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与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处理

2014-09-04房臻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丙泊酚

房臻

罗哌卡因与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处理

房臻

目的 对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应用罗哌卡因与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4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 在行手法复位时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丙泊酚麻醉, 观察组给予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用时、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级麻醉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用时、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 应用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可实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麻醉速度快,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骨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方法

为探讨骨折与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时有效麻醉方法, 作者选取46例患者, 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丙泊酚麻醉, 观察组给予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 其中观察组麻醉效果更为优越,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46例, 男27例, 女19例, 患者年龄为17~59岁, 平均年龄为(35.4±2.1)岁;均是闭合性骨损伤,其中胫腓骨骨折2例, 肱骨骨折3例, 挠骨骨折2例, 肘关节脱位14类, 踝关节脱位10例, 肩关节脱位15例。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展开手法复位, 术前6 h均给予禁水与禁食处理, 并对心电图、血常规等常规检查项目展开检测,确定无异常后患者在平卧位下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面罩吸氧。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丙泊酚麻醉:给予患者10~12 ml 0.75%罗哌卡因静脉推注, 同时给予10 mg/ml丙泊酚, 以2.5 mg/kg剂量、5~8 ml/min速度给予缓慢静脉推注。观察组给予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先给予患者1.0~1.5 μg/kg左瑞芬太尼(10 μg/ml)以5~10 mg/ml速度静推, 之后以相同速度推注1.0~1.5 mg/kg等浓度丙泊酚。待两组麻醉起效后展开手术, 术中可根据患者麻醉情况追加丙泊酚。

1.3 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标准为:1级:在手法复位全程患者一直保持肌肉放松安静状况;2级:在手法复位中, 当对组织进行牵拉时患者会有轻微的疼痛反应, 然而可坚持做完整个手法复位过程;3级:在复位时医师对组织进行牵拉时, 患者有明显疼痛反应, 产生抵抗反应, 术中需再次给予丙泊酚麻醉, 之后才可继续展开手术;4级:在复位中患者多次发生疼痛抵抗, 需多次给予丙泊酚追加麻醉才可完成整个复位过程。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利用)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组内对比采用t检验, 当P<0.05时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分析 对照组麻醉效果中1级10例(43.5%), 2级9例(39.1%), 3级4例(17.4%);观察组麻醉效果中1级 19例(82.6%), 2级3例(13.0%), 3级1例(4.4%), 对比可知,观察组1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各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用时、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指标对比

组别例数麻醉起效时间(min)手术用时(min)苏醒时间(min)住院时间(d)对照组231.8±0.511.9±2.83.9±2.121.7±3.6观察组231.3±0.24.3±3.11.5±1.513.1±3.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在接受麻醉药物注射后, 对照组有12例呼吸幅度及频率降低, 复位中有3例出现体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15/23);观察组药物注射后有4例呼吸幅度及频率降低, 复位中有1例出现体动,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5/23),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与关节脱位在骨科中较为常见, 多数患者可经手法复位取得理想治疗效果[1]。然而手法复位操作时动作较大, 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2], 故而必须给予优良的麻醉处理, 以满足医生操作与患者镇痛的相应需求。

手法复位手术时间较短, 故而所用麻醉方法必须满足可快速起效、镇静及镇痛效果理想等要求, 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明显体动, 并可维持肌肉松弛, 同时患者术后需尽快恢复意识。丙泊酚是短效静脉麻醉药物, 在骨折及妇产科手术中[3]均有广泛应用, 但其缺少镇痛效果, 故而在麻醉中单独应用时无法对患者术中疼痛予以有效改善。左瑞芬太尼属于新型镇痛药物, 经静脉注射后可快速起效, 不会给患者肝肾造成过度损伤, 药效较强且患者恢复意识较快, 在重复应用时不会因药物过度积累而引发不良反应, 但是在应用时需对其使用剂量予以严密控制。罗哌卡因属于布比卡因左旋异构体, 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 其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毒性较小, 但是麻醉效果一般发挥较慢, 且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清醒。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相应麻醉, 观察组1级麻醉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用时、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 应用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可实现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麻醉速度快,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黄玉琼.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24):245.

[2] 王延炳.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术中应用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海霞药学, 2013,25(5):65.

[3] 付玉杰.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妇科硬膜外麻醉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2,7(30):137.

457000 濮阳, 中原油田勘探局第四社区管理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丙泊酚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