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自主预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2014-09-02王琼
王琼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加大,质量上也有了新的要求,对多元化新型自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的培养大多部分是靠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引导。在课程学习中,自主预习是教学改革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历史教学中,初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发展不够成熟,对历史事件了解甚少,没有明确的历史感受。他们在预习中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关键词:初中学生;自主预习;教学改革;引导
初中教学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初级和中级阶段,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青少年在初中时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初中时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以后的高中学习和生活都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教师作为除家长之外接触初中生次数最为频繁的群体,对学生的个人情感、素质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明确强调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而在此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师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引导重要性及如何具体进行预习引导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初中教师在学生自主预习阶段进行引导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明确预习目标,提高预习效率。初中生心理和生理都还不够成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相对不足,因此单独进行全部复杂的预习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历史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明确预习目标,这不仅可降低预习难度,也可提升预习的信心和效率。
(2)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效率。与学生自主预习容易发生的知识混淆不清、心情烦躁和放弃预习等状况相比,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后,学生提高了对历史知识的初步理解,从而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知识初步了解的环节。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一课中,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初步对该事件发生的背景、条件进行了解,在课堂上教师重复提出便起到了二次巩固知识的作用。另外,学生初步了解历史知识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初中教师如何做到对学生自主预习的有效引导
(1)贯彻落实教学改革核心思想原则,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明确提出着重提高初中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初中教师在对学生的自主预习工作做出引导时应充分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用科学的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预习。例如,可以制定以单元为单位的预习调查问卷,问卷示例如下表所示:教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明确学生的学情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确了预习目标,然后再布置的一些相应的例题,让学生举出同类的例题并进行解决。
(2)留心学生的情感变化,让知识教学和情感教学相结合。初中生在对历史知识的初次接触时很可能产生不解和疑惑,产生烦躁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自主预习进行引导时,应充分注意的学生的内心变化。例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历史内容的难度,只能鼓励,不能打击。
(3)紧扣教材,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探究。教学改革后的历史教材注入了时代元素,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因此,初中教师应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地方历史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例如,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的预习中,教师可用当地的郑和纪念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出历史话题。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能让学生更好地对教材知识进行与预习理解。
(4)注重引导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循序渐进、提问等引导方法。课堂上可进行预习提问,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注意不要脱离教材,擅自讲授,要把教材上的课程串成一条主线,帮助学生的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对学生自主预习进行引导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初中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和个人素质,做到与学生紧密联系,将引导贯彻教学工作的始终,一切为了学生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巫良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教研版),2010(3).
[2]陈尚富.课前预习对推进历史教学新课改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