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对比

2014-09-04陈丽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肌瘤开腹

陈丽玲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对比

陈丽玲

目的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5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2例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观察组43例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对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 体温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创伤较小且失血量少, 不会对患者腹腔造成过多干扰, 便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子宫肌瘤;腹腔镜;开腹;胃肠功能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良性肿瘤, 40~50岁女性为其好发人群[1,2], 且其发病率为20%~30%[3]。目前子宫肌瘤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是最主要治疗方法。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在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 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5例, 年龄为30~48岁, 平均为(39.4±2.5)岁;其中浆膜下肌瘤32例, 肌壁间肌瘤53例。所有患者体内肌瘤的数目均不足3个, 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脏功能异常、宫颈癌及恶性病变患者排除。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2例, 观察组4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在下腹正中处做直切口, 或在耻骨联合线上做弧形切口, 在直视下将腹壁切开, 促使子宫暴露后展开子宫肌瘤剔除术, 利用1号微乔线对肿瘤穴创面进行连续缝合, 对盆腔清理后对腹部切口进行缝合。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展开全身麻醉, 取头低脚高截石位并展开常规消毒, 于腹部做4点穿刺, 利用气腹针向患者腹部穿刺后将适量二氧化碳气体充入其中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为14 mmHg。利用Dexon将带蒂肌瘤的蒂部扎住, 利用电凝切断并加以止血;无蒂肌瘤用单极电凝自子宫肌层直接切至瘤体组织处。对肌瘤假包膜进行分离, 促使肌瘤可完整剥离, 对创口展开电凝止血,同时对肌层与浆膜层进行缝合, 将瘤腔关闭, 利用粉碎器对剔除的肌瘤进行粉碎后取出。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情况,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 当P<0.05时, 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邻脏器均未受到损伤, 术后均未应用镇痛剂;对照组手术用时为(97.5±3.2)min, 术中出血量为(195.8±2.1)ml;观察组手术用时为(84.3±2.8)min, 术中出血量为(129.5±2.5)ml;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术后经3个月随访, 所有患者伤口均良好愈合, 月经恢复正常且性生活无异常。

3 讨论

子宫肌瘤即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不断升高, 对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子宫肌瘤不仅可导致患者盆腔紧迫, 引发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变多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造成不孕症[4], 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展开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较为广泛。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对子宫生理功能、患者生育能力及盆底解剖结构完整性等加以保持, 同时这一术式给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会影响患者手术后身心健康快速恢复。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对子宫肌瘤患者生育功能及子宫加以保留并展开治疗的传统术式, 然而这一术式常会给患者腹部造成较大创伤,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在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及操作设备不断改进下, 尤其是在女性关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下,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较小、失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对腹腔造成的干扰较小、便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 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还可对子宫生理功能予以完整保留, 故而该方法已成为了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展开治疗, 对照组经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 这和孙延清[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更为安全、可靠。另外,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这揭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开腹手术疗效更加显著。部分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比开腹手术高, 可能的原因是腹腔镜下器械触摸感觉差, 无法对处于子宫浆膜下、深部肌壁间的肌瘤有效触摸, 故而患者术后有复发风险, 因此, 在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前, 应先展开宫腔镜检查及超声检查, 对子宫肌瘤位置、数目确定后再展开腹腔镜操作。另外, 在治疗时还应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予以严格把握,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手术医师腹腔镜下缝合等技巧熟练;②患者为多发或单发子宫浆膜肌瘤, 肌瘤直径最大值不超过10 cm, 特别是带蒂肌瘤较为适宜。③多发肌瘤患者肌瘤数量应在4个及4个以内。然而腹腔镜手术在应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当肌瘤较大时会导致术中大量出血, 致使缝合难度加大, 在将肌瘤取出时所需时间较长, 而当肌瘤过深过小时, 由于无法触摸探查, 故而易造成肌瘤遗漏。同时, 手术医师应具备丰富的开腹经验与内镜操作训练, 手术费用也比开腹治疗更高。

综上所述, 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创伤较小且失血量少, 不会对患者腹腔造成过多干扰, 便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黄英.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0,39(8):975.

[2] 王康荣.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全科医学, 2010,13(33):3804.

[3] 葛小红.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25):4083.

[4] 谢晓华.快速流程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 2012,28(5):768.

[5] 孙延清.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临床研究.重庆医学, 2011,40(19):1910.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指标对比

组别例数体温恢复时间(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起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423.2±0.528.7±3.42.8±0.47.7±1.3观察组431.5±0.317.5±3.21.1±0.25.1±1.2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肌瘤开腹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