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临床探讨

2014-09-04陈利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通率病死率经皮

陈利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临床探讨

陈利昌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溶栓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动脉再通率, 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心脏病, 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 本院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对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不同的治疗效果,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51例, 女35例, 最小年龄51岁, 最大年龄80岁, 平均年龄69.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为30 min, 最长为7.0 h, 平均3.4 h;梗死部位:33例患者为广泛前壁, 25例患者为前壁前侧壁, 15例患者为下壁后壁, 13例患者为右室后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口服300 mg氯吡格雷及300 mg阿司匹林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静脉点滴治疗, 并将患者收缩压维持在≥90 mmHg (1 mmHg=0.1333 kPa)范围内, 对于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症状的患者应先给予其经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然后将患者送至导管室。于右股动脉穿刺, 将6F/7F动脉鞘置入其中, 并注入2000 U肝素, 然后给予患者选择性动脉造影治疗, 在冠脉造影明确梗死血管分支后, 再注入5000~7000 U肝素, 于导管引导下引入导丝至病变血管远端, 利用气压球囊对病变血管进行扩张, 然后行PTCA及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 术后给予患者口服75 mg氯吡格雷及100 mg阿司匹林治疗, q.d.。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溶栓治疗。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50 U尿激酶治疗, 静脉滴注应于30 min内完成, 12 h后给予患者皮下注射4000 U肝素钙治疗, 1次/12 h, 连续治疗7 d, 同时给予患者口服300 mg阿司匹林治疗, q.d., 3 d后改为100 mg/d;同时给予患者他汀类、CEI 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保护心脏功能及心室重塑药物治疗, 另外还应给予患者常规心电监测及定时心肌复查治疗,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 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动脉再通率及住院病死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95.35%)与对照组(93.0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动脉再通率及住院病死率对比(n, %)

2.2 两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43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再发心绞痛、1例患者发生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1例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再梗死, 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8%, 对照组43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再发心绞痛、3例患者发生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4例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再梗死, 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26%,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心脏疾病, 其主要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多伴有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症状, 休息及经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后难以完全缓解, 患者往往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等现象, 且可能会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 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因此, 及时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通常将溶栓方式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式,然而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因具有较多的禁忌证, 因而往往难以达到治愈目的[2]。因此,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将经皮冠状冬眠介入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多数心肌梗死症状均发生于发病8 h内, 此时患者体内多数心肌细胞仍处于冬眠状态, 此时给予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可有效的对患者的坏死心肌细胞进行改善, 有助于冬眠心肌细胞生理功能的恢复, 从而达到恢复患者心功能的目的;同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式治疗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多种优点, 因而逐渐得到医生及患者的广泛认可[3]。本次研究表明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心肌梗死可在短期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且有助于心肌血液流通重建, 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现象, 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病死率。然而作者认为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加强对手术并发症的重视, 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心电监护等的重视, 从而有效的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动脉再通率, 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1] 许研.负荷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9):3219.

[2] 杨明信.心可舒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7(8):93.

[3] 陈志林.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3, 42(22):2688.

2014-03-04]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通率病死率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