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思考
2014-09-03郭朝暾
郭朝暾
摘要:动漫专业可谓是我国目前既热门又并非那么成熟的专业。近年来,国家对动画产业大力扶持与宣传,动漫教育的热潮随之兴起。各类高校花大力气培养的学生却无法满足动漫市场对人才需求旺盛的局面,出现这种人才与市场相脱节的情况与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不无关系,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动漫教育已经成为各级院校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动漫;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087—02
我国动漫市场资源丰富,本土产业不成熟,人才资源严重不足,尽管我们有着庞大的市场,但是却没能发展出我们自己的相关产业。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11%,日韩产品占据着中国网络游戏产品的主要位置。
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客观分析我国高校动漫专业教育的症结,并对今后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点浅显的建议,为我国高校动漫专业教育开创新局面。
1我国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分析
面对动漫产业这样一个新兴热门的产业,国内许多院校争相步入动漫专业教育的行列,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目前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已达447所,涉及动漫专业的院校则达到了1230余所,在校学生达46.6万人。毕业生达6.4万人。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动漫专业在技术,课程设置,美术等综合实力排名前十二的院校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同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这些院校为全国动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术,作品质量,影响力,竞争力都代表着动漫科研的最高水平。从对以上学校的动漫专业培养模式调查来看,其培养模式依旧是老路,教学基本遵循着在第一,二学年开设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这些都是美术基础,几乎同动漫的规律,特点无实质性联系)第三学年学习一些平面,3D动画软件方面的课程,短短一年内只能学习到一些最基础的软件使用知识,而这些可能因为软件技术的更新而落后。四年级进入专业学习阶段。
2日本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众所周知,美,日,韩不光是动漫大国,而且是世界动漫强国。相对于美国的“动漫科技”,韩国的“网络游戏”,日本的“漫画”有其自己的特点,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引领了动漫世界的潮流与发展,这三个国家的动漫教育都非常注重产学研的一体化,注重实用型动漫人才的培养。
本文调查了别府大学、东京艺术大学、京都精华大学等日本动漫专业排名靠前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窥探日本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我们以京都精华大学的专业设置为例:第一学年:掌握动漫基本技能-作画手段,能够描绘动感。第二学年:以第一学年所掌握的作画手段为基础,并灵活运用。掌握以实现声音处理,美术背景,丰富的艺术表现为前提的执行力。第三学年:以第一学年,第二学年掌握的技能为基础,掌握音响著作的专门技能,软件知识,挑战写实的映像制作,具备动漫创作者所应有的综合实力,发挥想象,开始真正的动漫,动画创作,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动漫。第四学年:将自己的视野扩大至世界舞台,能够独立进行专业的动漫制作,创作4年学习的结晶及集大成作品“最高一作”毕业设计。
这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为,动漫专业方向根据动漫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而设定,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均与实际应用挂钩,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与动漫企业的校企联合能够落实在实际上,有很强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注重培养专业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协作能力。
3从调查分析中看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尽管我国高校动漫专业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动漫专业对于其他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模式不够成熟,高校培养模式并没有与社会行业的需求有机结合。从调查分析中发现,动漫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只注重美术基础课的培养,忽略对软件技术的要求。不少院校传承了美术专业的优良传统,在素描,色彩等传统基础课程教学上下狠功夫,缺乏对动画市场的了解。另外,高职院校培养和造就的技术型设计人才,往往因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或创新意识而同社会需求相脱节,从而陷入企业找不到工,毕业生找不到企业的尴尬境地。
3.2动漫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
在动漫业的发展过程中,可将其所需人才分为三个类型:顶层、中层和底层人才。顶层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策划、创意人才等核心人才,目前国内极需此类人才;中层人才主要包括技术人才、职能管理等支持性人才,需求量很大,是动漫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底层人才主要包括加工型、操作型的蓝领人员,他们需求相对更大,供给目前已处于饱和状态。一些专家认为:“内地动画人才的结构就像一座金字塔,底部的加工型人才非常多,而处于金字塔顶层的原创人员如编剧、导演、制作却极其缺乏,品牌管理和市场维护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中国国内动漫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这也为我们今后改善动漫专业的高层次人次需求提出了要求。
3.3我国的动漫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动漫作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艺术门类,因此动漫专业的人才综合素质需要较高,要求各方面都成熟,必须具有良好的视觉艺术经验、美术基本功及其他多方面的素养。而目前国内很多正在做动漫的创作者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或正规培养。另外,动漫人才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动漫业仅是教条地效仿动漫发达国家的艺术风格、技术、商业操作,及策划管理系统,缺乏中国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和深沉而持久的吸引力。再者,产品选题局限,带有强烈的说教色彩,缺乏鲜明风格和幽默感,容易引起儿童、青少年排斥。
3.4动漫教育师资力量不强,动漫高端人才依旧缺乏
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动漫专业历史太短,师资,教材,教学体系上都有不够完备之处,很多动画院系和培训机构更多地重视绘画和电脑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人文底蕴,艺术修养的培养。专业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他们虽然创新意识较强,能较快接受新理念,新观念,善于学习,思维灵活,但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与社会行业接轨不足等问题,各个院校之间拼凑师资以迎合市场的需求及追求利益最大化,凸显动漫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动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很少,既懂创作生产又懂得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脱轨,实践能力不强,创新不足。因此我们期待中国的手冢治虫,宫崎骏等高端人才,动漫大师的出现。
4对今后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及建议
4.1重视素质教育统领下的“创造性教育”
我国社会公众对动漫评价并不佳。普遍认为国产动漫创新滞后,模式简单,内容雷同,模仿现象普遍,在人们心中,动漫世界尚没有“中国制造”的概念。这与我国极度缺乏创造性人才不无关系。因此,必须开展“创造性教育”,完成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的转变。在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淡化教师的“权威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使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扬,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真正具备创造性运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动漫人才。
4.2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缩短与企业对接距离
动漫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而目前的动漫专业毕业生不能完全符合动漫公司的需求,还得花费较长时间对他们进行入职培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团队应进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提高整体的创作水平,毕业前应独自完成动画作品,在读期间应与动漫企业进行预对接。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省部级,国家级等各类动漫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漫制作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实现“赛中练,学,教,改”的目标。同时,也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产学研合作、共建学校实训基地、以及落实实习和就业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通过在企业里“顶岗”工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适应动漫产业的发展。
4.3致力于培养学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学校的师资不具备行业生产经验,不了解动画制作环节,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多动漫专业的教师没有行业的生产经验,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致力于写论文评职称,赶不上行业的变化,对行业的了解停留在报刊杂志或自己理解的阶段,这无疑于缘木求鱼。教师应该走出市场了解动画行业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动画专业教学服务,并致力于培养金字塔“塔尖”的高层次人才。
4.4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联合办学在很多院校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模式为学校定向为公司培养符合公司要求的人才,学校为公司提供适当的生产场地及资金等,而公司则向学校提供课程设置建议,教师的定期培训,技术支持,企业文化传达,提供适当的行业就业信息,行业人才推荐和协调等,在校企联合办学的基础之上,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能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于文,刘贺,侯沿滨.我国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电影文学,2010,(07).
[2]刘文清.动漫高端人才教育研究-关于动漫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与思考[J].新闻界,2008,(5).
[3]孙洪波.关于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15).
[4]王世运,何仲.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0,(2).
[5]项茜,黄小芳.我国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厦门科技,2007,(05).
[6]杨屏.“美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模式的启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