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9-02林瑞春
林瑞春
摘 要:在当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电脑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教学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这个目标,我从如下四点来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课程教学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他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与指挥者。因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到电脑,一无所知,所以需要一个专业的人来教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育观念来教导孩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样教师才能跟上信息发展的节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了如指掌,还需要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再造,及时添加补充最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老师,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某件事情具有持久的热情,还能使其有清晰的感知、集中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上课体验中迸发出无限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生对于物体的认知大多数是感性的,他们通过形象直接感知从而了解事物,获取知识。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避免说一些专业性术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联想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游戏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组成时,可以利用一一配对找朋友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实际电脑操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布置些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指导,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着重讲解,做好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对于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同学实行奖励,同时对于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作出反馈。这样既可以慢慢进入教学内容,完成学习目标,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进行一些特殊的信息技术教程时,还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打字学习中的警察抓小偷的打字练习、课堂上师生互动学习等。
3.在良好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果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教学,那么在集体讨论时,就可以积极调动集体的智慧,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教学中,除了一些客观性教学方法,还可以利用一些感性的方法,来增加这门课程的神秘感,比如把计算机的机箱当做一个百宝箱,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其爱观察、爱思考的天性。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以神秘感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明显增加,这时候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便能掌握一些学习的规律,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思想才会被激活。对于具体如何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知识掌握程度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灵活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次尝试自己亲手制作作品,让其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随后开展作品成果展,展示出学生的作品,从而提高其创作热情,培养其创新的能力。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承受力对于成人来说相对较差,如果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体验中不能够得到他所想要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那他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可能会丧失,这样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能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
总而言之,面对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主,这不仅需要教师正确的理论指导还需要精心的组织讲课,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条件,让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合理引导,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沈 杰.计算机教学中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80):127.
[2]石 娟.浅谈怎样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