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研究

2014-09-03张富财周京元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外伤性

张富财+周京元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研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结论:对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加上适当的锻炼,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能够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

人的踝关节是由距骨和胫腓骨下端组成的,容易造成脱位或骨折[1]。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患者会出现踝部肿胀、皮下青紫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2]。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骨折进一步的恶化,及早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康复效率。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对象,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男性为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5.2)岁。所有患者踝关节骨折均由外伤引起,均经过X线检查进行确诊。按照Lauge-Hansen骨折分类,旋后外旋型为27例,旋前外旋型为13例,旋前外展型为4例,旋后内收型为6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采用平卧的姿势,准备止血带对手术中下肢采取止血措施,利用C型臂对患者的踝关节做透视,以确认整复方案。从踝关节后侧开始,进行L形和前弧形切口,对神经组织等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保护,然后纠正外踝关节的错位,通过对腓骨肌的分离和对跟腱的显露,利用螺钉和钢板进行腓骨下端的固定。外踝关节的长度以及旋转能力有加以着重考虑,通过C型臂对内踝的透视,实行固定手术,可以选用张力带钢丝或者松质骨螺钉等工具。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后踝的骨折块未能达到复位的效果,可以再采用松质骨螺钉加以稳固,使得踝关节和下胫腓形成角度向前倾斜大约三十度并与之平行。具体操作为使用直径适合的钻头进行钻孔,再选用较大直径的钻头对先前钻的腓骨孔加以扩大,对踝关节固定后,将松质骨螺钉旋紧,并使用吸收线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处进行修补,防止损伤进一步加大。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并进行踝部肢体的石膏外固定,防止活动影响恢复。手术2周后对患者加强功能恢复锻炼,形成骨痂后可视情况增加锻炼强度,并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定期进行摄片,检查骨折线。

1.3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踝关节活动能力进行疗效评价。优:踝关节功能正常,活动无不适感;良: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行走时间过长有轻微不适感;一般:行走时伴随肿胀感等不适症状;差:踝关节严重疼痛,并伴有持续的肿胀,步行时为跛行状态。

2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显示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承重关节,尽管面积不大,负重却非常大,正因为此,踝关节在运动中容易造成松动,从而导致骨折[3]。踝关节骨折很大一部分由外伤引起,过度的运动以及不正常的活动方式容易引起对脚踝的压迫[4]。治疗的关键在于吻合踝穴和距骨之间的鞍状关节面,恢复生理斜度,保证距骨后上窄下宽的形态,达到解剖复位[5]。对关节面实行解剖复位的手术治疗中,由于踝关节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容易给韧带和肌腱带来损伤,因此要注意整体功能的保护,修复损伤组织,保护神经组织,固定骨折区域[6]。手术对关节的固定是一大重点,由于腓骨部位容易缩短,造成距骨向外移动,外踝向上位移,踝关节结构容易松动,加上关节损伤多为复合损伤,涉及软组织,因而在手术上,要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分离,并使用松质骨螺钉、钢板等进行固定。使用松质骨螺钉是为了防止断钉,加压螺钉容易导致螺钉断裂,三角韧带对内踝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再用吸收线加以辅助,能够增强手术的可靠性。对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而言,单纯的手术治疗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良症状,因此,要在手术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加强锻炼,以帮助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强行动的能力。功能训练能够增强肌肉的活性,防止萎缩,关节僵化等,对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表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贵春,郑吉波,李秉胜,等.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3(04):203-205.

[2]郭龙,杜璠,刘志斌,等.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44 例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53(15):24-26.

[3]曹玉净,沈云辉,艾进伟.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1(03):65-66.

[4]张建国,吴瑞森,王西林.等跺关节骨折手术治万的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12,12(56):268-269.

[5]郑国庆,徐海波,张荣余,等.跺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手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5(46):136-137.

