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实践表达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014-09-02黄成沐

教师·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文本阅读教学

黄成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笔者认为:“语文实践要突出两个环节:一是要感受的实践,二是要将所感受的语言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知识要在实践中获得,情感要在实践中体验,理念要在实践中感悟,方法要在实践中掌握。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在“读”与“悟”的过程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理解(“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教者要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观,确立“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关注文本“写什么”,更着力于“怎样写”,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重点关注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将“感悟内容”与“学习语言,揣摩表达”有机结合,将“学习表达”与“运用表达”巧妙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习得语言的规律,进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在品读、欣赏感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通过查字典 “绰”, 理解“绰绰”的意思(姿态柔美),进而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模模糊糊看不大清楚);接着出示课件“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图片,让学生品悟欣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景致;再出示课件“月影”“树影”“山影”“楼影”等图片,让学生用词来描述图中景致(月影绰绰、树影绰绰、山影绰绰、楼影绰绰……),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样在通过图片理解“人影绰绰”的同时,学习、运用、积累“月影绰绰、树影绰绰、山影绰绰、楼影绰绰……”,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二、在“读”与“思”的过程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过程是文本、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品读感悟中与文本、教科书编者对话,引导学生在“读”与“思” (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在理解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时,通过联系上下文自主品读探究,对话交流,弄清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呢?学生通过结合课文中钓鱼这件事来说一说,怎么做是“是”,怎么做是“非”?从中让学生明白“道德口头说很简单,但是实践却很难。就和那条鱼一样,‘我明明知道把它留下来是错的,但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和父亲争辩了起来”,一个懂得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更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他要让儿子从小就懂得“做人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虽然,在开放钓鱼时间前钓到鱼,这事无人知道,但天知,地知,我们的良心知道,正如孟德斯鸠所言:“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所以,从父亲的抉择的过程,也让同学们由衷地体验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钓鱼的故事结束了,尽管“我”再三恳求父亲,尽管父亲也曾有过思想斗争,但最终为了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守纪的人,父亲还是选择了拒绝诱惑,“我”虽然失去了一条美丽的鱼,但“我”却得到了人生中更珍贵的东西。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如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拾物、捡钱,能否主动归还或上交;在没有他人及其他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是否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等。让学生切身体验“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在“读”与“说”的过程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要注重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下工夫,实践语言文字运用。听、说、读、写、思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读说结合、读写结合”是实践语言文字运用重要手段和方法,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东西南北》“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时,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朗读理解文中内容的基础上,进而追问:傍晚放学时,面向太阳,前面是_,后面是_。左面是_,右面是_。让学生思考后,练习交流表达。这样学生思考与交流的过程正是实践语言文字运用过程,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四、在“读”与“写”的过程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文本的核心就是语言,语文学习的核心就是语言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托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仿写、改写、续写、扩写和阅读感受等,都可以成为语言运用的训练点,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运用”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上,而“听说读写”之间又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读是吸收,写是表达,读为写之基础,写又对读产生促进作用。从社会交际作用看,在工作生活中,“听说读”的行为要比“写”的行为来得多,但“写”仍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好“以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通过“仿写、改写、续写、扩写”等形式来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船夫的技术特别好”片段教学中,通过品味 “操纵自如、左拐右拐,挤过去,毫不手忙脚乱” 感悟船夫行船的高超技术。在品读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①先概括后具体;②用形象的比喻,多角度、多侧面描写),进而让学生迁移写法,随堂练笔:写写自己或同学中有什么特别高超的技艺,如:骑自行车、溜旱冰、滑滑板车、打篮球……说说技艺怎样高超,然后选一项仿照本段写法写一段话,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此外,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课后安排了小练笔,意在提示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时,要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从而把读与写结合起来。这时,教者便要认真对照编者要求,利用文本的表达形式进行写的指导。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要把这一小练笔落实到位,就要领悟文本是如何通过写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当学生明白细节描写更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后,再让学生抓住人物(阿曼达)的语言、动作、神态展开合理的想象,来描述阿曼达在危境中的坚强、“了不起”,从而照应课文中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样的“读与写结合”,写是从读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这既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化、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和认识的抒发。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文本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