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市、县两级采供血机构设置网络模式的探讨

2014-09-04王黔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血库采供血遵义市

王黔江

浅谈市、县两级采供血机构设置网络模式的探讨

王黔江

(1+7)机构模式;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完善, 采供血机构设置逐步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各级采供血机构在日益发展壮大,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 卫生部先后颁布《血站管理办法》和《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8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遵义市政府根据本地区区域人口、卫生资源等情况, 随后又下发了《遵义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 按《规划》中“供血半径在60 km左右”和“距离中心血站3 h车程内县(市)不予设置中心血库”[1]的规定, 本市明确在正安县、余庆县、道真县、仁怀县、习水县、务川县等7个县(市)设置中心血库, 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湄潭县、凤岗县5个县各设置储血点1个。2008年3月, 遵义市根据《规划》要求, 对采供血工作实施 了(1+7)机构模式, (1个市级中心血站+7个县级中心血库), 负责全市血液采集和医疗机构的临床供应, 标本集中化检测、血液统一由中心血站进行调配。通过五年的运行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血液安全和供应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充分证明了 (1+7)机构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现将工作体会探讨如下。

1 遵义市采供血机构工作慨况

1.1 遵义市地处红色革命老区, 位于贵州省北部赤水河以东, 乌江以北, 辖二区二市十县, 市境东西长约247.5 km, 南北宽约232.5 km, 国土面积30762 km2, 常住人口770多万, 目前遵义市共有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35有家, 临床供血单位130家,2008年采供血工作实施(1+7)机构模式以来, 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迅速, 年采供血量以20%的速度稳步逐年上升,到2013年, 全市临床供血总量158258 U。无偿献血49122人次 , 血液采集总量85546.5 U, 其中7个县级中心血库血液采集总量20602.5 U , 约占全市血液采集总量的1/4。

1.22008 年以前, 全市除市级中心血站外, 另还设有县级中心血库9家, 各个采供血机构独立运作, 各自为政, 分别自采、自供、自检、管理混乱, 血液安全和供应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县级中心血库, 有的血液供应不足, 经常闹血荒, 临床供血难以保证, 县级医院很多手术都难以开展, 患者因缺血而死于无情的手术台上, 而有的中心血库却因为管理不善,血液库存积压太多而造成过期报废, 血液偏型时也得不到及时的调配, 血液应急机制不得力, 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得不到保证。全区7个中心血库检测设备落后, 以手工加样操作为主,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另外检验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差, 实验室检验人员资质要求达不到标准, 不能实施整个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造成了严重的血液安全隐患。

1.3 自2008年以来, 遵义市、县两级采供血工作实施了(1+7)机构模式后, 中心血库将采集的血液和标本全部送往遵义血站进行统一检测, 统一制备, 统一贴签包装, 统一质控, 信息共享, 合格血液严格入库管理, 各中心血库根据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到中心血站进行适时调配, 保证了临床供血和血液质量, 同时亦可将临近过期的血液及时送往中心血站调配使用, 避免了血液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增大了成份输血的比例。

2 实施 (1+7)机构模式的优越性

2.1 实现了血液标本集中化检测和制备, 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市中心血站实验室具有良好的检测条件, 实验室依据《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建立了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检测人员具备检测岗位资质, 并进行了系统的全面培训, 检测结果真实、准确可靠。集中化检测使全市血液标本在同一实验室和同一条件下完成, 血液的制备也在同一操作环境条件下完成, 实现了血液检测和制备的标准化, 规范化和规模化。

2.2 彻底杜绝了血荒, 保证了全区医疗机构临床供血, 实施(1+7)机构模式以来, 充分调动了县级中心血库的工作积极性, 特别是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7个县级中心血库发挥了重大作用, 目前, 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由于地域, 文化, 交通, 路途及时间等原因的限制, 献血人数依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 县级中心血库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 将无偿献血工作向社区和农村稳步推进, 真正深入到每户居民和农户, 让他们了解无偿献血知识, 明白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意义, 调动农民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并使其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

2.3 (1+7)机构模式降低了采供血工作运行成本。(1+7)机构模式的宗旨是血液统一调配、标本集中检测, 血液统一制备、包装、统一条码、贴签, 一方面减省了县级中心血库检测、制备等设备和信息软件的投入, 另一方面是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检验试剂和实验材料, 及一些支持性保障费用的投入,可使一些县级中心血库专业人员充实到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服务工作和血库质量管理中来, 同时也充分了发挥中心血站设备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

2.4 遵义市采供血机构设置模式情况前后对照表 见表1。

表1 遵义市采供血机构设置模式情况前后对比

3 探索采供血机构设置的长效机制

3.1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和《规划》的要求 建议将市、县两级采供血机构进一步的进行全面整合, 将人、财、物和业务功能实行统一管理, 建立合理、经济、实效的采供血服务体系, 整合后的采供血机构以中心血站为主体, 是全市唯一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采供血机构, 将县级中心血库设置为非独立的分支机构, 赋予中心血库相应的采供血业务职责, 使采供血服务体系更加合理, 区域间业务往来, 协调管理更加科学, 这样即能统揽全市采供血工作大局, 科学筹划血液资源, 也能协调市县两级采供血事业的共同发展.

3.2 统一管理, 以优带劣, 协调发展 机构整合后, 着实解决县级中心血库管理模式落后, 基础设施差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市级中心血站要制定倾向基层的扶植政策, 加大基层中心血库专业设备, 技术人员的投入和培训。不断将现行的技术设备输送到基层, 提高基层献血服务的硬件装备, 协助建立完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和全市采供血网络信息化建设, 缩小两级差距, 使县级中心血库素质整体提高, 全市采供血机构形成以中心血站为中心, 兼顾中心血库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3.3 继续坚持走无偿献血的道路, 根据本地区人口、经济、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制定采供血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积极践行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的长效机制, 制定无偿献血财政支持政策和保障制度, 确保采供血机构经济的良好运行, 为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3], 积极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动员、质量控制等, 将采供血事业做大做强。

[1] 贵州省卫生厅. 贵州省采供血设置规划.2011,7.

[2] 杨宝成.深圳无偿献血实践看我国无偿献血长效的机制建立.中国输血杂志,2008,21(6):409.

[3] 牛宗新,杨占凯,张曼.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提高农民无偿献血比例.中国输血杂志,2008,21(2):132.

564700 贵州省赤水市中心血库

猜你喜欢

血库采供血遵义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对脐血库“双重身份”的法律探析*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中国少年先锋队遵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采供血专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前移血库规划与未来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