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匹罗星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04王胜春宋俐葛清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软膏皮肤病感染性

王胜春 宋俐 葛清莲

莫匹罗星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王胜春 宋俐 葛清莲

目的 探讨莫匹罗星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疗效, 为提高此类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照组患儿患处涂抹新霉素软膏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莫匹罗星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44%,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80.56%, 且P<0.05,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 联合使用莫匹罗星药物治疗, 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保障患儿生活质量, 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莫匹罗星;小儿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患者自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72例感染性皮肤病患儿给予临床研究, 从而探讨莫匹罗星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疗效, 为提高此类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感染性皮肤病患儿72例进行本次研究,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 年龄2~11岁, 平均年龄(5.89±1.31)岁, 疾病类型:毛囊炎34例、湿疹继发感染25例、疱疹继发感染14例。按照随机方式将72例感染性皮肤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3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感染性皮肤病患儿性别、年龄、例数、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患儿均经实验室检查可知发生细菌感染性皮肤病;②患儿及家长治疗依从性良好, 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 无中断治疗或不遵医嘱治疗情况;③患儿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④患儿无恶性肿瘤疾病;⑤患儿无精神类疾病;⑥患儿无免疫系统疾病;⑦患儿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无禁忌证、无过敏情况;⑧患儿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研究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均采用外用软膏涂抹措施进行治疗, 涂抹前应使用生理盐水对皮损部位进行清洁。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皮肤病治疗方法,即于患处涂抹新霉素软膏, 若患处渗出过多则加用浓度为3%硼酸溶液湿敷, 每日均匀涂抹患处两次, 连续治疗两周为宜;研究组患儿采用莫匹罗星(商品名百多邦, 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治疗, 若患处渗出过多则加用浓度为3%硼酸溶液湿敷, 每日均匀涂抹患处两次, 连续治疗两周为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①痊愈。患儿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消失, 经实验室检查可知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②显效。患儿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显著改善, 皮肤损伤面积较治疗前减少幅度不少于60%, 经实验室检查可知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③好转。患儿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改善, 皮肤损伤面积较治疗前减少幅度在20%~60%范围内, 经实验室检查可知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④无效。患儿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未改善甚至加重, 皮肤损伤面积较治疗前减少幅度<20%, 甚至增加, 经实验室检查可知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经不同药物治疗后,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 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44%,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80.56%, 且P<0.05,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感染性皮肤病主要包括毛囊炎、湿疹继发感染、疱疹继发感染等, 其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是临床常见皮肤病类型[1]。研究表明,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因此对相关病原菌抵抗力稍弱, 感染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2]。研究表明, 感染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红肿、脓疮等, 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治疗, 将导致淋巴结肿大、发热等严重情况, 甚至造成死亡, 威胁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3]。

新霉素软膏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皆具有良好抗菌效果。有研究显示, 新霉素与部分抗生素药物(如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联用具有一定抗药性,且该药作用于机体可产生显著肾毒性和耳毒性, 虽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口服或局部用药(如软膏、滴眼液等), 但由于患者机体存在差异, 部分患者(尤其当患者肾功能减退或与其他肾毒性或耳毒性药物合用时)仍有引起毒性反应, 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莫匹罗星基质为聚乙二醇, 属于亲水性软膏, 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抗菌作用, 是临床疗效显著的常用皮肤感染外用药物。研究可知[4], 莫匹罗星除对致病菌进行有效抑制外, 还可起到隔水、保护皮损部位、促进皮肤尽快修复等效果, 减轻外界因素对皮损部位的刺激作用, 从而达到理想疗效。

有研究显示,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采用新霉素软膏治疗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经莫匹罗星治疗后疗效较新霉素显著提高。本文研究可知,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使用新霉素软膏治疗后, 临床总有效率仅为80.56%,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用莫匹罗星治疗后,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临床疗效高达94.44%, 患儿临床表现得到显著改善, 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 对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 联合使用莫匹罗星药物治疗, 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患儿生活质量, 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1] 陈俊,李玉良.基于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作用观察2%夫西地酸乳膏的疗效及安全性.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36(12):1306-1308.

[2] 梁凤英.黄连解毒汤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细菌化脓性皮肤病56例.中医研究, 2012,25(10):31-32.

[3] 姚文忠.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146例疗效观察.中国卫生产业, 2012,9(26):63.

[4] 郑小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细菌性毛囊炎70例疗效观察.北方药学, 2013,10(6):50-51.

450053 郑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软膏皮肤病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青雄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顽癣敌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