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结构语文阅读课教学

2014-09-02赵丽

教师·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诗香菱黛玉

赵丽

当今教育改革的精神和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有创意的人才。作为基础教育,各门学科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语文学科当然也不例外,以问题结构语文阅读课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那么,如何以问题结构语文阅读课教学呢?

1.设计三个层面的问题,达到三维教学目标

备课时,教师要深钻细研教材,围绕着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三个层面的问题。这三个层面的问题有两大特点:一方面符合学生的理解接受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另一方面,探究问题的过程就是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为什么要以问题结构阅读课堂教学呢?因为问题能引起学生思索,层出不穷且耐人思考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锲而不舍地坚持,能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敏捷,从而有效增强语文阅读感悟力和理解力。下面以《香菱学诗》为例来说明。

第一层面的问题设计——整体感知课文。①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那些问题?②黛玉指点香菱学诗,为什么先让她读诗?为什么先读王维的,接着读杜甫的,最后读李白的呢?③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人的看法如此不同,当作何解释?④宝玉说:“我们成日叹说可惜她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这句话里包含着哪些意思?⑤宝玉说香菱已得诗中“三昧”,是指什么说的?⑥香菱诗的第三稿系梦中所为一事是否有失真实?

第二层面问题——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勤勉求学的精神。①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②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第三层面的问题——获得一些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知识。①香菱学诗对你阅读和写作有何启发?②作者对香菱的人物刻画,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结合小说情节作一分析。③比较阅读:香菱共作诗三首,前两首和第三首有何不同?

2.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因为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独自完成的情况。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然后全班交流,老师点拨。这两种探究问题的方式根据情况灵活机动地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攻克难关的精神。如《香菱学诗》一文中,第一层面的问题②、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的问题,都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合作讨论,师生互动,大家七嘴八舌,在争议中使看似困难的问题变得容易,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3.“引而不发”,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仍以《香菱学诗》为例:

如:①黛玉指点香菱学诗时,为什么先读王维的诗,接着读杜甫的,最后读李白的呢?提示:同学们想一想唐代这三位诗人的诗作风格是什么呢?然后再思考此题吧。②宝玉说:“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这句话里包含着哪些意思?提示:既要联系香菱的资质和此前的遭遇,又要弄清宝玉对众姑娘丫鬟的态度去思考问题。③香菱学诗对你阅读或写作有何启发?提示:紧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总结一点经验和教训,要具体,不要空谈。④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提示 :我们分析过杨修之死的原因。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是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成的。请大家做全面分析。⑤比较香菱前两首诗与第三首的异同。提示:比较任何文学作品简单的方法就是,要么从思想内容上比较,要么从写作特色上比较,只要紧扣作品,言之有理即可。

4.对于学生回答,要给予简要而中肯的评价

回答不正确的,指出其错误的原因,不要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回答正确的,应大加赞赏,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再接再厉。

问题结构阅读课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增强了,可以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提出问题,达到师生互动,使课堂围绕着问题,形成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回答的百花盛开的局面。此时,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坚信:“成功=时间+正确方法+勤奋拼搏”。长期在语文课堂上辛勤耕耘,最终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学诗香菱黛玉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不仅仅是眼泪*——黛玉的另一种解读
文史大家浅谈学诗——《学诗浅说》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