[6]吴伟,王业华.136例踝关节外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6(64):337-339.endprint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研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结论:对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加上适当的锻炼,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能够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

人的踝关节是由距骨和胫腓骨下端组成的,容易造成脱位或骨折[1]。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患者会出现踝部肿胀、皮下青紫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2]。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骨折进一步的恶化,及早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康复效率。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对象,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男性为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5.2)岁。所有患者踝关节骨折均由外伤引起,均经过X线检查进行确诊。按照Lauge-Hansen骨折分类,旋后外旋型为27例,旋前外旋型为13例,旋前外展型为4例,旋后内收型为6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采用平卧的姿势,准备止血带对手术中下肢采取止血措施,利用C型臂对患者的踝关节做透视,以确认整复方案。从踝关节后侧开始,进行L形和前弧形切口,对神经组织等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保护,然后纠正外踝关节的错位,通过对腓骨肌的分离和对跟腱的显露,利用螺钉和钢板进行腓骨下端的固定。外踝关节的长度以及旋转能力有加以着重考虑,通过C型臂对内踝的透视,实行固定手术,可以选用张力带钢丝或者松质骨螺钉等工具。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后踝的骨折块未能达到复位的效果,可以再采用松质骨螺钉加以稳固,使得踝关节和下胫腓形成角度向前倾斜大约三十度并与之平行。具体操作为使用直径适合的钻头进行钻孔,再选用较大直径的钻头对先前钻的腓骨孔加以扩大,对踝关节固定后,将松质骨螺钉旋紧,并使用吸收线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处进行修补,防止损伤进一步加大。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并进行踝部肢体的石膏外固定,防止活动影响恢复。手术2周后对患者加强功能恢复锻炼,形成骨痂后可视情况增加锻炼强度,并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定期进行摄片,检查骨折线。

1.3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踝关节活动能力进行疗效评价。优:踝关节功能正常,活动无不适感;良: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行走时间过长有轻微不适感;一般:行走时伴随肿胀感等不适症状;差:踝关节严重疼痛,并伴有持续的肿胀,步行时为跛行状态。

2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显示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承重关节,尽管面积不大,负重却非常大,正因为此,踝关节在运动中容易造成松动,从而导致骨折[3]。踝关节骨折很大一部分由外伤引起,过度的运动以及不正常的活动方式容易引起对脚踝的压迫[4]。治疗的关键在于吻合踝穴和距骨之间的鞍状关节面,恢复生理斜度,保证距骨后上窄下宽的形态,达到解剖复位[5]。对关节面实行解剖复位的手术治疗中,由于踝关节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容易给韧带和肌腱带来损伤,因此要注意整体功能的保护,修复损伤组织,保护神经组织,固定骨折区域[6]。手术对关节的固定是一大重点,由于腓骨部位容易缩短,造成距骨向外移动,外踝向上位移,踝关节结构容易松动,加上关节损伤多为复合损伤,涉及软组织,因而在手术上,要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分离,并使用松质骨螺钉、钢板等进行固定。使用松质骨螺钉是为了防止断钉,加压螺钉容易导致螺钉断裂,三角韧带对内踝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再用吸收线加以辅助,能够增强手术的可靠性。对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而言,单纯的手术治疗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良症状,因此,要在手术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加强锻炼,以帮助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强行动的能力。功能训练能够增强肌肉的活性,防止萎缩,关节僵化等,对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表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贵春,郑吉波,李秉胜,等.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3(04):203-205.

[2]郭龙,杜璠,刘志斌,等.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44 例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53(15):24-26.

[3]曹玉净,沈云辉,艾进伟.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1(03):65-66.

[4]张建国,吴瑞森,王西林.等跺关节骨折手术治万的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12,12(56):268-269.

[5]郑国庆,徐海波,张荣余,等.跺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手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5(46):136-137.

