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分析

2014-09-03慈明伟

关键词:肿瘤内科糖皮质激素疗效

慈明伟

【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66例肿瘤内科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了不同剂量治疗不同部分分析对比,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剂量的患者过程中,日剂量高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要高于日剂量低的患者,同时使用时间越长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越高。结论针对不同的肿瘤患者,采用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肿瘤内科;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B

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也是如今医学界难以完全治愈的疾病之一。如今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糖皮质激素来进行临床治疗,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却也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并且通过大量的临床调查发现,如果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还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266例肿瘤内科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现主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内的266例肿瘤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这266例肿瘤内科患者均采用的糖皮质激素进行了治疗。其中有153例患者是男性患者,有113例患者属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是35岁~72岁,平均年龄是56.6岁。其中临病理分类是,一期有10例,二期的有19例,三期的有36例,四期的有201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采用了糖皮质激素进行了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先将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转换成了甲泼尼龙的剂量。其中的转换关系是可的松20mg、泼尼松5mg、甲泼尼龙4mg、地塞米松0.75mg这些都能够相互转换[1]。按照患者所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三组:每日剂量少于20mg的患者有53例,称为A组;每日剂量在20mg到40mg之间的有86例,称为B组;最后是每日剂量大于40mg的有127例,称为C组。同时将使用糖皮质激素一天的35例患者分为单日组,用药时间在2天到7天内的134例患者分为短期组,用药时间在7天以上的97例患者称为长期组。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对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当统计学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通过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束之后发现,使用了不同剂量的A、B、C三组患者,这三组患者的颅内压、放射损害以及水肿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别的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可见表1。

2.2不良反应

使用不同的剂量的三个组中,C组的不良反应要高于A组与B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可见表2。

通过本文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过程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用量以及使用的时间,同样会造成很多不良反应,并且如果使用过量的话,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放疗后的肿瘤内科患者,可以采取适量的糖皮质激素来控制患者的毒副作用,如果患者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的话,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糖皮质激素来增加其治疗的效果,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好控制好使用的量,不能够一次使用太多的量,也不能够长期的服用,这样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将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针对不同的肿瘤内科患者,应该要根据其具体的临床状况来选择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方法,来合理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内科患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糖皮质激素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也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够准确找出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用量以及应用时间。

参考文献

[1]杨树德.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

[2]楼建,吴敏华,王永辉,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保护作用[J].海峡药学,2011(11).

【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66例肿瘤内科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了不同剂量治疗不同部分分析对比,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剂量的患者过程中,日剂量高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要高于日剂量低的患者,同时使用时间越长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越高。结论针对不同的肿瘤患者,采用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肿瘤内科;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B

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也是如今医学界难以完全治愈的疾病之一。如今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糖皮质激素来进行临床治疗,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却也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并且通过大量的临床调查发现,如果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还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266例肿瘤内科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现主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内的266例肿瘤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这266例肿瘤内科患者均采用的糖皮质激素进行了治疗。其中有153例患者是男性患者,有113例患者属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是35岁~72岁,平均年龄是56.6岁。其中临病理分类是,一期有10例,二期的有19例,三期的有36例,四期的有201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采用了糖皮质激素进行了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先将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转换成了甲泼尼龙的剂量。其中的转换关系是可的松20mg、泼尼松5mg、甲泼尼龙4mg、地塞米松0.75mg这些都能够相互转换[1]。按照患者所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三组:每日剂量少于20mg的患者有53例,称为A组;每日剂量在20mg到40mg之间的有86例,称为B组;最后是每日剂量大于40mg的有127例,称为C组。同时将使用糖皮质激素一天的35例患者分为单日组,用药时间在2天到7天内的134例患者分为短期组,用药时间在7天以上的97例患者称为长期组。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对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当统计学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通过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束之后发现,使用了不同剂量的A、B、C三组患者,这三组患者的颅内压、放射损害以及水肿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别的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可见表1。

2.2不良反应

使用不同的剂量的三个组中,C组的不良反应要高于A组与B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可见表2。

通过本文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过程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用量以及使用的时间,同样会造成很多不良反应,并且如果使用过量的话,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放疗后的肿瘤内科患者,可以采取适量的糖皮质激素来控制患者的毒副作用,如果患者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的话,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糖皮质激素来增加其治疗的效果,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好控制好使用的量,不能够一次使用太多的量,也不能够长期的服用,这样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将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针对不同的肿瘤内科患者,应该要根据其具体的临床状况来选择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方法,来合理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内科患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糖皮质激素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也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够准确找出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用量以及应用时间。

参考文献

[1]杨树德.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

[2]楼建,吴敏华,王永辉,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保护作用[J].海峡药学,2011(11).

【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66例肿瘤内科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了不同剂量治疗不同部分分析对比,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剂量的患者过程中,日剂量高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要高于日剂量低的患者,同时使用时间越长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越高。结论针对不同的肿瘤患者,采用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肿瘤内科;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B

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也是如今医学界难以完全治愈的疾病之一。如今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糖皮质激素来进行临床治疗,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却也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并且通过大量的临床调查发现,如果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还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266例肿瘤内科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现主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内的266例肿瘤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这266例肿瘤内科患者均采用的糖皮质激素进行了治疗。其中有153例患者是男性患者,有113例患者属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是35岁~72岁,平均年龄是56.6岁。其中临病理分类是,一期有10例,二期的有19例,三期的有36例,四期的有201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采用了糖皮质激素进行了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先将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转换成了甲泼尼龙的剂量。其中的转换关系是可的松20mg、泼尼松5mg、甲泼尼龙4mg、地塞米松0.75mg这些都能够相互转换[1]。按照患者所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三组:每日剂量少于20mg的患者有53例,称为A组;每日剂量在20mg到40mg之间的有86例,称为B组;最后是每日剂量大于40mg的有127例,称为C组。同时将使用糖皮质激素一天的35例患者分为单日组,用药时间在2天到7天内的134例患者分为短期组,用药时间在7天以上的97例患者称为长期组。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对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当统计学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通过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束之后发现,使用了不同剂量的A、B、C三组患者,这三组患者的颅内压、放射损害以及水肿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别的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可见表1。

2.2不良反应

使用不同的剂量的三个组中,C组的不良反应要高于A组与B组,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可见表2。

通过本文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过程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用量以及使用的时间,同样会造成很多不良反应,并且如果使用过量的话,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放疗后的肿瘤内科患者,可以采取适量的糖皮质激素来控制患者的毒副作用,如果患者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的话,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糖皮质激素来增加其治疗的效果,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好控制好使用的量,不能够一次使用太多的量,也不能够长期的服用,这样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将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针对不同的肿瘤内科患者,应该要根据其具体的临床状况来选择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方法,来合理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内科患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糖皮质激素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也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够准确找出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肿瘤内科患者的用量以及应用时间。

参考文献

[1]杨树德.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

[2]楼建,吴敏华,王永辉,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保护作用[J].海峡药学,2011(11).

猜你喜欢

肿瘤内科糖皮质激素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内科中应用及护理效果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分析
肿瘤内科治疗并发症处理的临床探讨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