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桂哌齐特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2014-09-04董玉华陈嘉宁张慕华陈锋靳银敏谢凤容
董玉华 陈嘉宁 张慕华 陈锋 靳银敏 谢凤容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董玉华 陈嘉宁 张慕华 陈锋 靳银敏 谢凤容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16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 mg溶于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2次/d, 连用2周。对照组予血栓通500 mg+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 胞磷胆碱500 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1次/d, 连用2周。对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且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 观察组显效率51.61%,总有效率93.54%, 均优于对照组(25.00%,78.58%),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疗效显著。
马来酸桂哌齐特;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其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较高, 因此急性期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1]。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探索用各种治疗方法减少病死率、致残率。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由于给药方式和联合用药品种不同, 疗效各有差异。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基础治疗同时, 分别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为观察组与血栓通联合胞磷胆碱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1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两组均应用常规治疗, 包括调整血糖、血压、血脂, 口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药物, 作为基础。
1.2.2 治疗组 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16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 mg溶于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2次/d,30 min内滴完, 连用2周。1.2.3 对照组 采用血栓通500 mg+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 胞磷胆碱500 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1次/d, 连用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进行评定。记录不良反应, 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并监测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
1.4 疗效判断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进行评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显效率为: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 x-±s)
2.2 治疗14 d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14 d后比较,观察组显效率51.61%, 总有效率93.54%, 均优于对照组(25.00%,78.58%),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寒战伴心悸, 寒战并呼吸促各1例, 但并未影响治疗。出现皮疹1例, 能自行缓解。肝肾功无明显异常改变。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 (%), %]
3 讨论
3.1 纳入参数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男女之比约为(1.57:1),符合流行病学资料,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3.2 病史分析 本研究有高血压病史43例(占总例数36.44%),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最重要的环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也应重视。
3.3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疗效
3.3.1 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引起的,血流一旦完全阻断, 持续8~10 min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害,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短短时间内恢复血流供应。急性脑梗死治疗原则是尽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 清除脑水肿, 抑制血栓继续扩散,减轻脑损伤, 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4]。目前国内外学者充分肯定溶栓治疗的效果, 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3~6 h, 就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中98例(占总例数83.05%)患者就诊时已超过6 h, 错过溶栓治疗时机, 因此, 神经保护作用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就起到很好作用。目前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脱水、降纤、抗血小板疗法和神经保护剂等综合治疗。
3.3.2 马来酸桂哌齐特为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腺苷、环磷酸腺苷(cAMP)增效和钙离子通道阻滞的双重血管扩张作用的哌嗪类药物。其还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 减少氧自由基产生, 减少中性粒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作用, 增加细胞的韧性和变形能力, 并降低血液黏度, 从而改善微循环灌注。在低氧环境下对5-羟色胺(5-HT)神经元可选择性地激活,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改善作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5]。
3.3.3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分子质量为174.2的、亲脂性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6], 血脑屏障的通透率60%,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 减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范围, 从而防止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过氧化损害,通过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和脑水肿, 改善神经元损伤、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等[7]。阻止缺血性脑血管障碍的发生和进展, 清除缺血周边和缺血再通部分产生的大量羟自由基,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变性)有明显保护作用。
3.4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安全性 本研究,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寒战伴心悸, 寒战并呼吸促各1例, 但并未影响治疗。出现皮疹1例, 能自行缓解。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在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时, 患者若出现头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符合药品说明书所提示), 可减慢药液滴速并进行对症治疗, 若无减轻时,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 应立即停止用药, 并进行血液学检查;而使用依达拉奉须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4 小结
通过本研究观察表明, 本组研究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 治疗14 d后, 观察组的NIHS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51.61%, 总有效率为93.54%, 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78.58%)。作者认为马来酸桂哌齐特与依达拉奉联用既能减少氧自由基产生, 更能清除已产生的大量羟自由基, 使脑部自由基浓度有效降低, 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的脑部微循环灌注, 降低梗死后脑组织的缺血坏死风险, 最大程度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疗效显著,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是一种安全、疗效佳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孙利荣.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的疗效观察.海峡药学,2013,25(2):99-100.
[2] Larry B, Goldstein MD, Bertels S, et al. Interrater relisbility of the NIH stroke scale. Arch Neurol,1989,46(6):660-662.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李萍.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1,30(23):99-100.
[5] 王胜文,刘凯,魏敏.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445-1446.
[6] 马利萍, 孙建国, 彭英, 等.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机制及临床应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3):341-348.
[7] 李庭梅.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43-44.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of combining cinepazide maleate with edaravone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ONG Yu-hua, CHEN Jia-ning, ZHANG Mu-hua,
et al. Gaoyao People's Hospital, Gaoyao52604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ing cinepazide maleate with edaravon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1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62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56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inepazide maleate160 mg using 0.9% sodium chloride250 ml as the solvent, once a day; and edaravone30 mg using 0.9% sodium chloride100 ml as the solvent, twice a day.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Xueshuantong500 mg using 0.9% sodium chloride250 ml as the solvent, once a day; and citicoline500 mg using 0.9% sodium chloride100 ml as the solvent, once a day. Both groups continuously used by intravenous drip for14 days. Then asses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before and after14 days’ treatment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NIHS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both dramatic decline after14 days’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What’s mor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14 days’ treatment, the significant efficien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51.6%,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93.5%, which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25%,78.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prognosis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treated with combining cinepazide and edaravone.
Cinepazide maleate; Edaravon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afety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 均于脑梗死发病后2~72 h内(其中<6 h有20例)就诊, 无意识障碍,无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 无颅内出血和其他器官的出血倾向, 无血液系统疾病, 血压≥90/60 mmHg。其中男72例, 女46例, 男女之比为(1.57:1), 年龄51~85岁, 平均(70.00±1.55)岁, 既往史中高血压43例, 血脂异常10例, 糖尿病18例, 冠心病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 男38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69.80±2.38)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分)[2](6.48±1.11)分。对照组56例, 男34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69.75±2.02)岁, NIHSS评分(7.07±0.99) 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NIHSS评分等方面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526040 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药学室
陈嘉宁 E-mail:2898857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