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早溶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4-09-04温西京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通率冠脉溶栓

温西京

尽早溶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温西京

目的 探讨尽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根据溶栓时间早晚, 将其分为4组:A组(超早期, ≤3 h)、B组(早期, 3~6 h)、C组(中期, 6~12 h)、D组(晚期, >12 h), 比较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最高, B组次之, 冠脉再通率呈现A组>B组>C组>D组的特点, D组的冠脉再通率最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6%, 显著低于B、C、D三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比B、C、D组更短,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D组更短(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 尽早溶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肌酸磷酸肌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预后

AMI(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具有病死率高、发病急骤的特点[1]。临床治疗AMI的方法较多, 其中最为常用、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就是溶栓治疗,其可快速再通血管, 挽救缺血心肌细胞, 改善预后[2]。为探讨不同时期的溶栓治疗在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 作者对不同时期进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AMI临床诊断标准。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显示相邻2个(或2个以上)ST段弓背抬高0.2 mV以上, 下壁抬高0.1 mV以上;②胸痛持续时间>30 min;③年龄≤70岁。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卒中史;②SBP>160 mmHg、DBP>100 mmHg;③2周内有咯血、消化道出血或其他活动性出血。72例患者中,男性41例, 女性31例, 年龄在49~68岁, 平均(53.6±3.6)岁。根据开始溶栓治疗时间的早晚, 将其分为4组:A组18例,为超早期溶栓治疗, 发病到溶栓治疗的间隔时间≤3 h;B组18例, 为早期溶栓治疗, 发病到溶栓治疗的间隔时间在3~6 h;C组18例, 为中期溶栓治疗, 发病到溶栓治疗的间隔时间在6~12 h;D组18例, 为晚期溶栓治疗, 发病到溶栓治疗间隔时间>12 h。

1. 2 方法 4组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方法:分两次静脉注射尿激酶, 共100万U。首先将50万U的尿激酶加入到2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 静脉注射, 并在10 min内注射完毕;然后在葡萄糖液(100 ml)中加入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 在1 h内滴注完成。对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再通、冠脉造影、LVEF(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变化、心肌酶谱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 3 观察指标 参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3]中的冠脉再通标准, 判定血管是否再通。

1. 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数据(如心肌酶谱峰值、峰值时间、LVEF等)以( x-±s)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如病死率、再通率等)以%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冠脉再通率、死亡率 4组患者的冠脉再通及死亡情况比较, 见表1。表1显示:4组患者中, A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最高, B组次之, 冠脉再通率呈现A组>B组>C组>D组的特点, D组的冠脉再通率最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6%, 显著低于B、C、D三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4组患者的冠脉再通及死亡情况比较[n (%)]

2. 2 心肌功能 4组患者的LVEF、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PK、CK-MB)峰值等情况比较, 见表2。从表2可知, A组患者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比B、C、D组更短,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D组更短(P<0.05);4组患者的LVEF、CPK峰值、CK-MB峰值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4组患者的心肌酶谱等情况比较( x-±s, n=18)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因形成冠脉血栓所致, 冠脉血栓形成后, 造成血管闭塞, 从而使心肌细胞缺氧、缺血, 发生损害。AMI患者若未在30~40 min内实现再灌注, 心肌细胞就很容易发生坏死[4]。临床治疗AMI的方法较多, 其中, 溶栓治疗的疗效确切, 可有效提高再灌注成功率, 但是其对时间的依赖性较强, 患者在发病以后, 越早实施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率将越高。据相关研究显示[5], 冠状动脉的再通率与溶栓时间呈负相关, 即溶栓时间越早, 再通率越高, 反之, 血管再通率则会降低。在本次研究中, 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有文献报道称[6], 心肌挽救数量的多少与溶栓时间成负相关, 当发病时间<1.1 h时, 溶栓后心肌细胞的LVEF值为(67.5±15.0)%, 院内溶栓的LVEF值为(48.2±16.1)%,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本次研究中, 结果显示4组患者的LVEF值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要改善心室功能,应当在发病70 min内是时候溶栓治疗。本次研究中, 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6%, 显著低于B、C、D三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溶栓时间越早, 越有利于提高患者是生存率, 降低病死率。总之,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 尽早溶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1] 王善飞.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治疗疗效对比.中国保健营养, 2012,22(11):4246.

[2] 薛冰,韩桐师,田栋辉,等. 4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抢救治疗体会.当代医学, 2010(16):94-95.

[3] 梁玉芝.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临床治疗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35):93-94.

[4] 潘晓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直接、择期及溶栓后)的对比研究.延边大学, 2009.

[5] 杨小东.急诊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的对比.中国伤残医学, 2013,21(8):233-234.

[6] 石丰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2,31(14):72-73.

450003 郑州, 河南煤炭建设集团公司职工医院

猜你喜欢

通率冠脉溶栓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