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2014-09-04罗剑平曾华美
罗剑平 曾华美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罗剑平 曾华美
目的 观察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患儿60例,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住院护理,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患儿胆红素浓度明显比对照组患儿低, 且试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 两组患者比较,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浓度和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干预
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为多种原因(其中生后饥饿、乳汁量不足、热量摄入不足、胎粪排泄延迟、肠-肝重吸收增加是主要原因)引起, 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累积过多, 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 肠肝循环增加所造成, 临床上以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黄、小变颜色不深为特点,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一系列并发症, 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 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前提下,早期护理干预成为延缓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展的重要手段[1]。本实验旨在观察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患儿60例, 其中男34例, 女26例, 患儿年龄为7 d~2个月, 平均年龄为(20.5±3.5)d, 病程为1~14 d, 平均病程为(5.5±2.5)d,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属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②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症状,且呈进行性加重;③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④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及新生儿先天性畸形、新生儿轻重度窒息者;⑤均经其父母同意参与该实验。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胆红素浓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按常规治疗护理, 即根据具体病情有针对性地治疗原发病(如符合光照指征的给予蓝光退黄治疗等), 另外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提倡母乳喂养、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合理喂养方法及此病相关知识宣教,常规每天测量新生儿体温2次, 测量新生儿黄疸指数、新生儿体重1次, 新生儿每天沐浴抚触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①饮食充足:在每次新生儿充分吸吮母乳后, 按照新生儿需求, 给予奶粉与葡萄糖水组合的配方, 待母乳分泌量充足时可改用母乳喂养。②早期游泳训练: 患儿入院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游泳训练, 保持游泳水质清洁, 水温38℃, 室温26~28℃,1次/d, 每次10~25 min,用护脐贴保护患儿脐部, 并在颈部佩戴游泳圈。③抚触护理:将适量的婴儿润滑油涂抹于婴儿腹部, 护理人员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患儿腹部进行抚触按摩, 顺序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整个按摩应以患儿舒服为目的, 按摩力度要均匀平稳, 按摩时间应在喂养后1 h进行,2次/d, 每次5~10 min。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采用光照治疗,12 h后用经皮测胆仪进行黄疸测定, 取胸部与额部平均值,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黄疸指数变化情况、排便情况及黄疸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以(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胆红素浓度治疗前为(331.78±79.35)mmol/ L, 治疗后为(120.63±38.29)mmol/L, 对照组患儿的胆红素浓度治疗前为(328.64±75.29)mmol/L, 治疗后为(159.16±57.23) mmol/L, 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浓度变化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5.25±1.55)d, 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7.85±2.15)d, 两组患儿比较, 试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短,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浓度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x-±s)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强, 血液中高浓度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发生核黄疸, 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 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护理不合理, 可留有后遗症, 因此减少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脑病的重要措施是及时治疗与护理高胆红素血症[2]。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程度与其胎便排出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尽早排除胎便, 促进肠道循环对减少血胆红素含量、降低新生儿黄疸程度有重要意义, 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是促进新生儿尽早排出胎便、刺激肠道循环的一种较佳方法, 保持足量喂养, 从而刺激肠道蠕动, 增加婴儿排便次数, 减少胆红素在肝肠内循环;游泳可以加速患儿肠胃蠕动, 增加胃肠道内激素及胰岛素的分泌, 刺激迷走神经兴奋, 促进食欲,加速排便, 从而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抚触就是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良好的生理反射, 增加胃肠激素的分泌与婴儿迷走神经紧张度, 刺激了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 产生了更多的激素, 增加了肠蠕动及排便, 改善了消化系统, 增加了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尤其是腹部按摩时婴儿多会排便排尿, 增加胆红素排泄, 从而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同时促进了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了母亲喂哺婴儿的信心, 好心情同时促进乳汁分泌。由表1结果可知, 治疗后, 试验组患儿的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且试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结果表明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能有效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与胆红素浓度, 减少了蓝光治疗次数及住院天数, 从而减轻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 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 能明显减低患儿的胆红素浓度和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1] 陈玲,李杰,徐红钰,等.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报道.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10,11(7):134-135.
[2] 王雨燕,陶吉,张文娟,等.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5(10):356-357.
[3] 黄建华,刘芳,林钟,等.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12(9):118-119.
525100 广东省化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