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艺术为核心的地方特色课程体系的培育研究
2014-09-02刘斌
刘斌
摘要:以民间艺术为核心的地方特色课程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新成果,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且对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民间艺术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可以为民间艺术的生存提供新的平台,从而促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特色课程的开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源于一些教育理念方面和实际操作方面的不足。鉴于此,民间艺术为核心,从理论上剖析地方特色课程的特点,为其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提出合理的培育措施。
关键词: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060-04
地方特色课程指的是以某区域中长久存在并流传下来的、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人文艺术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课程。地方特色课程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地方特色课程大多以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人文艺术为授课内容,是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次,地方特色课程将民间文艺引入到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民间文艺的传播、发展和继承,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最后,地方特色课程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区域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的手段。鉴于此,各地纷纷对地方特色民间文艺进行挖掘和整合,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课程,有效地补充了学校教育体系,为素质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面对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地方特色课程,在为其欣喜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其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对其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以促使其健康发展。纵观目前地方特色课程的发展,应该客观地说还有许多概念有待梳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规范。
一、地方特色课程的角色定位和体系框架
地方特色课程是一个新兴事物,虽然许多教育机构已经开设了此类课程,但大多处于无序状态,无论课程性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随意性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者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往往过多地关注地方特色课程因区域和人文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的不同形式和面貌,而忽视了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地方特色课程也具有自身的逻辑性和规律,且更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离开对其规律性的把握,地方性特色课程的开展只能陷入随意性和无序性的误区,而离开了对其规范性的要求,地方性特色课程也终将面对叫好不叫座和实效性差的尴尬局面。
1.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特色课程最基本的角色定位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已经深入人心的最为基本的教育理念之一。地方特色课程的出现是素质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从其诞生发展的源头来看,地方特色课程与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许多地区开设类似的课程就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而产生的,从这个概念上讲,地方特色课程属于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素质教育的一切基本特征,这是开展地方特色课程的基本前提。
从其角色定位方面来看,地方特色课程也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素质教育的类属决定着它与艺术教育、美育等课程一样,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
从其教学内容来看,地方特色课程大多以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的内容为主,这与素质教育也保持着一致性,都是通过美育来促进学生在审美能力、审美视野方面的拓展,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从教学目标来看,地方特色课程的教学目标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二是学生艺术能力的训练。这就是对于学生本身素质的重新建构,使得学生加强对艺术的感知,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在这一点上也与素质教育有着相同的功用,其实“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改变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使其性质和功能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1]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特色地方课程所采用的模式主要包括两种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且实践训练在其中往往占据重要的地位,这种教育教学显然与智能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以某种知识性理论体系的认知为主要部分,而是强调某种能力,尤其是以艺术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为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也深刻地标识出地方特色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这一类属。
从上述这些情况来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地方特色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素质教育这一范畴的,因此在对地方特色课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首先把握其在教学性质上的特征,对其各教学环节的考察要遵循素质教育的一般规律,这是开展地方特色课程的首要前提。
2.地方特色课程的体系框架是由地方文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共同构成的
首先,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展要立足于区域性的文化艺术积淀,之所以形成了特色,必然是经过了长时期的传承发展,在吸收了诸多积极的成分后被社会舆论和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文化艺术范式,它必然代表着某个区域显著的人文特色和人们普遍的审美标准,具有较为普遍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基于上述的论点,可以发现地方文艺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着地方特色课程的开设情况。
在对以民间艺术为核心的地方特色课程体系进行开发的时候,在地方文艺的这个环节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对地方文艺发展情况的总体把握;对具有代表性民间文艺的选择;对所选择的民间文艺进行甄别和去糟粕化整理。
将地方文艺纳入到地方特色课程中来考察,可以发现目前大量存在的民间艺术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富于生活气息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二是具有较为普遍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受到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其中存在着一定不健康内容的;三是存在诸多问题,落后于时代发展,明显存在着较大问题的。对于这三种不同的民间文艺,在将其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之前,必须进行甄别,把真正有益的内容吸纳进来,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是面对大量存在的第二类民间文艺的时候,由于其不仅包含着有益的内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且情况往往很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交叉混合在一起,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区别对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