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诊断价值

2014-09-04乔亚京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蛋白酶冠脉支架

乔亚京

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诊断价值

乔亚京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19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按照四分位法将患者分成四组, 分析比较手术后6个月内患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 将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作为依据, 将患者分成两组, 分析两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血清胱抑素C水平最高组出现不良血管事件几率显著高于最低(P<0.05);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导致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因素。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短时间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正相关性, 而且会在术后短时间内引发不良血管事件出现。

血清胱抑素C水平;支架置入术;不良血管事件

本文选取19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9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其中男102例, 女90例, 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2±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低分成最高组、次高组、次低组及最低组, 每组48例;按照是否发生不良血管事件分成不良血管组事件组及无不良血管事件组, 每组96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前3 d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300 mg/d, 氯吡格雷75 mg/d。急诊PCI患者需术前顿服300 mg阿司匹林, 300 mg氯吡格雷。手术中应用226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手术后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同时予以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ACEI/ARB等进行治疗。

血清胱抑素C水平测定:患者入院当天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放置到-70℃环境下, 每两个月实施1次测定定, 采用免疫比浊法, 正常值水平0.80~1.23 mg/L。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以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发现, 所有血清胱抑素C平均水平为1.15 mg/L,最高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最低组要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不良血管组事件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39±0.89) mg/L, 无不良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1.05±0.12) mg/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随访过程中出现MACE与否作为因变量, 数值1表示发生, 0表示未发生, Cys-C 水平作为单独解释变量展开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OR=2.248, P<0.05, Cys-C水平属于MACE危险因素。

3 讨论

血清胱抑素C(CysC)属于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对于肾功能具有较高评价作用, 随着CysC研究发现, 其对于冠心病(CAD)终点事件早期危险具有较高标志性作用, Cys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良血管事件具有一定指标性作用[1]。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标准, 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侵蚀性或破裂症状导致不完全性或完全闭塞血栓症状。但是大多数斑块破裂均与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蛋白酶异常分泌, 细胞外组织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机制蛋白降解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研究资料显示,血清胱抑素C能够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细胞外基质发生降解过程中均存在要作用, 所以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均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很多资料对于此结果进行了证实, 表明Cys-C能够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而且参与到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与降解过程中, 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2]。

伴随血清胱抑素C水平减少, 组织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等活性具有缓慢上升现象, 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降解, 由此导致粥样斑块受损现象更为严重, 从而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出现几率上升。在本文研究组中发现,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无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要明显增加, 而且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含量组患者发生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价值, 此状况具有一定矛盾性,但大部分临床资料显示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上升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呈现正相关性。血清胱抑素C水平降低时, 冠状病变程度更趋于严重性, 此原因通常认为与溶酶体巯基蛋白酶与血清胱抑素C相结合, 使得其浓度减少具有一定关系[3]。

总之, 血清中Cys-C 水平与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MACE发生率存在正相关性, 测定Cys-C水平改变情况能够帮助医生及早识别及干预支架置入术后MACE出现情况, 且为减少MACE发生率提供研究依据。

[1] 郑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游离脂肪酸、超敏 C 反应蛋白、胱抑素 C 的水平及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2):405.

[2] 焦彦华.冠心病老年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胱抑素 C 表达及其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14):3473.

[3] 赵红丽.老年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21):5262.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蛋白酶冠脉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关于麦芽中蛋白酶的分解研究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思乡与蛋白酶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