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理论视角下艺术管理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2014-09-02李凤亮宗祖盼

艺术百家 2014年4期
关键词:艺术管理当代中国学科建设

李凤亮+宗祖盼

摘要:“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如何对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进行学科定位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其中,“艺术管理”的独特学科属性,使其面临着学科难以界定、研究对象难以统一、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构建等多重困境。文中以当前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为契机,从艺术管理研究的当代社会语境出发,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背景下艺术管理研究方向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当代中国;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学理论”学科设置与“艺术管理”研究现状

“艺术学理论”最初的雏形是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其第一个硕士点与博士点分别于1996年、1998年在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南京)建立。而早在1994年,张道一先生就在《应该建立“艺术学”》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关于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后被他提炼为“艺术学之经纬”,认为“艺术学”主要应该研究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美学、艺术评论、艺术分类学、比较艺术学、艺术经济学、艺术教育学、民艺学、艺术文献学等十大分支学科[1]。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后,关于其下属学科如何设置的问题,学者们在各自领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讨论。就艺术学理论这个一级学科而言,存在的争议更大一些。如东南大学凌继尧教授提出艺术学理论至少要研究“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四个领域[2];李倍雷教授则认为二级学科至少包括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比较艺术学[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玖提出与张道一先生比较接近的“十大子学科”[4];杭州师范大学李荣有教授主张暂仅设置艺术基础理论、艺术应用理论两个二级学科,以及相关三级学科专业方向群[5];山东艺术学院李丕宇教授提出艺术学、艺术史、艺术管理与经营、艺术文博与保护等四大系类专业体系[6];此外,还有任也韵提出的构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三环学科框架”,即确立艺术学原理、学科艺术学、生态艺术学三个基本框架学科类型[7],等等。

从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来看,艺术学理论在二级学科设定上并没有一个明确可参考的标准,与艺术学门类下其他四个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相比,指向性较为模糊。截止2013年11月底统计,2013年度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具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有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有69个 [8],但二级学科的设置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它们在学科设置上综合性较强,坚持“少而精”,主要涵盖艺术史论、艺术文化学、艺术批评学、艺术管理学等;第二类是综合性的艺术院校,它们在学科设置上的特色为“宽而泛”,除了传统性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之外,还特别注重本土特色,如山东艺术学院关注文化遗产齐鲁文化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关注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辽宁艺术学院关注东北亚音乐舞蹈文化研究等;第三类是以某一门类艺术为主的专业院校,这一类院校在学科设置上偏重门类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如中央戏剧学院在艺术学理论下设戏剧学、西方戏剧史论、中国戏曲史论等研究;北京电影学院注重综合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等研究,北京服装学院注重服装史论与风格、中外服饰文化研究等。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拥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或博士点的单位在二级学科设置上显示出较强的初创性、成长性、延展性和包容性,同时还具有探索性和地域性。而作为其中研究方向之一的“艺术管理”则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处境。

首先,只有不到35%的院校承认或开设艺术管理相关研究方向,其中除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东南大学等综合(艺术)院校相对较为成熟之外,其他院校更像是“附带”开设。由此看出,尽管凌继尧教授把“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研究放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但它从属于艺术学理论尚未为大多数人所信服。

其次,已开设艺术管理相关研究的院校在涉及具体方向上,几乎是自主性的尝试,其中不排除为扩大自己学科点数量而盲目跟风的可能,以致在整个学科体系建设上缺乏经验,出现“东拼西凑”的现象。

再次,有学者指出艺术学理论研究指向必须是对一般规律的揭示。但这样一来,艺术管理研究就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因为它更偏向对艺术的管理和应用,与艺术学理论指向一般的原则似乎很难契合。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即使许多院校开设的“艺术管理”相关研究方向一致,却有可能分属不同学科(如艺术学、文学、管理学等)或不同学院,因为更多学者认为,艺术管理只是众多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群体中的一员。

二、艺术管理研究学科的内在困境分析

(一)艺术管理研究的学科归属问题

艺术管理研究虽融合了艺术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领域,但其研究重心和目标归属应有所侧重,否则在艺术学和管理学这两大社会科学范畴内就容易引起“争议”。艺术管理的最初雏形是“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早期(1992年)只在国内少数几所院校设置,是以文化统筹艺术的概念,属于现代艺术管理意义上公益性的一部分。在1993年专业目录中,曾设有独立的“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仅仅是划入本科专业目录,也没有高一级的其他二级学科,但基本还是属于艺术学类之下。随后,教育部修订了专业目录,并于1998年第一次将管理类设置为学科及专业门类,在相关学科及专业设置中,公共管理类被列为一级学科,并且,可授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的“公共事业管理”被列为其中专业之一。由此,有些院校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纳入到“公共事业管理”名下并开设相关专业。但与此同时,更多的艺术院校照样在“艺术学”下自办“艺术管理”相关专业,其理由是,管理只是服务艺术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艺术管理最终解决的还是艺术自身的发展问题;而相反观点认为,艺术管理只是管理学的一个研究分支,是管理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甚至认为,违背管理学一般原理与方法的艺术管理是一种“伪管理”[9]。2012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第四次修订,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但是仍未设置“艺术管理专业”,只在艺术学下开设了“艺术学理论类”专业,而与艺术管理更为接近的“文化产业管理”(可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则设在了管理学工商管理类下。这导致许多高校在硕士、博士点建设过程中,涉及“艺术管理”方向的相关研究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尽管如此,将“艺术管理”主要置于艺术学学科进行研究与人才培养仍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做法。

猜你喜欢

艺术管理当代中国学科建设
论艺术管理中的文化资源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周星 艺术管理学科三个层面问题思辨
高师音乐专业《艺术管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