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2014-09-02刘克玲
刘克玲
摘要:转化学困生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转化学困生教师应做到:用爱心温暖学困生的心灵;树立学困生一定能转化的信心;情感交流,细心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诚心帮助孩子进步;持诚心去对待学困生的情绪反复。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爱心;信心;诚心;细心;恒心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可我们常常听见一些教师在抱怨,某某学生简直就是“蠢货”、“笨蛋”。这种简单的把学困生看成是智力低下的行为,往往也证实了教师的简单粗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的学生思想进步,成绩优秀,是教师心目中的优生;有的学生学习差,品德差,是典型的学困生。学困生会给一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虽然转化学困生的过程是漫长的,是充满艰辛的,但是只要我们教师不懈地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地转化学困生。我认为转化学困生教师应做到“五心”—爱心、信心、诚心、细心、恒心。
一、用爱心温暖学困生的心灵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谁不希望得到爱?可是学困生能够得到多少爱呢?教师的责备、家长的打骂,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好”。还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爱则表现为不健康的溺爱、宠爱。这些都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学生、热爱工作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学困生我们应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也许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道信任的目光,都会令孩子“受宠若惊”,使其愿意敞开心扉,愉快地接受教育,改正缺点,从而取得进步。反之,则会引起孩子的对立与敌视,甚至破罐子破摔,导致他们更差。因此,让我们用宽容、博大的胸怀来关怀、爱护我们的孩子,消除师生隔阂,从而让爱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二、树立学困生一定能转化的信心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学困生,学生中的好中差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趋势。其实,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受教育环境、社会因素、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比如:我班有个学生叫小刚,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努力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我想他没有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三、情感交流,细心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诚心帮助孩子进步
情感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东西。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困生,从思想上爱护他们,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教师不歧视问题学生,而应真诚相待,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之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我相信你能做到,你一定能行,老师喜欢你等”。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也许学困生的优点长处是少儿微,隐而藏的,但我们教师就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学困生进步的“苗头”,及时表扬,给予肯定,使之发扬光大。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但他在有两次背课文时却表现得很好,我在全班表扬他说:“你真行,老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从此这个学生学习非常努力,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愿意和你交流,从而和学生建立融洽的朋友关系。
四、持恒心来对待学困生的反复
学困生有起伏的心理特征,他们有个“通病”—常常“旧病复发”。其实这很正常。学困生通常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很差,同时,他们接受良性教育信息的能力远远低于劣性诱惑的影响力,因此,一旦他们重操“旧业”,我们教师绝对不能灰心,应该耐心地找出原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启发他们加强自身意志的锻炼。
总之,学困生的心灵花园不是一片肥沃的田野,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让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学困生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学困生转化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06-02