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财务重述研究述评及启示
2014-09-03唐滢滢
唐滢滢
摘要:近年来,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严重侵蚀了财务报告质量,备受准则制定者、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等各界的瞩目。为此,从动因、影响因素、经济后果这三方面对财务重述进行文献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述评,最后展望财务重述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财务重述;动因;影响因素;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04—02
1引言
财务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APB 2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重述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学者也倾注大量的热情对财务重述进行了研究。鉴于此,本文着重从财务重述的动因、影响因素、经济后果这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述评,最后展望财务重述的未来研究方向。
2财务重述的动因
财务重述会产生大量负面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发现,财务重述可能导致股价下跌,存在较长时期的负异常回报率,甚至可能导致集体法律诉讼。既然如此,那为何财务重述还会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公司进行重述行为的动机何在?财务重述的动因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考虑,外部主要集中于满足融资需求、迎合市场预期等,内部主要集中于达到经理人薪酬契约等。Dechow,Sloan和Sweeney(1996)研究表明,融资需求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可能性。Richardson等(2002)扩展了上述研究,发现重述公司有更高的未偿还负债,外部融资的需求也更高,为了降低外部融资成本,这些重述公司倾向于采用激进的会计处理进行盈余操纵。Livnat等(2004)的研究发现,重述公司的总应计利润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都相对较高,投资者不能完全识别原先的盈余质量。Agrawal和Cooper(2007)立足美国518家宣布调低盈余的财务重述公司,并展开研究,发现公司高管在财务问题被揭发之前确实存在抛售股票的强烈动机。Burnsa和Kediab(2008)以1997-2002年财务重述的224家大公司为样本,发现执行了更多期权的公司往往倾向于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且财务重述对净利润的影响幅度与高管执行的期权数量正相关。
从我国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看,大致与国外研究取得的成果类似。陈小悦、肖星和过晓艳(2000)发现上市公司大都倾向于配股融资,上市公司为了满足配股刚性指标要求,作出调高利润的可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配股成功后就发布重述公告予以纠正。张为国、王霞(2004)将研究视角放在高报盈余的样本上,发现亏损的上市公司存在着调整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当期利润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规模小及亏损的公司更偏向高报盈余。胡国强、彭家生(2009)探讨了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的关系,发现存在股权激励政策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显著高于配对组。
3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公司特征和公司治理两方面剖析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公司特征包括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等。Kinney和McDaniel(1989)选取了1976-1985年间的73家重述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发现公司规模、利润增长率、盈利能力与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而公司的重大不确定性、资产负债率与财务重述的概率正相关。之后的一些学者对这些指标与财务重述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Moriarty和Livingston(2001)对1970-2000年1080个重述的报表研究后,发现规模小的公司比规模大的公司更易发生财务重述。来自澳大利亚的Ahmed和Goodwing(2007)获得了类似结果,重述公司在相同行业中比未重述的公司规模更小。但是Burnsa和Kediab(2006)却得到相反结论,他们用市场价值作为公司规模的替代变量,发现公司的规模和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正相关。当然,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财务重述发生与否不存在任何联系,如Richardson等(2002)。Richardson等(2002),Burnsa和Kediab(2008)的研究中还涉及资产负债率对财务重述的影响,他们分别选取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来衡量资产负债率,发现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发布财务重述报告的几率更大。Kinney和McDaniel(1989)的研究表明成长性较差的公司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因此可能不太遵守财务准则,而做出财务重述的行为。但是,Richardson等(2002)却认为盈利增长公司会面临盈利持续增长的压力,因此这类公司更易发生财务重述。Ahmed和Goodwing(2007)对澳大利亚公司数据的研究支持Richardson等取得的关于成长性与财务重述相关性的结论。Burnsa和Kediab(2008)在其研究中却没有找到证据来支持财务重述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联。
公司治理主要涉及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特征。Beasley(1996)从董事会的角度研究了独立性和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显著负相关。Dechow等(1996)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同时还发现CEO和董事长若是由同一个人担任,或者其中有一个来自家族,那么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会很高。但Agrawal和Chadha(2005)的研究却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和财务重述发生与否不存在必然的关联;另外,他们还发现有财务专家担任独立董事的公司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小,而CEO来自自己家族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大。Abbott等(2004)选取1991-1999年间发生了财务重述的88个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能显著降低财务重述的发生,审计委员会规模、成员的专业性、开会次数等都与财务重述发生呈负相关关系。
