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发展
2014-09-02赵艳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其演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先后经历了“87方案”到“98 方案”,再到“10 方案”。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科学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经验;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2-0070-05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总结研究生思政课的基本经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历程
1.改革开放初期
这一时期,研究生思政课主要处于恢复与调整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为研究生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强调开设马列主义课是新中国大学区别于旧中国大学、社会主义高校区别于资本主义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此文件为研究生思政课的重新开设指明了方向。198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开设自然辩证法方面课程的意见》指出,自然辩证法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应列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文科研究生是否开设,由各校自定,学时可包括在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时间内。[1]这是我国第一次将自然辩证法列入研究生思政课。1981年5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列为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之一。198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指出,研究生阶段的思想理论教育应在本科基础上继续提高,并注意与专业学习适当地结合起来。[2] 该文件不仅强调研究生要认真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强调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师生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讨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理论原则。1987年6月,国教委颁布《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提出所有硕士生都要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对文科和理工农医科硕士生分别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和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对文科和理工农医科博士生分别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87方案”是自“63方案”后我国研究生思政课的一次历史性改革,是目前为止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历时最长的相对规范的课程体系。“87方案”的实施,不仅“大大压缩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时间,减轻了学生政治课学习的负担,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而且“在内容上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并能适时调整,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现实”。[3]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诞生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前的“87方案”逐渐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研究生思政课亟需推陈出新、涤故更新。
2.九十年代期间
这一时期,研究生思政课主要处于规范与稳定阶段。1989年政治风波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始受到重视,让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理解党情国情,成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1991年8月,国教委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国教委将及时组织修改和编写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用书。[4]此文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注和重视。1995年10月,国教委颁布《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应有更高要求,要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信念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并用以指导科学研究。[5]这不仅推动了研究生思政课改革进程,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1997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长足发展。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在“87方案”的基础上,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6]总之,这个时期的研究生思政课,既是对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失误进行的入木三分的反思,也是对走向新世纪研究生思政课展开的缜密细致的部署。
3.新世纪以来
这一时期,研究生思政课主要处于提高与升华阶段。2000年6月,江泽民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7]。随着时代发展及研究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由此,各高校纷纷在全面贯彻党中央文件精神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把思想理论建设和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融为一体,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在本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专科和硕博层次的思政课程设置。[8]此文件将研究生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提上日程。2005年3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对本科思政课做了较大调整后,研究生仍按照“98方案”执行,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教社政〔2005〕5号”文件对本科生思政课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之后,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改革就变得刻不容缓了。历经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与理论热点探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2010年3月,教育部社政司在京召开“研究生思政课程设置”研讨会。2010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布《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政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提出:硕士生开设1门必修课程,即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门选修课程,即“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博士生开设1门必修和1门选修课程,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新方案对“课程门数和学时做了调整;不分文理专业,有利于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开设选修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既保持了连续性又避免了内容简单重复。至此,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相互衔接、梯次推进,内容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9]。进行了全面改革的“10方案”是继本科“05方案”后,我国高校思政课领域的又一项阶段性成果,其更具时代性和实践性。“10方案”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我国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日臻完善,而且必将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0方案”颁布后,为了保障其全面高质量实施,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一方面,教育部不仅及时编写出版新课程教学大纲,组织骨干教师示范培训,而且开展新课程方案试点,并指导各地各高校做好新方案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例如,2010年1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充分发挥理论课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2011年1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通知;2012年2月、5月,教育部办公厅先后颁布《关于研究生思政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安排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大纲使用工作的通知》;2013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组织了对研究生思政课骨干教师120人的培训活动等。另一方面,为了建立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体系和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模式,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秋季开始在部分高校现行试点,并确定了19所高校进行试点。与此同时,各高校教务、研究生教育管理、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负其责,全方面关注课程开设、教师配备、学时安排及教学效果等情况。各高校还积极举办新课程方案研讨班或培训会进行交流合作。例如,2012年4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湖北省研究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骨干教师培训会等。目前,各高校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下,正极力地推进“10方案”的全面高质量实施。
二、基本经验与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研究生思政课历经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现已日臻成熟并步入更加规范化的发展轨道。30多年的发展可圈可点,30多年的经验弥足珍贵。新形势下,我们应在借鉴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时代发展、实践深化提出的新课题”[10]。因此,研究生思政课要想实现“步步高”的改革目标和“步步深”的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思政课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生思政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帮助研究生切实解决好根本的政治方向问题。研究生思政课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主阵地,不仅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研究生,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它就没有生命了。”[11]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生思政课的发展,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的教学与研究中去,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需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相处的能力等。”[12]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面对着错综复杂的世界,研究生思政课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使研究生“学马列、信马列、用马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另一方面,培养研究生“准确掌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研究方法,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防止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碎片化、微观化、片面化”[13]。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正如“10方案”指出:“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2.研究生思政课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方针,也是提升研究生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思政课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研究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当前,研究生思政课必须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贯彻到研究生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立足历史又要立足当代,既要深入理论又要深入实践,既要了解党情又要了解国情,既要认识中国又要认识世界,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坚持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思想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又要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和克服忽视理论的盲目行事等不良倾向。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当今国际形势和当前国内实际,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研究生自身实际,采取“看得懂、听得进、用得上”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认识上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坚定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研究生思政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14]。只有针对研究生特点,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才能使理论“透好气、接地气、有人气”,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实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
