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静脉应用铁剂临床观察
2014-09-04李继芳
李继芳
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静脉应用铁剂临床观察
李继芳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铁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3例, 对照组40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蔗糖铁100 mg, 静脉注射,2次/周,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亚铁片,2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Hb、HCT、SF及24 h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静脉铁剂对CRF早期患者有较好疗效, 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静脉;铁剂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呈缓慢进展并将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的疾病状态, 是一种常见的、疑难性、呈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和各系统受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预后不良。本文对肾功能不全早期患者应用静脉铁剂进行了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的8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诊断标准[1]。将有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的可逆性因素如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排除。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3例, 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0例, 女13例;年龄最大79岁, 最小23岁;平均年龄(35.6±12.3)岁;病程4~19年, 平均3.5~7.8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 高血压肾损害18例, 糖尿病肾病3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 慢性肾盂肾炎6例。血清肌酐185~434 μmol/L, 平均(272.5±62.6)μmol/L。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21岁;平均年龄(33.1±10.3)岁;病程3.6~20年, 平均3.1~6.9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 高血压肾损害11例, 糖尿病肾病3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 慢性肾盂肾炎4例。血清肌酐190~423 μmol/L, 平均(265.5±61.5)μmol/L。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抗感染、降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 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蔗糖铁针100 mg,静脉注射,2次/周,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亚铁片,2片/次,3次/d, 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数据用( x-±s)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显效 症状减轻或消失, 血清肌酐降低在30%以上肌;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 血清肌酐降低在20%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血清肌无改善或升高。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
2.2 肌酐、尿素氮观察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肌酐、尿素氮变化对比( x-±s)
2.3 两组患者贫血、铁指标的变化见表3。
2.4 两组血脂变化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贫血、铁指标的变化
表4 两组血脂变化比较( x-±s)
2.5 治疗组与对照24 h尿蛋白量变化对比见表5。
表5 两组24 h尿蛋白量变化比较( x-±s, g/24 h)
注:两组比较,a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属常见病、疑难病, 久治不愈。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 铁缺乏会直接导致缺铁性贫血[2,3]的发生。临床中合理静脉注射蔗糖铁, 可有效改善血红蛋白值,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蔗糖铁是一种较理想的铁剂, 在本研究中, 治疗组Hb、HCT、SF较治疗前差异显著,其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 而口服铁剂效果不如静脉铁, 分析可能是由于胃肠道吸收不佳, 与胃肠道刺激和患者的依从性差有关。应用蔗糖铁的患者未发生一例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高。
[1] 李慧.保肾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血生化影响的实验研究.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6):58-59.
[2] 李晓燕,谢泉琨.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44-45.
[3] 王红梅.蔗糖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48例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2009,47(18):121-122.
[4] 沈雅珍.静脉补铁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02.
457001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