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对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高管背景特征、股权结构、股权激励等公司治理方面。李斌和陈凌云(2006)的研究也发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发生重述的概率呈负相关。杨忠莲、杨振慧(2006)选取沪深两市2002-2004年间重述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得到了与以上一致的结论,此外,还发现独立董事的兼职数量、董事长的两职合一与财务重述显著相关。张俊瑞、马晨(2013)研究了股权结构对财务重述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重述负相关,国有股比例与财务重述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财务重述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财务重述之间呈U型关系;而法人股及机构投资者抑制财务重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这一研究结果拓宽了于鹏(2007)对于国家持股以及股权集中度对财务重述的影响研究。
纵观国内外关于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各国学者取得的结论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市场成熟度、法制背景等存在差异,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过程中样本来源、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
4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
国外大量研究证实,财务重述会带来不良经济后果。GAO(2002)研究发现发布重述公告的公司未来三个交易日内股价下跌幅度约为10%。Kinney 和McDaniel(1989)、Dechow等(1996)的研究也发现财务重述一般会引起公司负的市场反应。Hribar和Jenkins(2004)的研究还发现,财务重述会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上升、资本成本增加,若财务重述是会计师事务所引起的,那后果更不堪设想。Ettredge等(2013)研究了财务重述对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影响,发现财务重述公司管理层会减少发布季度盈利预测,而且管理层盈利预测并非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而是出于规避风险的动机。Desai等(2006)以1997-1998年间进行报表重述的146家公司为观测值,发现60%的重述公司在两年内至少有一个高管发生变更,而配对公司只有35%,很显然,重述公司的高管变更比例比非重述公司要高。Palmrose,Richardson和Scholz(2004)证实了财务重述还可能导致法律诉讼行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述金额越大或重述导致的市场反应越大,招致集体诉讼的概率就越大。
我国的周洋、李若山(2007)研究发现,重述公告包含的信息量较大,正面的和负面的重述公告带来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魏志华,李常青和王毅辉(2009)以2004-2007年间发布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6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取得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他们发现涉及财务核心指标的重述、染指会计问题的重述以及跨越多个会计期间的重述基本为坏消息时,市场反应显著为负;而当极少数重述公告为好消息时,市场反应为正。马晨、张俊瑞和李彬(2013)以我国2005-2009年间A股市场财务重述公司为样本,分别考察了财务重述和财务重述调整金额对分析师跟进及预测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重述会减少分析师跟进、增加分析师预测误差,重述调减以前年度损益的程度越大,分析师预测的分歧和误差就越大;而财务重述增加分析师预测分歧、重述调整金额影响分析师跟进的假设却未得到证实。
5述评与启示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国外关于财务重述的研究相对成熟,不论是财务重述的动因、影响因素方面,还是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方面,均已硕果累累,对财务重述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相比之下,我国对财务重述的研究起步较晚,内容大多集中在公司治理方面,而且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财务重述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案例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财务重述的研究大多是实证研究,而专门针对特定公司进行的深入和具体的案例研究少之又少。案例研究可以拓宽财务重述这一领域的研究思路。(2)增加跨国比较研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市场成熟度、法制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财务重述研究取得的成果结论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增加跨国比较研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3)丰富研究视角。目前,关于财务重述的跨学科研究还比较少见,尤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匮乏。未来,我们可以将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的内容融入财务重述的研究。财务重述研究既能够为财务重述监管和制度建设提供可能的借鉴,又能够帮助公司抑制财务重述行为、提升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我们应为财务重述的研究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何威风.财务重述:国外研究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2).
[2]何威风,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2010,(7).
[3]王毅辉,魏志华.财务重述研究述评[J].证券市场导报,2008,(3).
[4]Ettredge M.,Huang Y.,Zhang W.Restatement Disclosures and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J].Accounting Horizons,201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