[6]吴伟,王业华.136例踝关节外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6(64):337-339.endprint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研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结论:对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加上适当的锻炼,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能够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

人的踝关节是由距骨和胫腓骨下端组成的,容易造成脱位或骨折[1]。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患者会出现踝部肿胀、皮下青紫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2]。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骨折进一步的恶化,及早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康复效率。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对象,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50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男性为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5.2)岁。所有患者踝关节骨折均由外伤引起,均经过X线检查进行确诊。按照Lauge-Hansen骨折分类,旋后外旋型为27例,旋前外旋型为13例,旋前外展型为4例,旋后内收型为6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采用平卧的姿势,准备止血带对手术中下肢采取止血措施,利用C型臂对患者的踝关节做透视,以确认整复方案。从踝关节后侧开始,进行L形和前弧形切口,对神经组织等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保护,然后纠正外踝关节的错位,通过对腓骨肌的分离和对跟腱的显露,利用螺钉和钢板进行腓骨下端的固定。外踝关节的长度以及旋转能力有加以着重考虑,通过C型臂对内踝的透视,实行固定手术,可以选用张力带钢丝或者松质骨螺钉等工具。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后踝的骨折块未能达到复位的效果,可以再采用松质骨螺钉加以稳固,使得踝关节和下胫腓形成角度向前倾斜大约三十度并与之平行。具体操作为使用直径适合的钻头进行钻孔,再选用较大直径的钻头对先前钻的腓骨孔加以扩大,对踝关节固定后,将松质骨螺钉旋紧,并使用吸收线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处进行修补,防止损伤进一步加大。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并进行踝部肢体的石膏外固定,防止活动影响恢复。手术2周后对患者加强功能恢复锻炼,形成骨痂后可视情况增加锻炼强度,并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定期进行摄片,检查骨折线。

1.3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踝关节活动能力进行疗效评价。优:踝关节功能正常,活动无不适感;良: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行走时间过长有轻微不适感;一般:行走时伴随肿胀感等不适症状;差:踝关节严重疼痛,并伴有持续的肿胀,步行时为跛行状态。

2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显示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的承重关节,尽管面积不大,负重却非常大,正因为此,踝关节在运动中容易造成松动,从而导致骨折[3]。踝关节骨折很大一部分由外伤引起,过度的运动以及不正常的活动方式容易引起对脚踝的压迫[4]。治疗的关键在于吻合踝穴和距骨之间的鞍状关节面,恢复生理斜度,保证距骨后上窄下宽的形态,达到解剖复位[5]。对关节面实行解剖复位的手术治疗中,由于踝关节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容易给韧带和肌腱带来损伤,因此要注意整体功能的保护,修复损伤组织,保护神经组织,固定骨折区域[6]。手术对关节的固定是一大重点,由于腓骨部位容易缩短,造成距骨向外移动,外踝向上位移,踝关节结构容易松动,加上关节损伤多为复合损伤,涉及软组织,因而在手术上,要对下胫腓联合进行分离,并使用松质骨螺钉、钢板等进行固定。使用松质骨螺钉是为了防止断钉,加压螺钉容易导致螺钉断裂,三角韧带对内踝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再用吸收线加以辅助,能够增强手术的可靠性。对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而言,单纯的手术治疗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良症状,因此,要在手术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加强锻炼,以帮助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强行动的能力。功能训练能够增强肌肉的活性,防止萎缩,关节僵化等,对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7例,良好的13例,效果一般的有7例,差的3例,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短缩移位,1例患者造成踝关节畸形。表明外伤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贵春,郑吉波,李秉胜,等.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3(04):203-205.

[2]郭龙,杜璠,刘志斌,等.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44 例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53(15):24-26.

[3]曹玉净,沈云辉,艾进伟.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1(03):65-66.

[4]张建国,吴瑞森,王西林.等跺关节骨折手术治万的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12,12(56):268-269.

[5]郑国庆,徐海波,张荣余,等.跺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手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5(46):136-137.

[6]吴伟,王业华.136例踝关节外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6(64):337-339.endprint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外伤性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
三管法治疗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