3.研究生思政课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政课,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最新精神,着眼于现实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研究生思政课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5],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坚定信念、树立三观、促进发展的强大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只有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勇于打破陈旧观念束缚和习惯思维定式,准确把握时代提出的要求,科学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不偏不倚、不落窠臼、不落俗套,才能健康发展、顺利发展、永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思政课一直是在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中不断发展的。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形势不容乐观,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虽然人格相对独立,社会化程度较高,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但是在如此社会境遇之下难免会迷失前进方向,滋生困惑心理。因此,研究生思政课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要“放开胆子、找准靶子、兜清底子”,担当起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解决,集聚推动发展正能量”的重任。[16]一方面,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极度重视所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夯实理论,用科学理论给研究生精神“补钙”,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三个自信”;另一方面,要根据研究生思政课发展的未来走向,结合社会现实和研究生实际,紧密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与研究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使研究生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准确把握局势、形势、时势,以提高研究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研究生思政课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研究生思政课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曾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实效性正是“少而精”和“管用”的具体体现:首先,既要有的放矢、击中要害、深入浅出,避免照本宣科、萧规曹随、纸上谈兵;又要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合理安排课程与学时,切实改进方法与手段,克服教学“差不多”、“差不离”的松散思想和“走过场”、“一阵风”的错误倾向,从而积极开创一个“教师愿讲、学生爱听”的可喜局面。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借鉴本科教学经验,勇于采取案例式、互动式与实践性、专题性等教学方法,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自吹自擂”。研究生“知识储备量大、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敏感度高、参与意识强、表达能力强,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17],从而彻底打破研究生思政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研究生自身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仔细阅读马列经典著作,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地自由讨论学术与现实问题,乐于拓展新视野、扩散新思维、树立新观念,勇于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升新境界,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从而真正实现自我“知情意信行”和谐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另外,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还应注意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既要强调各个层次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也要强调各个层次之间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要体现各层次相联接的整体性”[18]。坚持课程的层次性,是高校思政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避免与本科课程交叉重复,共用‘一种药方;另一方面,要针对研究生特点‘对症下药,形成自己的特色。”[19]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5.研究生思政课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为了适应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文件强调学科建设必须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科支撑,正如“05方案”指出的,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为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实践证明,研究生思政课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依托,特别是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种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只有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中统一考虑,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学科建设不能故意忽视或盲目排斥研究生思政课,研究生思政课教师也应该不断强化学科意识,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我们不仅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紧密结合,统筹规划、整体部署、统一实施,用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服务于思政课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还要深入研究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和科学精神,不断推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加强学科建设。总而言之,我们要“以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求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的成果服务思想理论建设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杜绝学科建设与课程教学的“两张皮”现象。[20]
6.研究生思政课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
研究生思政课教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也是研究生思想的引导者。“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21]要想提高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实现教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精神,把握问题根本,“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新应用,常进新货、多进新货,真正练就‘几把刷子”[22],从而努力成为“有活力、有魄力、有魅力”的思政教师,实现立德树人;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视野,积极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踊跃投身于教学创新实践,“开展对象研究调研,尤其研究青年学生真正关注的社会热点、他们喜欢的表述方式,用数据对理论提供支撑,这样自己的学术观点才‘硬气,面对学生解惑才有‘底气”[23]。从而努力成为“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思政教师,实现教书育人。师资队伍建设不但是实现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而且也是提高思政课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加强研究生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就是要“把培养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作为重要任务……造就一大批理论骨干和拔尖人才”[24],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切实解决目前师资队伍中“老强少弱”的问题;就是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师资培训基地,重点培养优秀名师,倾力建设优秀团队,使教师工作有平台、生活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增强其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思政课才能深得研究生的喜欢,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思政课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主阵地,必须与时俱进,切实做好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25],才能深化研究生对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新形势下,让我们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下,继续推动研究生思政课新课程方案的全面高质量实施和科学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2][4][5][6][8]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1,107-108,139-142,159,184,215..
[3]田建军,卢黎歌.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与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29-32.
[7]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0-06-29(1).
[9]全面高质量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N].中国教育报,2012-09-20(2).
[10]李伟.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09-23(7).
[1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1.
[12]陈锡喜.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理念的思考和评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11-15.
[13][16]王伟光.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N].光明日报,2013-09-11(1).
[14]刘美珣.一路走来:亲历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30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2-33.
[15]孙守刚.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J].求是,2013(18):34-35.
[17]武晓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做到“四个突出”[J].高校理论战线,2010(5):33-34.
[18]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概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45.
[19][25]赵艳波,王淳.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历程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62-67.
[20]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Z].学位〔2012〕17号.
[2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9.
[22]李伟.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J].求是,2013(18).
[23]上海高校哲社教师的“思”“行”“盼”[N].光明日报,2013-09-12(4).
[24]李长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6-04(2).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