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

2014-09-04

海峡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减灾科普

王 林

浅谈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

王 林

福建省地震局

随着地震预警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地震研究部门将承担向全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重任,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成为当前地震研究部门着手开展的重点工作。加强福建省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引导行业用户和普通民众掌握有关地震预警的知识、应急技能和方法,将促进地震预警技术在全社会的有效应用,并能在防震减灾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地震预警 科普宣传 应急方法 防震减灾

1 导言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通过地震科普宣传,有助于强化社会公众在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急响应、自救互救和心理承受能力,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破坏和损失。近年来,福建省地震局充分利用了“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纪念日”和“全国科普日”等重要的科普时段,向广大民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效果显著。随着防震减灾研究技术的发展,尤其在日本“3·11”大地震后,“地震预警”逐渐被广大民众所认知。当前,我省地震研究部门正开展地震预警系统研究,计划在未来几年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包括向学校、医院、应急部门、重点生命线工程等行业用户发布预警,进而向普通公众发布地震预警。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制定与地震预警相关的教育计划,积极对行业用户和普通公众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地震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 开展地震预警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震源附近地震台站观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周边地区之前,发布各地地震强度和到达时间等预警信息,使公众能够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进而达到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由于预警信息发布的时限要求为秒级,同时受到台站密度、背景噪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预警信息的误差很难避免,并可能出现一定概率的地震漏报和误报等事件,这就导致预警信息发布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地震预警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其量纲为秒级。当前我国广大民众对地震预警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对紧急事件应变能力较差,对预警盲区和漏报等风险接受程度较低[1]。因此一旦地震预警向全社会发布后,很可能导致行业用户和公众的心理恐慌和行为失控,引发行业风险或采取不当的逃生方法,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如果地震预警系统产生误报,即预警信息发出后并没有地震发生或是震害很小,那么还可能导致行业用户响应地震预警而停产误工的经济损失和公众的不满,从而对往后地震预警的不响应,甚至法律纠纷等问题。

由于地震发生的不可预知且地震波传播迅速,因此让民众迅速理解地震预警信息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已有研究表明[2-4],在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之前,对公众开展广泛而系统的地震应急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避险逃生技能,并正确理解地震预警系统的局限性,是地震预警信息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前提。

与普通民众相比,行业用户承担了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如应急部门、生命线工程等行业用户,一旦接收到地震预警,应立即正确地执行应急处置预案,如正确关闭设备,紧急疏散人员,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采取适当的应急防备和紧急处置措施。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福建省交通、电力、医院、机场、酒店、消防、通信等61家单位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行业用户都表示在较短时间内应对地震预警信息存在困难。这表明行业用户尚缺乏相关应急训练,这将导致地震预警信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地震预警科普宣传,针对行业用户和普通用户在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如何做出正确的反应进行相关教育和应急演练,以提高行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地震应急响应能力。

3 福建省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地震部门利用定期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向社会公众免费发放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品,包括地震预警常识册子,地震预警知识宣传DVD光盘和地震预警知识问卷调查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地震预警知识。这些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宣传品,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我们在地震科普宣传工作中也不时发现,有些民众因为对地震预警的认识比较浅薄,科普宣传品经常没有被充分利用。而且,对于发放的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品是否具有以点带面,起到再宣传的效果也不得而知,这不但影响了地震预警科普宣传的效果,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由于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迫在眉睫,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相应的地震预警宣传方案,以便不同受众掌握地震预警知识,并能恰当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3.1 面向行业用户的地震预警科普宣传

由于各行业应急措施的差异,在开展科普教育与宣传时,应结合不同行业用户的实际需求,对行业用户利用地震预警信息处置突发地震事件的应急能力进行培训,实现地震预警信息的减灾效益。《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修订草案中明确指出,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地铁、枢纽变电站、输油输气管线(站)、核设施、通信等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建立地震紧急处置工作机制和技术系统,根据地震预警信息采取紧急防范措施。因此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行业用户根据自身特点,与地震部门共同研究开发行业所需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报警、显示和自动响应处置装置,让行业用户对地震预警系统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提升行业用户对地震预警系统风险性的接受能力。在共同研发地震应急响应装置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用户开展必要的地震预警应急演练,让行业人员在极其有限的地震预警时间内,能准确地采取恰当的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3.2 面向普通公众的地震预警科普宣传

与行业用户相比,面向普通用户的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强调的是在听到预警信息后,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行为,保障生命安全。为了使地震预警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必须确保民众完全了解地震预警信息的含义。如果普通民众无法在有限的预警时间内做好自我救助,面对紧急事件缺乏相关应急保护能力,会导致地震预警起到的作用低于预期。日本在2007年5月对全国各地大约2000名年龄在20~69岁的民众进行了一项调查,在确认日本民众理解新的地震预警系统后,他们于2007年10月1日开始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5]。因此在预警信息正式向全社会大众发布之前,必须进行大范围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向普通用户分发宣传小册子和传单,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播放《地震预警》科普宣传视频,张贴地震预警宣传海报展示恰当的地震预警信息应对措施,让普通用户了解地震预警信息的作用,同时不能向普通民众吹嘘地震预警技术完美无缺,必须告知公众关于地震预警系统可能出现漏报、误报等意想不到的情况,让普通用户对地震预警信息保持合理的期望值。由于普通用户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科普宣传和教育方案必须有针对性,如在超市、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区,必须通过在这些地点培训专门的人员,在地震发生时引导人群的疏散以及引导公众采取适当的自救互救行为,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等事件。对于路上行驶的车辆,地震研究部门可以与交通运输部门共同设计统一的提示信号,一旦车辆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立即开启警示信号,提醒其他车辆减速,并寻找安全地点停靠。

4 小结

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今后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内容。作为全社会的公益性行业,将地震预警技术服务于社会公众,让全社会了解地震预警的作用是地震部门当前急需开展的工作。做好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提升全社会对于地震预警工作的认知度,是地震部门将地震预警技术用于防震减灾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也是地震预警技术能得以广泛应用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地震科普宣传,与时俱进地将地震研究部门的新技术、新方法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在开展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如行业用户和普通民众,制定相应的科普教育方案,让全社会参与地震预警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地震预警系统在发生地震时的减灾效益。

[1] 郭凯,温瑞智,卢大伟.地震预警系统应用的社会影响调查与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4):108-115.

[2] Alien R M ,Gasparini P,Kamigaichi O,et a1. The status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around the world;an introductory overview[J].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2009, 80(5):682-693.

[3] 李红梅,王立军,马凤霞,等.美国“未雨绸缪(Ready)”项目及其对我国防震减灾宣传的启示[J].国际地震动态,2010(11):l2-18.

[4] Surez G,Novelo D,Mangsilla 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seismic alert system(SAS)in Mexico city:A seismological and a social perspective [J].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2009, 80(5):707- 7l6.

[5] Erika Yamasaki.我们可以从日本地震预警系统中学到什么?[J].国际地震动态,2013(7):1-13.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减灾科普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