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
2014-09-04陈卫东王宝琴
陈卫东 王宝琴
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
陈卫东 王宝琴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 103例肾下盏结石患者, 其中53例患者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治疗作为实验组, 50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情况:实验组术后并发率为18.9%, 结石清除率为77.4%,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为74.0%, 结石清除率为52.0%, 实验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象组, P<0.05,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下盏结石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肾下盏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
肾下盏结石由于位置比较特殊, 多发小结石, 并伴随有轻度积水现象, 患者常感到下腹疼痛, 常规的结石排空方法并不适用, 为提高肾下盏结石排空率, 本院在2009年开始使用经皮肾镜取石术,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09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3例肾下盏结石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泌尿系B超、CT、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肾下盏结石, 结石直径为1.0~2.0 cm, 排除掉重度肾盂积水患者、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输尿管梗阻患者以及妊娠期患者, 其中53例患者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治疗作为实验组, 50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男32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50.2±7.6)岁,包括左侧肾下盏结石25例, 右侧肾下盏结石28例。对照组患者男3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51.2±6.8)岁, 包括左侧肾下盏结石23例, 右侧肾下盏结石27例。所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表现为腰部不适、下腹疼痛、肉眼血尿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临床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 先于结石位下膀胱镜下患侧输尿管插管, 在第11或者12肋间隙肾下盏穿刺, 根据造影结果选取合适的入路方式, 若造影超过90°,选择肾中盏下路, 在90°以下采用肾下盏入路, 置入导丝后退出穿刺针, 置入输尿管镜, 采用脉冲水冲出碎石, 采用镊子取出。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冲击次数1500次, 术后经常喝水。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内流双J管,肾造痿管留置1周。观察并比较患者并发症以及排石率。
1.3 观察指标 术后残留结石直径在4 mm以下认为结石完全清除。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并发症情况和结石清除情况见下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实验组术后并发率为18.9%, 结石清除率为77.4%,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为74.0%, 结石清除率为52.0%, 实验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象组,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清除情况对比[n(%)]
3 讨论
肾下盏结石约占据肾结石的36%, 治疗方法既包括保守治疗, 也包括手术治疗。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手术治疗方法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在临床医学中由于一些肾下盏结石表现不明显, 因此通常采取保守治疗, 若患者在5年内未出现变化, 应给予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肾下盏结石的处理方法包括体外冲击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软性输尿管肾下镜碎石术等。目前肾下盏结石主要采取的治理方法为体外冲击碎石术, 操作简单, 往往需要采取多次碎石治疗, 针对1~2 cm以及2 cm以上的结石清除率不是很高。软性输尿管肾镜下碎石术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但是在使用中应注意这种方法最好不用于过度肥胖患者以及主动脉硬化患者, 这种手术方法在应用中应保证下盏漏斗与肾盂夹角>25°, 另外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加软镜碎石的弯曲程度。
近些年随着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不断进步, 在肾下盏结石术的应用中越来越多, 对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清除率, 血管损伤率更小, 能够同期处理肾下盏盏颈狭窄患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肾下盏结石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 对于1 cm以上的结石应首选这种治疗方法。本文在使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和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经皮肾镜取石术更加适合于直径在1~2 cm的位于扩张肾下盏的结石, 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采用外冲击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患者, 及时清除率也明显高于外冲击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清除率。在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中应注意若是患者中盏与下盏的夹角>90°, 可以采用中盏入路, 若是中盏与下盏的夹角<90°, 最好采用下盏入路, 入路前线逆行放置双J管, 扩张中采用X先监视避免出现导丝弯曲或者脱出现象, 在进入到肾盂以及其他肾盏时, 手术动作轻柔避免术中出血。
[1] 潘建刚, 阎家俊, 唐爱娟, 等.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同侧肾下盏结石27例报告.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10):1377-1379.
[2] 苏斌, 黄少芹, 万跃平, 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疗效比较.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 29(06):444-446.
[3] 刘建河, 齐隽, 陈建华, 等.复杂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与处理.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4):248-250.
[4] 胡卫国, 李建兴, 杨波, 等.改良 Guy's 肾结石分级法在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清石率中的应用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2, 33(10):771-773.
2014-04-22]
463200 河南省确山县刘店镇卫生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