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文教育的视角看高中历史课程的文化再造

2014-09-02黄元伟

教师·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黄元伟

摘 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作为人类重要的人文学科——历史已经受到了冷落和轻视。而作为一门承载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教育学科,高中历史不仅仅要注重对课程知识基础、结构组成等的学习,更要注重实现历史课程文化的重建,让学生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领略到历史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再造。本文对如何在高中历史课程文化的构建中实现文化再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文化再造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改革如何起到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等作用成为了历史教育最为基本的功能。当前,有众多的高中历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产生了排斥历史、远离历史的感觉,并最终无法形成历史思维和历史精神。因而,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校都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熏陶,让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文化再造成为历史教育承担的基本功能。

一、高中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再造的内涵

在高中的历史课程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历史课程的文化再造,就要求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能够关注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关注世界存在的根本意义,并由此实现学生对自我价值、个人精神品质的培育和升华。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以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等社会学科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和内心感悟反省,形成自身独有的态度、价值观念、批判精神、道德情感等,并实现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判断。

在我国历史的辩证发展过程中,文化发展的历史都有着独立存在的依据和价值。从纵向来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价值;从横向来看,各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彼此开放,最终形成了开放性的历史发展大潮,为文化再造创造了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使得历史文化成为了人们的公共财产。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合不同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来进行知识的灌输和人文的感染,让学生从中理解历史人文的具体展现形态。

二、高中历史教育中人文精神和文化再造的危机

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倾向于经济、科技等领域,而作为人文精神重要代表的历史学科则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1.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受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过分强调历史的知识内容的传递和工具性作用,让学生们成为了考试、得分的机器,而忽略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形成。另外,只注重历史知识的背诵,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使得学生们丧失了反思、质疑的思维能力,很难培养出探讨精神和批判意识,这都将严重制约学生的创造能力,丧失了历史教育的最终意义。

2.人文教育的个体关注度较低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人文精神底蕴的民族,中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教育传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人文教育起着一定程度的规范群体道德的作用。如传统的儒家思想贯穿整个封建历史,也延续至今。这种思想无形之中潜入了历史教材中,这种思想注重了人文的传承而疏忽了发展的个体性和历史的独特性。

三、高中历史如何加强人文教育和文化再造的关注

1.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念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校都应当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问题的探讨和思考,鼓励他们解决问题,并提出自身的想法。教师应当对民族历史、国际历史中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让学生对整个历史发展的条件、过程、结果作用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让他们培养历史责任和社会认同感,从而提高整体的思维能力,形成自身的整体发展意识。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个人价值

要关注学生个体价值,教师就要在多样性、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中,注重把握课程文化构建的意义,把历史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主体性、个体性相结合,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开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尝试让学生在开放式、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倡导自主学习,提高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教育的价值:回归人文精神[J].北京教育,2002(5).

[2]郭元祥.高中课程应关照学生深层次的现实生活[J].全球教育展望,2003(8).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