以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等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不应仅是一个怀揣知识和能力的求职者,更应该成为一个具备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及较强开拓能力的创造者。大学生个人在平时也应多锻炼、培养自己的创业软实力,使自己以后在创业过程中更快、更好、更准地走向成功,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10.

[2]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6(3):83.

[3]赵天武.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J].襄樊学院学报, 2007(7):64.

[4]李勃.试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 2007(9):16.

(责任编辑闳玉)

2014-06-05

刘平(1972-),男,九江学院学生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 718.5

1673-4580(2014)03-0121-(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